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合作学习提高体育水平

  • 投稿远方
  • 更新时间2015-09-05
  • 阅读量515次
  • 评分4
  • 70
  • 0

张冬玲

(孟州市槐树乡石庄中学河南孟州454750)

【摘要】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环境下的重要学习方式。学会交往,学会相处,是学生走进社会所要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在体育教学中,做好三个培养至关总要。一是,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二是,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三是,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能够让学生在团队中沟通、相处、交流提高,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这是教学的终极目标。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体育教学;合作方式;合作意识;合作技能;合作精神

体育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与人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合作学习是自主学习方式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体育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小社会,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过程,通过合作可以在个人与小组学习体验的基础上集大家的合作精神与力量,共同力争达成学习目标。

近几年,随着学生人数的减少,我校小班教学条件日趋成熟。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和差距决定了合作学习是小班教学的主要策略。我根据每个学生的特长、能力、个性以及认知、思维等,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有计划地进行指导,小组成员间展开相互配合、相互帮助的合作性学习,共同达成教学目标。

一、对合作学习的理解

涵义体育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势,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自己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条件在团队中认同、接纳、独立平等、诚信合作。

责任不但为自己负责,还要为同伴负责;能面对面的相互交流影响,彼此提高;能够完成所承担的任务;能定期评价总结,完善提高。

二、合作学习的几种方法

(一)成绩分工

按照成绩水平和个性特征的不同分组。通过组员间的相互帮助和交流,使本组的所有学生掌握所学的内容。最后,在没有任何人帮助的情况下参加个人测验。(1)个人成绩的纵向比较。将个人测验成绩与以往的成绩比较,根据达到或者超过的程度计分。(2)小组间的横向比较。组员的个人分数之和构成小组分数,达到一定标准的小组可以获得认可。例如:实心球考核前的复习提高阶段教学时,我把学生分成好、较好、中、差4个大组,然后在各组中挑出1名合并为4人一组的分组练习,练习后进行个人测试,规定不超过以往所测成绩者不得分,平以往成绩者得1分,超过以往所测成绩者得10厘米为单位递增一次加一分,最后算出合作小组的总分。

(二)小组调查

把学生分成小组,学生在小组中合作探究,最后在班级面前展示自己团队的成绩。例如:跳绳练习时,要求各组在独立跳绳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看那组的花样多、失误少。学生强烈的表现欲让课堂充满了活力,有的采用多人换位法,有的采用反向跳,有的采用边跳边接地下物体法,有的采用边跳边旋转法……热烈的场景、融洽的关系、认真的态度,真是由衷地高兴。

(三)小组共学

将学生分成4或5人为一组进行练习,练习内容为一份“作业单”,然后小组共交一份“作业单”,依小组的成绩接受表扬或奖励。例如:在技巧前滚翻练习时,我将学生分成4或5人一组,相互合作练习,练习后,按小组形式依次表演、示范,教师或学生做裁判,最后做出综合评价,得出优胜组。

(四)游戏竞赛

以竞赛代替测验。要求学生有极强的集体观念和协作精神。在竞赛中,学生们同其他小组的成员进行竞争,以便为他们自己的小组赢得分数。依据每次竞赛中的成绩到下次竞赛时做适当调整,使竞争趋于公平。如:迎面接力。根据学生的水平差异,将他们分成若干小组。先进行小组合作练习,然后小组竞赛。根据速度的快慢计分,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达到积极练习的目的。

三、合作能力的培养

合作意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方面,要全面观察分析每个学生,善于发现和开发学生潜在素质的闪光点,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使他们的思维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挥。

合作技能。在教学中我们也发现,很多的学生对分组或自己组合活动小组时往往不知如何着手。因此,我们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基本的社交性语言的引导和要求,让学生学会沟通。如:打招呼互相问候,自我介绍等,创造一个合作氛围。让学生在合作体中彼此传达知识、态度和感情,活跃小组活动的气氛。

合作精神。合作学习的重点是学,关键在导。让学生在合作体中感到自己的成功与小组分不开,小组的成功离不开个人的努力与成功,具有荣辱与共之感;要把合作精神渗透到整个学校体育中,课间操、课外活动、竞赛活动等应是教学的延伸与验证,学生的自主与合作意识和行为习惯,团队精神,才能在更大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得到发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学校成功体育教学理论探索与范例》 李东升著

[3]《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 毛振明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