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学前儿童生命教育初探——以北京四环游戏小组为例

  • 投稿荟荟
  • 更新时间2015-09-07
  • 阅读量530次
  • 评分4
  • 78
  • 0

徐 莎1 刘 馨2 *

(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幼儿园,北京,100191)(2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北京,100875)

【摘要】研究者以北京四环游戏小组为研究对象,从关注流动学前儿童的生存状态出发,运用行动研究法,尝试对流动学前儿童开展生命教育,重点是探索适合流动学前儿童实际需要的生命教育的目标、内容和途径等。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生命教育;流动学前儿童;四环游戏小组;北京;家园互动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5)01/02-0074-04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进城务工人员规模日益扩大。与以往“单身外出”不同,现在许多进城务工人员是“举家迁徙”的。由于学前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范畴,加之户籍制度、经济条件等的限制,很多地方跟随父母进城的流动学前儿童处于放养状态。已有研究表明,对幼儿开展适宜的生命教育,既有助于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更有助于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健康发展。〔1〕因为生命教育旨在帮助个体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并促进个体主动、积极、健康地生活,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2〕为此,本研究从关注流动学前儿童的生存状态出发,在北京四环游戏小组尝试开展了针对流动学前儿童的生命教育实践,以探索适宜于流动学前儿童实际需要的生命教育的目标、内容和途径等,并注重发挥家庭的作用。

一、研究方法

北京四环游戏小组成立于2004年,是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张燕教授及其研究生在北京四环农贸市场创办的一个服务于0~6岁流动学前儿童的非正规学前教育组织。北京四环农贸市场的流动学前儿童较多,目前散居的学龄前儿童有80多名,绝大多数在四环游戏小组接受非正规学前教育。〔3〕

本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重在探讨在流动学前儿童中开展生命教育的目标、内容和途径。为更好地收集和分析资料,研究者还结合运用了观察法、访谈法。

二、生命教育实践

在研究开始阶段,研究者以志愿者身份进入北京四环游戏小组。研究者从对流动学前儿童及其父母的生存环境、生活状态以及他们对生活、生命的态度调查着手,以期为开展面向流动儿童的生命教育实践提供基础资料。

研究者发现,北京四环农贸市场是流动学前儿童的“游乐场”和“天然学校”。因为平日里除了在四环游戏小组参加非正规的学前教育活动之外,孩子们待的最多的地方就是市场了。在这里,孩子们随意奔跑攀爬。不过,因为市场里人群熙攘,又临近马路,车流量大,所以存在不少安全隐患。

观察发现,流动学前儿童大多具有这样一些特点:敢独自外出买东西,敢在车流中奔跑,敢到湖边玩耍,但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比较缺乏,卫生和生活习惯不太好,攻击行为较多。

观察同时发现,这些流动学前儿童的家长整天忙于生意,对子女的关心和照顾非常有限。可以说,家长对子女采取的是粗放的教养方式。

四环游戏小组的课程体系是根据流动学前儿童的发展特点及其生存环境特点,采用跨领域的综合教育形式,将科学、健康、社会、语言、艺术等方面的教育内容有机结合起来的。〔4〕为保持与先前四环游戏小组所开展的教学活动的连贯和一致,研究者尝试将生命教育内容整合进四环游戏小组的课程体系,同时根据四环游戏小组一贯重视家长参与、家长互助的教育理念,在对幼儿开展生命教育的同时注重开展家长工作。

1.关注自我的教育

如上所述,因为四环游戏小组的孩子大半时间生活在人群熙攘的市场里,父母大多无暇顾及他们,孩子们“累了就往地上一坐,饿了拿起东西就吃”,安全意识薄弱,卫生习惯较差。为此,研究者在四环游戏小组设计实施了“认识我自己”“生活小卫士”“安全你我他”“健康饮食”等主题教育活动,以帮助幼儿了解和认识自己的身体,养成良好的卫生和饮食习惯,提高户外安全意识,学会自我保护。除了每周固定的集体教学活动外,研究者还重视对这些流动儿童的常规培养和日常随机教育。家长工作的重点则是引导家长认识和关注自己的孩子,提高他们履行第一监护人责任的意识。研究者通过发放相关的宣传材料和与家长面对面沟通等方式,引导家长分析周围环境特点,唤起家长对加强幼儿自我保护意识教育的重视。

经过一系列活动之后,幼儿的卫生和行为习惯有了很大改进,安全意识有所增强。多数家长认识到周围环境的确存在种种安全隐患,愿意配合四环游戏小组的志愿者一起加强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并且能够及时肯定孩子的点滴进步。

珊珊的变化:珊珊刚来四环游戏小组时总忘记带水杯和手绢,后来看到老师经常表扬带水杯和手绢的小朋友,她也开始让妈妈提醒自己了,而且还会主动让老师检查自己的小手是否洗干净了。(研究者观察记录)

丹丹的变化:丹丹最近在家里表现还不错,我们经常表扬她能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们要在市场做生意,无法时刻盯着孩子,所以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和行为能力是根本的办法。(家长心得分享)

2.关注他人的教育

生命教育在引导幼儿关注自身的同时,也强调要引导幼儿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有研究表明,流动学前儿童的合作、分享等亲社会行为相对较弱,有些则攻击性较强。研究者为此开展了“游戏小组添了新朋友”“我是懂礼貌的好孩子”“我会说对不起”等活动,以引导幼儿学习礼貌待人,相互关心和帮助。四环游戏小组采取的是混龄教育方式,这一教育方式有利于激发孩子的责任意识,有助于孩子在相互照顾、相互帮助中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

墨墨的变化:墨墨常与同伴发生争执,她还常以打人的方式吸引志愿者老师的注意。孩子大多不愿意跟她玩,有些家长还很排斥她。研究者为此一方面与墨墨的家长进行了沟通和交流,另一方面注意及时发现墨墨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鼓励。与此同时,研究者还重视引导其他家长多发现墨墨的优点。在多方努力下,墨墨逐渐能与同伴友好地相处了,接纳她的同伴和家长也越来越多了。(研究者观察记录)

在面向流动学前儿童开展生命教育的过程中,研究者非常重视对家长的指导。通常,在家长会上,研究者会通过游戏或互动,让家长和家长在愉快的气氛中增进彼此的了解。在组织大型活动时,研究者通常会采用结对子的方式,让家长在相互合作中增进感情。每周五晚上是四环游戏小组的家长读书会活动时间。家长们经常会就所读书中的某一观点,结合自己的思考,进行深入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如前所述,四环游戏小组的家长大多要为了生计奔波,他们起早摸黑,生活压力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较疏离。为此,研究者借助读书会活动,将生命教育的内容渗透其中,以期点燃家长关注生命质量的热情,也即学会关注自我,关心孩子,关爱他人。

家长的变化:不少家长在参与四环游戏小组的志愿者活动时,不再只盯着自己的孩子,而是能与更多的孩子互动了,在日常生活中也会主动与其他家长聊天,对于其他家长遇到的一些困难,也会伸出援助之手了。(研究者观察记录)

3.亲近自然的教育

除了关注自我、关注他人外,生命教育还重视引导孩子关爱自然界的其他生命。为此,研究者和幼儿一起种植植物,饲养小动物,以引导幼儿感受和体验生命的多种存在形式。例如,孩子们在观察和照顾动植物的过程中,逐渐感受到了生命的神奇,更加敬畏生命。

三、生命教育的目标、内容和途径

1.目标和内容

促使幼儿关注自己和他人,提升生命质量,是流动学前儿童生命教育的根本目标。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并结合流动学前儿童的生存状态和家庭环境特点,本研究从流动学前儿童的实际需要出发,确定了以下生命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1)了解和关爱自己

生命教育强调了解和认识生命,关爱和保护自己。围绕这一目标的具体内容可以包括:了解自己的身体,懂得和掌握保护自己身体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能识别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标志并作出正确反应,具备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2)与他人友好相处

观察发现,流动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较多,同伴之间常会发生冲突。根据这一特点,围绕“与他人友好相处”这一目标,本研究确定了相关的生命教育内容,重在引导幼儿理解和宽容他人,学习与他人友好相处,强调遵守社会规则,引导幼儿学习调节自己的情绪。

(3)尊重生命的多种存在形式

围绕这一目标,本研究注重引导幼儿从爱护身边的环境和动植物开始,引导幼儿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感受和经历四季变化、草木荣枯、花开花落的过程中,幼儿对生命的周而复始有了较真切的感受。

2.生命教育的实施途径

(1)注重日常生活中的随机教育

流动学前儿童的日常生活中蕴藏着大量生命教育的契机,如能及时抓住这些机会进行相应教育,将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流动学前儿童因为各种客观不利因素时常会生病。这时,可以有意识引导其他幼儿帮忙照顾生病的小伙伴,使孩子感受到同伴的关心和集体的温暖,借此培养幼儿的爱心和同情心。

(2)发挥集体教学活动的作用

面向流动学前儿童的集体教学活动,一定要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教育内容要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要注重为幼儿创设真实情境,让幼儿在集体教学活动中获得真实的生命体验。〔5〕例如,在设计“我不认识你”的集体教学活动时,研究者发现四环游戏小组的孩子对陌生人的防范意识很强。为此,研究者改为针对这些孩子通常不太注意饮食卫生的问题,设计了“不乱吃东西”的集体教学活动,收到了良好效果。

(3)重视家长的参与

观察发现,流动学前儿童的家长大多较关注孩子物质方面的需求,较忽视精神及其他方面的需求。为此,研究者充分挖掘家长的教育资源,并通过专家讲座等方式,帮助家长充分认识自己的教育责任和重要作用,引导家长形成科学的生命观,既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也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从而将生命教育延伸到家庭中,更好地促进孩子健康发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王云峰,冯维.论幼儿生命教育的可行性及实现途径〔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6,334(6):11-15.

〔2〕杨月.我国生命教育面面观〔J〕.中国教师,2005,(2):12-15.

〔3〕〔4〕张燕.非正规学前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基于四环游戏小组的探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51-265.

〔5〕李阿芳,杨晓萍.试论幼儿园课程实践中生命意义的缺失:基于生命教育视野下的反思〔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7,379(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