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学生理解历史之“道”

  • 投稿盖伦
  • 更新时间2017-11-06
  • 阅读量719次
  • 评分4
  • 29
  • 0
柳依宁

(江苏省吴江中学,215200)

摘要:课堂是学生理解历史的主要场所,在课堂教学中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而不是单纯地记忆历史知识。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一课教学,从立意、生活、对话三个方面,助力学生理解历史之“道”。

关键词:理解历史 “道” 立意 生活 对话

历史事实与当下的事实不同,它在现存的状态中是不在场的。人们必须通过文字、符号和其他人类活动的遗存物,经由分析、推理和想象,再现过去的时空场景中的各种现象和变化,进而通过对现象和变化的思考,理解趋势和规律,也就是历史之“道”。本文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一课为例,谈谈我在课堂教学中助力学生理解历史之“道”的尝试。

一、立意:“道”之魂

特级教师李惠军指出:“好的历史课要有灵魂,灵魂是历史课堂智慧的精髓,只有在这个灵魂的驱使下,历史才有深度力量,才有神韵风采。”的确,历史课要有统摄全课的灵魂,才能引领学生穿越时空,理解不同时代的人们何以如此生活、如此选择。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是第八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的第一课,在阅读了与这一内容相关的文章后,我把本课的立意定为“世界经济是如何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的”。围绕“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如何形成”这条主线来设计教学,让学生通过学习,思考两个问题:(1)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为什么要从无序走向有序?(2)如何实现从无序向有序的发展?由此,深刻理解理性、规则、秩序是当今世界经济健康发展的保证。

本节课第一部分,围绕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展现一系列重要的历史变迁,包括二战前国际金融领域的混乱局面、为了确保国际金融秩序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采取的措施、美国在国际金融秩序中主导地位的体现、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历史评价等等,引导学生在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中理解历史发展的轨迹,获得历史的智慧。第二部分,围绕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贸易体系的发展变化,讲解相关的历史变迁,介绍二战前世界贸易领域的混乱局面,让学生根据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导致世界贸易缩减和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策略与成效的史实,自主获得“各国在国际贸易中必须加强协调与合作”的认知。第三部分,让学生结合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的进程,探究当今世界应该建立怎样的金融与贸易体系。在探究历史演进的同时,进一步联系生活。从“世界经济发展需要规则和协作”这一认知,学生完全可以得到启示:在日常生活中,同样少不了规则和协作,如果每个人都能做一个乐于助人、知礼守法的公民,那么我们的社会必然会和谐安康。这样的认知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定会大有助益。

二、生活:“道”之源

因为涉及货币汇率等金融方面的知识,教师的知识储备相对欠缺,《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常常被视为教材中最难的内容之一。对此,我选择将历史场景与现实生活对接,让学生借助生活常识去理解历史之“道”。

(一)创设基于生活体验的学习场景

在导入新课时,我创设了一个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场景,让学生想象:如果学校让三个年级同时在食堂就餐,而且没有任何行为约束,有可能出现怎样的局面?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会出现一片混乱。”追问:“这样会造成什么后果?”学生的回答各种各样,有的说就餐可能会很耗费时间,有的说可能会造成秩序混乱……继续追问:“那该怎么办呢?”学生提出了一系列解决办法:要约束就餐者行为,要明确就餐要求,要有专人管理,等等。这时,我顺势导入教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发挥想象力:假如把食堂变成一个遍及全球的世界市场,就餐的学生就是进入这个市场的国家或者企业,如何保证市场正常运转?能否放任自流,任其随心所欲地运作?由于此前有食堂就餐案例的铺垫,学生很快给出回答:世界经济要想持续健康地发展,要有公平合理的规则,有协调各方利益的管理机构,等等。这样学生对于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意义和作用,就能基本上理解到位了。

(二)设置联系生活实际的学习环节

为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认识,我又设置了“学以致用”环节,让学生以抢答的方式回答以下问题:1997年韩国爆发金融危机,韩元大幅度贬值,韩国政府该向哪个机构申请贷款呢?我国汶川地震后的重建、三峡工程的建设、南水北调工程等缺乏建设资金该向哪个机构申请贷款呢?2007年针对世界银行行长候选人,英国人推出了前首相布莱尔,美国总统布什推出了佐利克,结果会怎么样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总裁会是美国人还是欧洲人呢?通过这些问题,学生理解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职责是救急不救穷,侧重稳定货币汇率;世界银行是救穷不救急,侧重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在“反思与启示”部分,我提供谭智远的《金融战争与美元霸权》一文对当今美元霸权地位的分析,让学生了解金融危机后,时任欧盟外长希望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以恢复市场秩序,以及亚投行建立的背景,引导学生联系现实,深刻反思,完成“出谋划策”环节的学习任务。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我们是某国或某国际组织智囊团的成员,在全球化形势下,该建立怎样的国际金融体系?学生经过思维的碰撞,回答中顺理成章地包含以下关键词:规则、制度、合作、协商、理性、秩序、共赢。

三、对话:“道”之本

历史课堂的教学,就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历史内容之间不断对话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师生共同把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不断推向深入。

(一)适切的史料是对话的基础

比如,借助“1937年和1948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重”表格,促进学生理解为什么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是以美国为主导;提供怀特计划和凯恩斯计划的部分原文,帮助学生理解实力的悬殊是美国怀特计划取胜的根本原因;为帮助学生理解“双挂钩一固定”原则,通过提供相关原始材料,让学生自己以图示的方式进行分析解读,认清美元在资本主义世界的中心地位;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历史作用,还向学生提供了凯恩斯的相关评价,1946~1949年美国资本输出的数据材料,何秉孟、李千的《正确认识当代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实质》,孔笑微的《斯芬克斯的遗产》,以及唐国新、徐晓茵等的相关评价,让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对一个历史事件的意义和作用。

(二)环环相扣的问题是对话的路径

比如,在学习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背景时,我提出问题:为什么是以美国为主导?表格中的数据说明了什么?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导致了什么后果?各国得到的教训是什么?在学习“双挂钩一固定”原则时,根据学生画出的图示提出下列问题:由图示你最直接的感受是什么?为什么要固定税率?为什么要以美元为中心?“双挂钩一固定”原则怎样才能持久?美国在二战后一直保持这样的经济实力吗?受到什么冲击?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了什么问题?由此理解布雷顿森林体系到20世纪70年代就瓦解的原因。在评价布雷顿森林体系时,借助材料提出问题:美国是否有不可告人的目的?还有什么其他的目的或评价的角度吗?

(三)小组合作是对话的方式

本课教学主要基于两个问题让学生小组合作:一是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评价,二是对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反思。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形成的认知令人印象深刻。比如,有一组学生认为: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评价不仅要看当时的影响,还要分析对今天的影响。因为今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仍然很重要,美元的影响仍然举足轻重,我国的外汇储备主要以美元为结算单位,这些都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对当今世界的影响。在“反思和启示”部分,各小组的发言也很活跃,有的认为现在是中国发挥重要作用的时候了,有的则认为中国在助力其他国家发展时要维护好自身利益,还有的认为世界各国应秉持“合作共赢”原则,要兼顾弱小国家的利益。尽管这些看法或多或少存在问题,但是这毕竟是学生自主思考的结果,是交流与对话的产物,因此这样的思考有助于学生保持对历史学习和探究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学会理性、客观地看待历史和现实问题。

参考文献

[1] 韩震,孟鸣歧.历史·理解·意义——历史诠释学[M].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2] 李惠军.灵魂的追问(1)——历史教师的视界、心界与历史教学的境界[J]. 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