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1-02-23
  • 阅读量94次
  • 评分0
  • 0
  • 0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强调学生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小学美术作为小学义务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小学美术教学中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也逐渐引起教师们的注意,因此本文将简述如何培养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审美能力


  引言:在小学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正是处于一个艺术思维和审美能力形成的阶段,因此通过小学美术课堂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教师需要通过不断地引导,让学生感受美、体会美,尽可能将审美能力的相关内容融入到课堂的学习中,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


  一、审美能力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求学生能够全方位发展,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美育之一,审美是人理解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而美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美育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让学生能够感受美、创造美。但由于现在的学生面临着巨大的竞争,从而不断被施加学习压力,家长和教师过于注重语文、数学、英语的成绩而导致忽略了美术课程,小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因此学生需要全方位发展,从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起只是第一步。


  (二)有助于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审美能力是人对世界的认识能力,这也包含了能够发现世界的美与丑,对世界能够有一个准确的认识。与此同时,在小学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人格品性和良好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世界观形成的时期也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每个人的审美能力都是不同的,但提升个人的审美能力能够在小学生学会分辨是非黑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和精神,小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二、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组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手工作品的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学生们完成之后可以让学生互相之间进行鉴赏评价,通过让学生对其他同学的作品进行细致的观察,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也可以通过观察其他同学的作品来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公园或者是校园的一角,带领学生对蓝天白云或是小草树木进行细微的观察,当然不仅是要学生去看,还可以让学生进行描述和绘画,学生的绘画可以是写实的也可以是富有充分想象力的,通过寻找生活中的美,在美术教学中融入生活元素,这都可以提高学生对美术课堂的兴趣,可以让学生更加热爱生活。


  (二)及时更新调整美术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长期以来,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方法都是利用书本教材,给学生讲解枯燥无味的绘画或是美学理论知识,但这对于小学生来说,哪怕是对于四五年级的高年级小学生来说也是生涩难懂的理论知识。又由于在传统教学中大部分教室都更加注重于学生在语数英这种主要课程的成绩,而对于美术的教学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有所忽视。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全面调整原有的教学模式,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带领小学生讲学习和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在生活中体会学习的真谛,在学习中也能联系生活、反映生活,对于美术的学习来说更是如此,美就源自于生活。


  教师在美术课堂中应当适时联系生活,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都积极踊跃的参与课堂中,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用丰富多彩的画面抓住学生,教师不仅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不同的作品以及更多跳跃的色彩,还可以让学生亲身实践感受。例如,对于一些超对称设计的图画来说,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欣赏,而在学生进行创作之前,如学生画风景画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一个礼拜进行自己要画的风景的细微观察,甚至可以拍一些照片记录自己所要画的内容,以便于学生更好的观察从而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这样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美术,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提升审美能力。


  小学生正是一个人发展的最佳年龄阶段,也是各种思想和世界观形成的时期,教师应当注重引导,培养学生提到其审美能力。美术课堂的教学不仅可以给学生带来美术绘画或者是手工艺品制作方面能力的提升,还可以在欣赏、评价,甚至是反省自我作品的过程中对自我审美能力有所提升和发展。


  总之,教师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对于美术课堂有所兴趣,同时也应该要让学生明白学习不仅只是语数英,还有更多更美好的事物等待他们去接触,而教师则是引导学生去感知世间的美好,用艺术的美去熏陶学生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