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海“云”游——云技术改变美术课堂的学习方式

  • 投稿立凹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475次
  • 评分4
  • 34
  • 0

曾畅畅 李玉顺 桑宇霞

【摘 要】信息技术推动教育教学方式的改变已是大势所趋。本文结合作者的教学实践,在美术课程学习中通过五种美术学习方式的探索,初步形成“以云技术为载体的美术创生型学习模式”。这种新型学习模式以学习者为中心,构建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书籍、学生与网络、学生与生活之间的广泛联系,构成了一张多维的学习网络。它基于网络,通过iPad类智能终端来实现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批评性思维、创新精神、合作沟通能力。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智能终端;美术课堂;学习方式改变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5)03-0062-04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在家庭、在街头,随处可以看到手持平板电脑进行游戏或学习的数码达人。近一个多世纪以来,科技的发展带给人类社会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人们的智力水平也快速提高,学习方式已悄然发生变化。平板电脑集网络接入、影音娱乐、学习、工作、游戏等为一体,以功能强大、操作简单成为移动智能终端新宠。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给学生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尝试。但以课堂学习为主的学校教育,还传承着几千年以来的师生同堂、讲授—互动—练习—反馈的教学模式。作为当代教师,我们面临一个时代性的命题:是否还用过去的教学模式培养未来的创造者和主人,或者说,我们应该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为学生带来学习方式的变革。

北京师范大学李玉顺博士实施的中国教育学会

“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Pad的新型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是支撑北京平板电脑教学应用实践的研究课题,在理论与实践的叠代过程中试图探究基于Pad有效应用的新型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模式。该课题与北京以及外省市一线学校进行合作,本校在这一课题中进行了深入参与。自2012年底启动课题研究工作,团队在平板电脑教学学校层面的推进方式、平板电脑教学应用的模式、平板电脑教育教学应用的有效性等方面开展了深度的研究工作。笔者在这一过程中结合美术学科特点对美术课堂学习方式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美术新课标中提出:当代社会的发展对国民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图像传达与交流的方法、形成视觉文化的意识和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造力已成为当代美术课程的基本取向[1]。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我们在享受创造成果的同时,也在不停创造新的世界。美术课程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途径,帮助学生运用美术的方法,将创意转化为具体成果。智能终端的出现,丰富了传统美术创造的方法和表现形式,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在新的美术学习方式中适应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自我校开办云教育技术实验班以来,在美术课堂内外对上述目标理念的新教学方法进行了各种探索和实践。历时一年多,初步形成了基于平板电脑的五种美术课堂学习方式。

基于智能终端的美术课堂学习方式

(一)翻转课堂—— 先学后教、自主学习

翻转课堂是近年来在教育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也称“颠倒课堂”,通过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安排,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并对课堂时间的使用进行重新规划,实现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在翻转课堂中,信息技术和智能终端的介入为学习者构建出个性化协作式的高效学习环境,逐渐形成一种新型的学习文化。

美术学科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凸显视觉性、具有实践性、追求人文性、强调愉悦性。学科知识点较其他学科(如数学、物理、英语等)来说,更灵活易懂,学习活动多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和审美素养之上,注重学习者的主观感受和亲身体验。就学科特点而言,美术课更适合翻转课堂这种学习模式。

美术学习的翻转课堂,可以依托智能终端,以课前电子书预习、课中进行核心问题研讨的形式来开展。电子书是教师制作的与学习内容相关的集文字、图片、视频、问题、检测等为一体的学习资源包。相对美术教材而言,电子书大大丰富了学习内容,提高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学生与电子书一对一的学习方式,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需要。

【案例1】电子书《龙的传人——中国龙文化》的制作思路及课堂收效

人美版七年级美术13册中第七课《大家动手做条龙》,教材内容偏重制作方法的介绍。作为偏人文的美术课,美术文化内涵体验和审美素养的提高应放在首位;再加之中华民族被称为“龙的传人”,对龙文化的了解对中学生来说有重要的民族意义。在以往的课程设计中,大量的龙文化的学习都是以教师在课堂上结合图片进行讲授的模式为主。由于龙文化的资源丰富,涉及面广,在长时间的讲述中,多数学生易分散精力,未能达到高效的学习预期。借助智能终端,可以将大量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制作在电子书中,给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料。这些知识素材简单易懂,可以减少课堂学习中的低效讲授环节,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取新知,并通过个性思考,产生一些课堂讲授难以出现的思维火花。

通过电子书进行课前预习,在实践中总结归纳了关于教学设计的一些体会。

(1)提出明确的自主学习目标。每个电子书的第一个板块,都设置了“目标导航”,把该节学习的主要内容罗列出来。根据美术学科特点,制定五个学习目标层级:了解与知晓、理解与感悟、鉴赏与评价、实践应用与探究创作,把学习内容和目标做相应的标注,让学生有清晰的学习目标,也适用于教师对学生学习程度的检测,如图1所示。

(2)提供丰富的电子书内容。教师可以通过电子书将大量的文字、图片资料组合在一起,并加入恰当的影音资料,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开拓学生欣赏视界。教师在制作电子书时也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海量信息的筛选和组合,形成既有典型性又有教师教学个性的电子资源包。

(3)基于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电子书的板块设置采用“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方式”。

根据学习需要,问题可以分为:内容问题——复述学习的主要内容;框架问题——构建知识框架或思维导图;核心问题——本课最重点的知识要点梳理;挑战性问题——提出学习内容的衍生问题,或极具主观体验性的问题,或富有个性的具有美术批判性质的问题。

以《龙的传人——中国龙文化》电子书提供的“学习问题”为例,主要有:①内容问题:你知道有哪些与龙有关的民俗,它们是以什么形式来呈现的?②核心问题:我们可以用到哪些材料?我为什么要选择这种材料?我将用于“龙”的哪个部位?想要达到哪种艺术效果?③衍生问题:你知道“龙生九子”的传说吗?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它们?④主观体验问题:龙的起源传说各有不同,你支持哪一个?为什么?

(4)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围绕电子书学习中提出的各种问题或学生自主创生的问题,展开充分的阐述和讨论,使课堂成为学生有深度情感体验的课堂,有高层次思维活动的课堂。

翻转的课堂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流程,主张学生课前自主学,课堂中教师因材施教,或开展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在课前学到的新知识与技能,做到了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以学定教。翻转课堂的课前自主学习、课中问题解决、课后实践运用提升的方式,可以很好地利用混合学习模式。巧妙地将在线学习与面对面的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新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以及其应用和迁移有机地结合起来了。

(二)网络学习社区—— 多渠道交流,发展批判性思维

互联网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交流从传统的面对面交流、书信交流方式衍生出了多种可能。即时聊天工具、微博、论坛等都是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乃至公众之间的多维交流,并且有即时性和记录性的功能。将这些交流方式应用到美术学习中,改变以往“教师高高在上、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是信息时代学习方式的主要途径。

1.建立网络学习社区,形成师生共建的学科学习平台可以通过学校校园网搭建一个美术学习专区,进行名作赏析推荐,发起美术热点问题讨论,展示学生美术作品等,也可以创建美术学科论坛,在论坛就一个学习主题或兴趣主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重点在于鼓励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形成个性化认识。由于打破时空和交流方式的限制,这些学习平台能达到以往课堂讨论所不能企及的教学效果,见表1。

【案例2】学科论坛讨论—— 主题赏析课《格尔尼卡》

《格尔尼卡》是立体主义大师毕加索的旷世杰作,是现代派绘画的典型作品,但画面色彩单一,主体形象抽象丑陋,作品主题复杂而沉重,往往不被社会阅历尚浅的中学生所接受和认可。教师采用以往的讲授模式,多有“灌输”艺术认识之嫌。像这样极具主观欣赏体验和开放性的赏析课,多可应用基于网络的学习平台。

首先,教师发表主题为《格尔尼卡》的讨论帖,展示《格尔尼卡》作品图片,提出问题:请你用一两句话来评论这幅作品。学生用跟帖的方式,用2-3分钟做出简短评论。①这种形式使教师能在短时间内全部掌握学生对作品的初步认识,充分了解学生的审美基础,为接下来的学习制订更有针对性的方案。②能让全班同学在同一时间做统一的事,参与度达100%,并能通过跟帖时间看出学生的反应速度。③通过大屏幕的投射,让学生之间也相互了解。④客观地记录下学生的这一学习过程。

其次,进行其他方式的学习。对该作品和作者进行充分了解之后,教师提出本课有挑战性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成就了大师毕加索?再读《格尔尼卡》。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并通过学习论坛将自己的想法和小组讨论、班级交流的结果记录下来。并将这次的赏析评价和最初印象做比较,师生都能清晰地看到学习的心路历程,体会学习的成就和快乐。

2.开通教学微博,定期发布艺术作品的赏析,表达自己的艺术观点

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远远超越教材的学习内容,并鼓励学生进行评论,发表学生的个性化观点。把学习的时空延展到课堂之外。

(三)协作探究——集中展示,培养合作沟通能力通过智能终端为学生搭建更便捷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平台。根据学习有效性的金字塔图示,马上运用所学的知识去教授别人,学习的有效性能达到80%以上,是最为有效的一种学习方式。按照翻转课堂的观点,培养自主的学习能力,先学再教。这个“教”,既可以是教师的讲授,也可以进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实践,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或小组协作学习,整理出知识框架,提出个性观点,形成学习成果,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案例3】协作学习、展示—— 主题赏析课《格尔尼卡》

在通过学习论坛发表对作品的初步认识之后,教师提出进一步的学习要求:分小组、分主题进行网络搜索,整理出有用的学习资料(图文并茂),制作成简单的PPT或Keynote文件,推选1-2名同学进行全班讲授交流。由于主题分工的明确,学生们可以用15分钟左右完成小组探究并形成成果。接下来,可以用10-15分钟进行班级交流。这样通过小组交流展示,充分了解本课相关的知识点,如:毕加索的生平、《格尔尼卡》的创作背景、作品的内涵、毕加索开创的立体派的艺术特点、作品及作者在艺术史上的地位等。这些内容由学生自主学习之后,交流展示更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学得更有效,更主动,更快乐。教师在这样的课堂上需要扮演的是学习过程的导演和课堂上的智者,对学生的学习进行适时的引导、点评、追问、总结、提炼,以升华课堂学习的层次,润物无声地进行审美教学。

(四)体验学习——第三方软件帮助获得即时艺术体验

美术是一门实践性、体验性极强的学科,但由于时间和工具的限制,不是每一种艺术形式和方法都能得到充分的体验。如今科技发展为我们的艺术体验提供了更便捷的可能。很多公司和个人开发了大量的美术软件,通过这些软件,我们在课堂上可以即时体验一种陌生的美术工具的使用和创作方式,并能很快得到接近预期的效果;对比不同的艺术处理方式,达到的不同效果,快速感受各自的特点;学习简单的平面设计、图片处理的技能;记录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让作品的形式多样化。

【案例4】学校校园艺术节期间,布置一项多媒体综合应用作业

“同学们,把你们手中的iPad都用起来,用拍照片和视频的方式,记录我们的艺术之旅。记录下自己、我们班同学、全校同学的风采。每个人都以第五届艺术节为主要内容,编制一小段内容完整、形式独特的iMovie。艺术节后在课堂上展示。”

运用好现代信息技术,使用好智能终端,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艺术体验,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能力。【案例5】在《焦点透视》一课中,用15分钟进行学生对焦点透视基础知识的自主学习成果展示交流。再走出户外,到校园里观察建筑的透视,并利用iPad上的绘图软件(MyBrushes等)进行简单的手绘透视图,在绘画角度上拍张建筑的照片,进行比较、修改。完成作业后保存为图片形式通过邮件发回给老师。

(五)交流反馈——提高教学实效

运用智能终端的拍摄功能,随时记录学生学习过程的片段;并运用多智能终端的融合,将拍摄的影像即时投射到大屏幕。这个功能在美术课堂上应用广泛并有实效。尤其是在动手实践体验的板块中,用智能终端进行实时的展示,可以解决学生存在的共同问题,可展示优秀实例,给予表扬和激励,提高教学实效,记录教学过程。

以云教育技术为载体的美术创生型学习模式

综上所述的五种美术学习方式的改变,我们可以初步形成“以云教育技术为载体的美术创生型学习模式”。这种新型的学习模式以学习者为中心,构建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书籍、学生与网络、学生与生活之间的广泛联系,构成了一张多维的学习网络。这种学习方式基于网络,通过智能终端来实现,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批评性思维、创新精神、合作沟通能力。

新时代新要求,教育先行,面对社会的迅速变化,作为教育者必须思考如何与时代接轨,甚至要走在时代的前列。在“云技术”广泛进入社会各领域之际,我们漫步云端,相信从现在开始,学习,无处不在;体验,丰富多彩;沟通,畅所欲言;创新,直通未来!

注:本文系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基于Pad的新型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项目编号:01010263)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四川成都市成都七中初中学校信息技术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 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