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论文优质范文鉴赏(共2篇)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0-05-15
  • 阅读量63次
  • 评分0
  • 0
  • 0

  导读:体育教育论文应该如何写比较好?面对这个问题相信大多数人应该都是比较迷茫的吧,也不知道自己的论文写作方向在哪里,本论文分类为教育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体育教育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第1篇: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终身体育教育分析


  摘要:高职院校是学生走向社会的重要过渡。但是,步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对体育仍然不够重视,不利于将体育教学发展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教育。因此,高职院校要克服部分任课老师和学生中存在的思想认识偏差,要热爱体育树立体育意识;要弘扬体育文化,培育体育精神;让学生感知体育文化的魅力,自发地热爱体育活动,树立终身体育的远大目标。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终身体育


  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61-1487-(2020)04-0067-03


  引言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论是语数英等文化课程,还是体育美术等专业课程都应该满足“为学生终身服务”的教学理念。教育应该施益于学生的人生,而不仅是在学校才使用“学习”、“教育”这些词汇。体育是全民参与的一种运动项目,也是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因此体育的终身教育模式不仅利于学生个人健康生活,更是为了更好的发扬体育精神,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本文主要通过终身体育概念的理解对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现状进行分析,以期引起大家的讨论,推动终身体育教育可持续发展。


  一、终身体育教育的发展理念


  首先,在进行高职院校终身体育教育的探索前要明了终身体育教育的理念及其发展过程。终身体育教育的概念提出时间较晚,在其之前就已经出现“终身学习”这一概念。为推动成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到20世纪90年代末,在进行体育改革的过程中提出终身体育的教育理念,关于终身体育的教育有两个不同的方向。一是以培养学生未来体育职业的发展精神为主,另一方面是以人体健康基本需求和社会发展对体育的需求为主[1]。体育作为一项智力和体力共同发展的运动项目,在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学生满足基本安全需求的核心教育。因此,终身体育教育理念的提出不仅能推动体育教学的全民化,对学生性格的塑造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二、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一)体育教学主体的思想观念


  教师作为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施教者,对体育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对体育课程的认知直接影响终身体育这一重要教育理念的实现。通过对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设置发现教师仅以完成教学目标为主要任务,教学主要方式以各项体能测试为主,并不会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专业体育知识的讲解,将体育教学课程完全变成一项体育运动。这不是体育教育理念的全部,不利于学生掌握体育知识体系,从更加专业的方向训练和满足自身体格需求。


  学生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受教者,如果说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对体育教学形成外在影响,那么学生对学习形成的思想观念是从内在方面直接影响体育教育的教学成果。为了更好地了解高职院校学生对体育教育的认识和个人感受,笔者设计相关的调查问卷,利用电子版和纸质版两种方式分别对高职院校在校学生和毕业三年内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回馈内容的分析发现90%畢业生毕业后没有再进行体育相关的学习和训练,6%的学生毕业后还坚持做体育运动,维持身体机能发展需要。仅有4%的学生还会进行系统的体育学习,对体育项目的专业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关于高职院校在校生的问卷内容显示88%的学生认为体育教学是一门娱乐性的课程,是学生放松身心的大好时机。10%的学生表示自己有热爱的体育项目,毕业后会继续学习相关的体育知识。还有2%的学生完全不喜欢体育课程,认为是浪费时间、体力的无用课程。虽然调查问卷的分析结果不会百分百准确,但也能客观地反映出学生对体育教学的观念。


  (二)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器具现状


  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和其他专业课程不同,主要以户外教学为主,且需要集中空旷的教学场地,针对篮球、足球等类型的体育课程还需要相应的教学器具。有俗语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体育教师来说,教学器材是进行体育教学活动的关键元素,若没有完善的体育器具,教师仅用口语表达很难实现体育教学的完整性和丰富性[2]。通过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设施的调查发现,许多学校由于场地或资金的限制没有实现体育设施的专业化,对学校体育建设还不够重视,导致许多体育项目无法开展,以致于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活动仍旧以“跑步”、“跳远”等基础体育项目为主,不能增加体育教学特色项目,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达到终身体育的教学目标。


  另一方面,笔者在进行体育教学分析过程中,通过对体育教学环节的观察发现,学校对体育设施的维护还不够重视。许多设施在使用过程中已经出现安全隐患,但教师和学校并没有进行正确的处理,不仅影响教学质量,也对学生的人身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教育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相关部门对高职院校的教育也十分重视。因此,近几年高职院校的就学率不断上升,意味着原本的体育教学设施已经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而且部分学生在使用体育器材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破坏行为,大大缩短了体育器材的使用寿命。总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器材的现状不容乐观,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等方面的共同配合,改善体育教学设施的使用现状,为体育教育的终身教育奠定基础。


  三、促进高职院校终身体育教育工作开展的有效策略


  (一)让学生热爱体育,树立体育意识


  一个能让人做出终身学习选择的事物除了事物本身的现实价值、未来价值,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热爱。一个坚持终身体育的学习者不仅有超强的自控能力和对生命的敬畏,最重要的是始终保持对体育的热爱。人类对事物建立热爱情感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和凭空出现的,往往是在和事物的交流过程中逐渐发展建立,一时兴起和持续热爱是完全相反的两个概念[3]。因此,只有让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接触体育项目的过程中不断累积对体育教育和生命的美好感受,通过体育项目不断调节自我心态的发展方向,从而实现对体育项目的持续热爱。首先,要让学生对体育项目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要有“因人施教”的教育理念,不能沿用传统大众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学习和参与其并不适合的体育教学项目只能适得其反。高职院校的学生经过九年义务教育和高中的传统体育教学方式已经对体育课程形成固定的思想观念,认为体育教学就是体能测试,对体育课程内容不感兴趣。因此,教师要在和学生的接触过程中感受学生对不同体育项目的情感变化,捕捉学生的兴趣点,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班教学。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社会、家庭、学校等多方面的影响,对体育项目的热衷程度有很大的不同,对体育项目的接受能力也有一定的差异。部分学生在进入高职院校前已经对某一体育项目产生浓厚的兴趣,部分学生在面对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时还不知从何学起,这些现象都是学生由于个人观念和个人偏好形成的。教师要把控好这种个人偏好,在终身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创造机会,让学生将个人偏好发展到对体育项目的热爱上,抓住对体育项目的美好感受[4]。不同偏好的学生有不同的体育教育需求,实现终身教育的最好途径就是实现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对此,高职院校可设置选修的体育课程,让学生通过个人爱好选择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同时也能划分出不同爱好的学生群体,给教师提供更加明确的教学方式。在面对这一学生受众时教师可采用理论加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建立体育教育的完整知识体系,从内心深处接受体育教育。在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面对体育天赋薄弱的学生要采用鼓励的教学方式,不能片面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对体育教育产生逆反心理。


  终身体育需要面临的困难很多,学生在整个人生发展过程中会遇到无数变化和选择,任何一个小的变化和选择都可能影响终身体育的教育发展。因为体育项目需要智力和体力的共同发展,要建立对体育的终身热爱之情,不仅要有良好的心态,还需要有健康的体力基础。运动能力有天赋的影响,有的人天生就有很好的平衡感,再加上后天的努力和培养就能在体育项目有所建树[6]。当然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多年的体育学习过程中已经掌握一定的体育技能,教师只要稍加引导,学生就能融会贯通,利用丰富的教学设施自主进行体育运动,加强自我的身体素质,从而支撑学生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都能完成自己热爱的体育项目。


  (二)弘扬体育文化,培育学生的体育精神


  “兴趣”是打开另一个世界大门的钥匙,是坚持的主要动力,而“精神”则跨越了物质的高度,上升到更加宽阔的世界。高职院校在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一定会设立竞争、比赛的环节,通过一些刺激性的场合激发学生的三维意识,将体育运动上升到更深的层次。通过竞赛类的体育项目还能改变学生的传统认知,对体育教育有更全面的了解。体育运动是公平、珍爱生命、尊重、合作的代名词,通过一次次竞赛加强学生的紧迫感,锻炼学生坚韧的斗志,引导学生学会遵守规则,这正是体育精神所涵盖的主要维度[5]。高职院校在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过程中要学会提升体育教育的价值,脱离“技术”层面的培养,注重“精神”方面的塑造。在体育教育中弘扬体育文化,不再以提高学生的身体机能为主,而是在不断进行精神塑造过程中指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自我意识。


  精神是一个虚无的概念,是人和人通过“磁场”进行的高端交流,因此要以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实现终身体育的教育目标。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思维,改变大众化的说教模式,加强学生在体育项目中的实践经验,从而提升学生对体育的自我感悟,找到精神构建的基础[7]。精神的树立是一个潜移默化的内在过程,并不存有外在实物的可能性,最终还是将其落回到体育教育这一实体。教师需要刻意制造有引导性的体能测试,给每门简单的体育活动赋予更高的标准,将其与体育文化和体育精神连接,从而将体育活动与体育精神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发挥其最大的价值和作用。


  高职院校在进行体育活动时要将体育活动刻画成一个微缩社会,让学生在这个社会体系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规划自我的行为准则,学会人际交往,在团队荣誉的驱动下完善活动中的每个环节[8]。每个小小的活动都能撼动学生的体育精神,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体育活动时要以学生为主体,发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每个体育比赛都设置相应的奖项,让学生通过体育项目的竞赛获得自我技能的认可[9]。最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參与体育活动能完成内心的洗礼,在树立学生体育精神的过程中实现教书育人的功能。


  高职院校的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但由于没有过多接触社会上的善恶,还保持着单纯的心理状态,精神状态也处于容易受到影响的时期。“善变”是终身体育的天敌,对此教师不仅要在体育教学中树立学生的体育精神,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一直保持这种良好的精神状态,从而激发学生终身体育教育的可能性[10]。教师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榜样式”的精神引导,体育文化是国际交流的手段之一,专业的体育工作者在一项项体育竞赛中不断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为国家取得更多荣誉[11]。通过体育名人的体育活动给学生树立榜样,让学生通过榜样的激励持续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四、结束语


  “终身”是一个不可控制的时间,有许多因素会牵动终身教育的发展。体育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社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需要在各阶段的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断强化学生的体育精神。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作为终身体育的前身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塑造学生的体育意识,完善体育教学设施,建立专业的体育教师队伍[12]。让学生感受到体育精神、体育文化的魅力,由内而外自发地热爱体育项目,从而实现终身体育的远大目标。


  作者简介:辛金花(1985—),山西省运城市人,运城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训练。


  第2篇:初中体育教育中学生个性化培养的策略


  摘要:个性化体育教育是指体育老师在教育过程中结合个性化教育方法。通过个性化教育,可以更好地辅助老师观察学生的学习观念、能力和擅长点等等,更好地辅助老师选择教育切入点,让学生可以尽可能地发挥其学习潜能。个性化教育促进了体育教育的发展,并且切实保障了因材施教的原则。确定个性化体育培养目标是初中体育教育中个性化培养的重要措施。同时,老师需要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点对点教学。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个性化;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129


  初中体育教育,以初中生为中心,根据初中生具体情况来实施教学方案,从而促进其的发展,对于个体,是拥有单独的个性的,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培养初中生学习体育的个性来发挥每个学生的能力和作用,因此,在初中生体育教育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从而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热情,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更好地帮助学生发展自身优势。


  一、个性化体育教育的概述


  个性化教育是指教师了解学生,通过测试方法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最后根据社会发展趋势,并结合学生自身发展意愿等,为其制定相应的教育目标、计划、辅导方案和执行管理系统。通过个性化教育,可以更好地辅助老师观察学生的学习观念、能力和擅长点等等,更好地辅助老师选择教育切入点,让学生可以尽可能地发挥其学习潜能。个性化体育教育是指体育老师在教育过程中结合个性化教育方法。此外,实验研究表明,对学生某一个学科潜力的挖掘,可以促进其他学科的进步。所以,对初中学生进行个性化体育教育,发现学生的特长并进行培养,可加强学生身体素质,并且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热情。


  二、高校体育教育中实施个体化体育教育的可行性


  (一)个性化教育切实保障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随着教学理念的发展和进步,因材施教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我国传统教育中,学校和老师对常常使用统一的标准来评价学生,这样不仅会限制学生多方位发展,而且也忽略了学生除学习以外的能力和天赋,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发展和未来。个性化教育就是以因材施教为基础,面对不同的初中生,根据其能力和兴趣,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法,从而促进学生潜能的激发,并且提高体育课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个性化教育促进了体育教育的发展


  初中体育教育中个性化培养可以提高体育教育质量,促进体育教育的开展,同时可以促进学生强身健体。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学生面对的选择越来越多,其兴趣所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为了满足初中生兴趣爱好的发展需求,初中体育教育应该应用个性化培养的教学方案,实施个性化教育。个性化体育教育开展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爱好等进行教育,让学生可以自由地发挥其所长,并且与其他学生进行合作和竞争。通过个性化的体育知识学习,初中生不仅可以学习更多的感兴趣的知识,还可以锻炼身体和意志,培养合作意识,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对学生的良好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三、初中体育教学中个性化教育的实施


  (一)确定个性化体育培养目标


  确定个性化体育培养目标是初中体育教育中个性化培养的重要措施。初中体育教育中个性化培养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是确保初中生整体身体素质达国家初中体育标准;二是根据不同性格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并且对学生感兴趣的专业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因材施教,确保学生在学习相关体育知识之后,同时培养相关专业的运动素养。学校在实施初中体育教育个性化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建立完整的课程体系。课堂教育以学生为主,体现出多元化的培养目标,并且可以根据学生兴趣的不同设置基础体育课程和选修体育课程,增加课程的多元性,给学生更多的选择。基础课程包括理论课和实践课,在教室进行理论学习后,在操场进行实践,理论结合实践,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考查,制定相应的个性化课程教学目标,让学生对体育课程充满兴趣,很好地完成体育教学。


  在初中体育教育个性化培养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通过学生给老师的反馈,选择性进行教育计划的改变。学生虽然学习能力存在不同,但是经过学习可以达到相同的学习效果。比如,在篮球教学过程中,会打篮球的学生和不会打篮球的学生基础各不相同,但是,老师可以根据每位同学的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学,老师可以教会打篮球的同学打篮球的技巧,教不会打篮球的同学基本篮球知识和规则,从而让所有同学共同进步。


  (二)制定個性化教学方案


  因为每个体育老师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学校课程安排以及学生能力不同等因素,导致体育教学模式多种多样,教学呈现个性化。初中体育教育个性化培养中,需要以学生为主,中心为学生对体育技能、体育知识的需求等原则,更好地加强学生的体育能力。并且,老师需要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点对点教学,使得学生可以得到老师的教育和指导,从而提高教育质量。此外,老师还可以通过视频、音乐等多种方式进行教育,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