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耐力跑的动机分析

  • 投稿段知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444次
  • 评分4
  • 82
  • 0

摘 要:随着国家对青少年耐力素质的重视,青少年耐力跑的动机分析日显意义。通过分析耐力跑动机的含义、介绍耐力跑动机的种类及耐力跑动机方法的提出,提高青少年耐力跑的兴趣,使青少年能够持之以恒地进行耐力跑。

关键词:青少年;耐力跑;兴趣;动机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5.01.016

耐力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工作的运动能力,也称为抗疲劳能力。鉴于青少年耐力素质连续25年下降的现状,国家教育部出台《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规定,高中生体育测试成绩达不到50分者按结业处理,大学生达不到50分即拿不到毕业证和学位证。对青少年实行这一政策目的就是为了通过考试的“指挥棒”,让青少年们重视自身的耐力素质,从而培养青少年坚定的毅力与意志,促进青少年身心的全面发展。然而,很多青少年面对着不能毕业的可能,还是没有真正地投入到耐力锻炼中。因此,分析青少年耐力跑的内因和动机对于青少年坚持进行耐力跑有很大的意义。

1 耐力跑动机的含义

动机是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它的基本含义是:能引起并维持人的活动,将该活动导向一定目标,以满足个体的念头、愿望或理想[1]。现代青少年的各种娱乐和社交活动很多,因而进行体育锻炼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仍然有部分人能够选择表面看似很枯燥的耐力跑作为锻炼身体的方式,这是动机的方向问题。而在同时选择耐力跑的青少年中有些为什么能够坚持每天除了下午去跑步外,早上或者周末自己还要去跑步,而有的却不能,这是动机的强度问题。那么,怎样加强耐力跑动机的强度和方向呢?第一,加强青少年个体的内部需求。例如:有长跑习惯的人,长时间不跑步就会浑身不舒服,这是个体对某种东西的缺乏而引起的内部紧张状态,养成耐力跑的习惯才是青少年的内部动机。第二,加强外部条件的刺激。例如:专业中长运动员为什么能够坚持长期训练,主要是社会、企业和体育界给奥运会冠军高额的奖金和奖励,并且给予他们崇高的地位和肯定。

2 青少年耐力跑的动机种类

2.1生理性的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大量研究证明,耐力跑可以提高心肺功能,提高人的最大吸氧量;长期进行耐力训练,不仅能够提高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对刺激的耐受力和神经过程的稳定性,而且能够改善各中枢间的协调关系;在长时间耐力练习中,随着运动时间的延长,脂肪供能的比例逐渐增大,从而节省糖元的利用,有利于预防肥胖和减肥。因此,需要大力宣传耐力跑的好处,特别是现代青少年的肥胖比例越来越高,减肥的需要越来越激烈,而耐力跑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减肥运动,如何科学地通过耐力跑进行减肥对很多肥胖青少年有很大的吸引力,这对于提高青少年的耐力跑生理性动机有很大的推动作用。随着社会对青少年耐力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各个学校对耐力跑越来越重视,耐力跑成了一个能很好展示自我的平台,这对于提高青少年耐力跑有强力的推动作用。

2.2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

直接动机是以耐力跑本身的兴趣为基础,有的人认为耐力跑本身就是一种对机能的挑战,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和体现自己,能够从中体会一种满足感;间接动机指向活动的结果,有的人对耐力跑本身并不感兴趣,但是在中学和大学期间每年都要进行耐力跑测试,每年都有校运会等比赛,这样就有很多同台竞技的机会,能在耐力跑中战胜对手,并获得同学的肯定和老师的表扬,这种精神上的收获就能战胜耐力跑中困难和枯燥。

2.3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是从身体内部对行为的驱动。很多青少年坚持进行耐力跑是为了自己的耐力特长,他们能在参加比赛中获得一种内在的自尊,他们能在耐力跑中迎接身体的挑战产生兴奋感和满足感,这样就会在练习中不厌其烦地重复某一个动作,即使没有观众也能够竭尽全力地去练习。外部动机是从外部对行为的驱动,如果参加耐力跑可以获得赞扬和公众的承认,或者可以获得一定的奖励,得到学校高层认可,就会通过外部的力量去推动内部的动机,这样就能够激发耐力跑的动力。

3 提高耐力跑动机的方法

3.1 满足青少年耐力跑的快乐需求

耐力跑是一项非常有锻炼价值的运动,具有鲜明的挑战性,但是同时它也可能成为一项艰苦的运动。如何使耐力跑变得有乐趣,是体育教学安排与训练的重要课题。首先,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安排适合的运动量。特别是在练习的初级阶段,通过体质测试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不同的运动量与运动强度,使每个学生具有挑战自身的条件。例如:某个学生平时最多可以跑3000米,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后,可以跑4000米,这就是对量的挑战;原来跑3000米需要13分钟,经过与同等级的学生一起锻炼时,可以在12分钟以内跑完3000米。这样有意识地促进学生不断地体验成功,从而使他觉得这项运动更加有趣。再次,练习耐力跑的场地应该多样化。耐力跑不仅是枯燥地围绕运动场进行跑圈,现在很多学校的面积大、环境好,周围的配套设施齐全,教师每次课都可以带领学生跑不同的校道或附近公园的绿道,使学生感觉不到是在练习耐力跑,而是在欣赏沿途的风景。科学研究表明:身处大自然,与大自然融合,如镜的明潭、悦耳的鸟鸣、广阔的海滩、幽静的山林等都可以使人心灵处于愉悦之中,使大脑皮层得到放松,野外的锻炼不仅增强了意志力,陶冶了精神,同时培养起了学生耐久跑的兴趣[2]。最后,如果耐力跑以定向越野跑的形势进行,更加能够使学生感兴趣。这些带有目的和任务的耐力跑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更加能够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判断力、看图能力,充分地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大大地提高青少年参加耐力跑的兴趣。

3.2 满足青少年耐力跑的归属感

俗话说,人是物质的人。物质是基础,但是,仅仅在基础上又是不够的,精神激励是上层建筑。要青少年坚持进行耐力跑的锻炼,物质的奖励是不够的。一般来说,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相应的,获得基本满足的需要就不再是一股激励力量。根据马斯洛理论把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因此,青少年要坚持耐力跑应当以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作为追求。另外,要满足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更应该建立一群以耐力跑为乐趣的集体,因为这种有组织的集体人员情投意合,能经常相互集合在一起。耐力跑虽然锻炼价值高,但是难坚持。每个人都有惰性,如果能够融入一个集体,就能经常相互推动与相互督促,这样就能够持之以恒地跑下去。这样的集体要组织好,就要以满足锻炼身体和共同进步为需要,而不是相互进行恶性竞争。耐力跑集体的所有人员都是主力队员,都有出场的机会,他们聚集在一起进行耐力跑重点不是为了取胜,而是为了锻炼身体,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因此,教师可以用集体的荣誉与目标来激发学生的耐力跑动机。

3.3 满足青少年耐力跑的自我表现

每个人都有成功的需求,利用学生的心理和青年的特点以及个人特征的差异性,采用各种竞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练情绪。青少年不仅有好动、活泼的特性,同时还增长了不甘心落后的“好胜”的特点。教师抓住这一特点,多组织耐力跑竞赛。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多进行中长跑接力赛,同一班级里面分成几个组别同时进行接力比赛,营造比赛的氛围,从而提高耐力跑的兴趣;也可以组织男女混合耐力混合追逐跑比赛,比如男子跑一千米女子跑八百米,同时在两个起跑点起跑,在同一终点冲刺,使男女同学进行同台竞技,会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动机;增加校运会耐力跑的项目,并且对耐力跑项目进行双倍加分和奖励,从实质上提高青少年耐力跑的外在动机,通过校运会比赛的舞台使青少年展现自我,提高青少年的内在动机。

总之,要激发青少年的耐力跑动机,教师就要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分析他们耐力跑动机的方向和强度,因人而异地选择激发青少年耐力跑动机的方法,从而实现青少年耐力素质的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力为,毛志雄.运动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3.

[2] 杨佩璇.高校体育教学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J].闽西职业大学学报,2001(3):61-62.

(广州商学院,广东 广州 511363)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