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流动儿童家长开展读书会活动的实践探索——以北京四环游戏小组为例

  • 投稿崔磊
  • 更新时间2015-09-07
  • 阅读量1087次
  • 评分4
  • 13
  • 0

肖月佳1 张 燕2 *

(1北京理工大学幼教中心,北京,100081)(2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北京,100875)

【摘要】研究者采用行动研究法,在北京四环游戏小组组织开展了面向流动儿童家长的读书会活动,以探索这一具有学习共同体特征的读书会活动的组织模式,进而为促进流动儿童家长融入当地社区提供新的思路。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读书会活动;四环游戏小组;流动儿童家长;行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5)01/02-0069-0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近年来,流动人口在城市滞留的时间越来越长,且呈现出“家庭化”流动趋势。国家计生委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3》中指出,2012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高达2.36亿,流动人口平均年龄约为28岁,其中,“80后”新生代农民工占劳动年龄流动人口的近一半。〔1〕

家庭是儿童生活时间最长的场所,其教育功能不容忽视。尤其在学前教育阶段,儿童对家长的依赖性较强,家庭的教育功能尤为突出。“80后”新生代农民工不仅有着教育子女的现实需求,同时也有着融入城市社区、参与城市生活的现实需求。四环游戏小组开展的面向流动儿童家长的读书会活动,正是以书籍为媒介,传播育儿经验、营造乐于阅读的社区氛围的一种探索。

一、研究背景

四环游戏小组是2004年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张燕教授发起成立的,旨在为进城农民工子女提供学前非正规教育的组织,〔2〕这个组织通常动员大学生志愿者和流动儿童家长一起,共同开展相关活动,活动形式灵活多样。

四环游戏小组自成立以来一直倡导“家长育儿互助”理念,促进家长的深度参与。〔3〕四环游戏小组以往组织的阅读活动已难以满足家长现阶段的需求,家长们想开展更为深入的读书交流活动,个别家长开始主动和志愿者讨论育儿话题。志愿者和这些家长讨论之后,萌发了组织家长读书会活动的念头,通过之后两个月的策划和协调,这个想法得以实现,第一次读书会活动如期举行。从一开始,四环游戏小组就力求突破“专家主持-家长学习”的传统模式,着手构建以家长为主体的互助学习平台。为此,家长读书会的负责人是从家长中推选出来的。对负责人的推选要求是喜欢读书、熟悉其他家长、能承担读书会活动的相关事务工作,并能起示范带头作用。

二、家长读书会活动的行动研究

(一)研究的初步实施

1.组织家长讨论,进一步明确开展读书会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前两次读书会活动期间,家长们主要围绕“家长读书会活动是什么活动”“为什么要开展家长读书会活动”两个问题展开了讨论。家长们认为“我们要通过读书会活动来学习当爸爸妈妈,提升自己”“家长读书会活动可以让我们学习先进的育儿经验,教育孩子是一个大问题,我们需要相互学习”。经过讨论,大家形成了这样的共识:家长读书会活动“是在四环游戏小组流动儿童家长中开展的一种阅读分享活动”,它是应流动儿童家长的现实需求产生的。读书会活动的参与者不受年龄、文化程度、社会地位等的限制,大家因兴趣和需求走到一起,以书为媒介形成一个活动共同体。

2.家长参与制订读书会活动的管理制度

“如何读书?讨论什么问题?怎样发言讨论?”为保证读书会活动的顺利开展,首先需要制订相应的活动管理制度,这些管理制度由参与成员共同商讨制订,要点如下。

(1)前期,读书会活动由志愿者主持,家长要尽快熟悉读书会活动的流程,逐步轮流承担读书会活动的主持工作。

(2)读书会活动时间定在每周五晚七点半至八点半,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时间。参与者不得迟到,有事需向志愿者或主持人请假。

(3)读书会活动中大家可轮流发言,但不得私下交流开小会。参与者要勤于记录发言内容。

(4)分发给大家的读物由各自保管,每次读书会活动时间带过来供大家分享。学期末选出坚持参加读书会活动的家长,并将他读过的书目赠送给他。如果中途退出活动,则需将读物交回四环游戏小组。

(5)每次读书会活动结束后,家长要根据本次所读内容写育儿日记。主持人提前告知下次读书内容。

3.读书会活动实施的初步经验总结

(1)家长读书会活动的形式是可行的

读书会活动从一开始就不同于传统的学习方式,家长们在读书会活动中不是被动的学习者,而是主动的学习者、主动的分享者。两次读书会活动之后,参与者都表示愿意持续参加读书会活动。

(2)家长读书会活动为家长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家长和志愿者坐在一起,共同梳理所读书中的一些基本观点,或从他人的经验分享中汲取适合自己的育儿经验。在前期读书会活动开展过程中,志愿者需要清晰定位自己的角色,鼓励家长们在读书会活动中踊跃发言,读书会活动的具体事务也交由家长负责。

(3)制订及执行相应的管理制度很有必要

志愿者和家长们在第一次读书会活动中就共同制订了活动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的制订是为了保障读书会活动能更有序的开展,目前看来,参与者们都能自觉遵守、互相监督。

(4)适当拓展读书会活动形式

单一的读书活动可能难以维持家长的兴趣。事实上,学习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并不仅限于读书,因此,可以适当拓展读书以外的活动形式,例如观看相关主题的电影、开展相关的情景表演活动等,目的都是为了引导家长审视自己的育儿观念和行为,积累相关的育儿经验。

(二)研究逐渐深入

1.家长参与读书会活动的热情高涨

(1)读书会活动中出现越来越多的讨论话题

第一阶段的读书会活动中,讨论话题大多由志愿者引出。随着读书会活动的持续开展,家长们结合自己孩子生活的点点滴滴,自发提出了众多话题,如,“和孩子分床睡的过程”“关于孩子看电视问题的讨论”“怎样让小孩做事不拖拉”,等等。

(2)通过读书会,家长对四环游戏小组其他活动的参与度也大大提升

四环游戏小组的各项活动之间有着交互性影响,家长读书会活动的开展对家长深度参与四环游戏小组的活动起到了显著效果。四环游戏小组开展的大型活动,包括春游、秋游、亲子故事大赛等,家长们都积极参与进来。他们还会及时记下自己的感想和反思,拿到读书会活动上来分享。

2.家长和志愿者的共同反思,提高了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要性和科学性的认识

和家长们讨论后发现,他们持续参与读书会活动的原因主要有三种。有家长认为读书是“有用”的,这种“有用”是指能够有效解决孩子的“问题”;有家长认为“学习总是好事”,自己受教育程度低,读书会活动正提供了这样一个继续学习的平台;也有家长仍将自己与孩子视为对立的两面,期望通过读书获得更强的控制孩子的能力。

在读书会活动的起步阶段,家长们一起阅读了《正面管教》《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家庭教育》《为孩子立界限》等育儿书籍。很多家长是带着读“管理孩子的说明书”的目的来读书的,他们期待到书中找寻能直接解决自己困惑的“答案”,并分析效果,如果无效果就不想再花心思读书了。但当家长接触到越来越多的育儿读物时,他们发现不同的读物提供的方法不一,反而不知道自己该怎么育儿了。正如孙云晓在《孩子,别慌》中所提到的那样:“现代有知识的人很多,但即便是大学教授也不一定能把孩子教好。人不是把孩子生下来就懂怎样教孩子,这个过程是需要学习的。”〔4〕可见,育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家长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因此,除了在读书会活动中专题组织讨论“为何读书、如何读书”等问题,志愿者还在后续的读书会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家长转变对读书和对孩子的期待及态度。

(三)研究继续推进

1.由志愿者主持转变为由家长主持

读书会活动自开展以来一直由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研究生作为志愿者来担当主持人,他们在前期动员家长参与读书会活动、引导读书会活动走上正轨方面起到了较大作用,但读书会活动最终要走向家长自主、自治。

随着读书会活动的持续开展,本活动表现出几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参与读书会活动的家长趋于稳定(大部分是长期参与四环游戏小组活动的家长),他们对读书会活动的组织形式相当熟悉。二是家长们已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对儿童观、教育观等的讨论也已较深入,在自主讨论时能够抓住问题的关键。平时积累的育儿日记也使家长们有了足够多的案例可供分享。三是由于在一次四环游戏小组项目推广的大型会议上,一位家长介绍的读书会活动参与体会和经验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好评,家长们深受鼓舞,由此参加读书会活动的热情更高。这些特点为家长读书会活动向自主管理转型提供了基础。因此,志愿者和家长们商量,由各位家长每周轮流担任主持人,另外还设计了记录者、诵读者、评论者三个角色。家长们很快熟悉了这种形式,每次读书会活动结束时就会自觉商量好下次读书会活动由谁来主持、谁来评论、谁来记录等。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每位家长几乎都担任过这几种角色,读书会活动中的问题讨论也越来越充分,志愿者不再主持读书会活动,只参与各种话题的讨论。

2.家长之间的相互影响推动读书会活动的影响向外围扩散

随着家长读书会活动的深入开展,家长的主体意识越来越凸显。这种意识除了体现在积极参加读书会活动、管理读书会活动具体事务之外,还体现在家长之间的相互影响上。家长们在读书会活动过程中和读书会活动之后都互帮互助,每个人都像一颗小小的种子,把所读的好书介绍给了其他亲朋好友,甚至有家长自发组织周围的人开展小范围的阅读分享讨论活动,促使读书会活动的影响向外围扩散。

此时,四环游戏小组的读书会活动已突破时间和形式、内容的限制,它的效应也在家长群体中自发向外扩散。在这个阶段,志愿者一方面“抓骨干”,促使骨干家长更积极发挥出激发其他家长参与读书会活动的作用;另一方面志愿者“靠活动”,引导家长们更积极地参与四环游戏小组的其他活动。家长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逐渐建立起亲密的互助关系,在读书会活动中也能更放松大胆地分享自己的育儿经验。

三、分析与讨论

(一)对家庭教育的再思考

1.家长要积极参与再教育

当今社会倡导终身教育。随着社会角色的变化,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要不断接受培训和再学习,学习因而成为人持续一生的需要。学习型家庭则成为健康家庭形态和理想家庭教育的模式。〔5〕四环游戏小组家长读书会活动为进城务工人员提供了一个再学习的良好平台,家长们通过阅读分享、自由讨论等形式学习如何为人父母。读书会活动开展三年以来,很多原本在育儿方面很不自信的家长逐渐变得自信,常常会在读书会活动中侃侃而谈自己的育儿经验。

2.家庭教育不能封闭式进行

以往,我们的家庭教育基本上是一种封闭式教育(李洪曾,2004),这种封闭性导致家长难以准确发现和解决问题。家长读书会活动为流动儿童家长提供了一种开放、平等的讨论环境,家长们走出家庭,参与到社会公共生活中来,家长之间、家长和志愿者之间产生了广泛而深入的相互交流和影响,通过这样的学习共同体,每一个人都收获了成长,最终带来了家庭教育观念和行为的改变。

(二)家长读书会活动的模式问题

1.关于“家长读书会”活动的目标

在四环游戏小组这一非正规学前教育组织中,家长读书会活动的目标是与组织发展的目标相契合的,即吸引家长参与活动,帮助家长树立育儿自信,促进其科学育儿意识和能力的提升,最终使这一活动发展成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家长互助活动。活动组织者不仅希望有助于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提高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质量,也希望借此丰富流动儿童家长的精神文化生活,为他们融入社区、融入城市探索道路。

2.关于“家长读书会”活动内容的选择

家长读书会活动所选择的读物主要围绕育儿主题来筛选,一般不选那些理论性过强而可读性较低的读物,而是会结合家长的实际需要,选择那些案例较多或故事性较强的读物。如《家庭教育》《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窗边的小豆豆》《孩子,你慢慢来》《孩子,别慌》《爸爸与小孩》等,实践证明,这些读物都受到了家长较高的评价。

3.关于读书会活动的形式

四环游戏小组家长读书会活动作为流动儿童家长学习、分享的平台,并不是由志愿者自上而下传递给家长什么科学育儿知识,而是激发家长主动学习和交流的意识,让家长成为了主持人、评论人、诵读人、记录者,从而达到了家长自治的目的。

(三)家长读书会活动与社区发展的关系

1.家长参与读书会活动的社会学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深刻改变了教育发展的环境。公民通过创办和发展各类社会组织,实现了社会参与,推动了社会进步。在此背景下,教育需重建与社会、与公共生活的联系,以形成新的教育哲学、教育理想和开展实质性的教育体制改革。〔6〕四环游戏小组经过十年的实践探索,发现非正规教育考虑到了个体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多样性,强调了教育与社会、社区的联系,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四环游戏小组家长读书会活动正是从流动儿童家长的实际需求出发,形成的以流动儿童家长为主体的民间活动。读书会成员有父辈、也有祖辈,他们有着不同的育儿经验和对教育的看法,但共有一颗愿意分享和交流的心,也有着共同的需求,因此在读书会活动中构成了“共同体”。读书会活动在形式上突破了读书本身,在内容上也突破了育儿本身,家长们围绕育儿和自身文化需求开展了丰富的活动,读书会活动初步显现出一种现代社会的公共生活形态,孕育和发展着一种现代社会崭新的公民精神。

2.促进社区发展的理想途径

社区的健康发展既有赖于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也有赖于人际冲突的有效处理,这其中,需要有勇于负责的人的担当和人与人之间的合作,需要建立人际间的互爱互信和互助……〔7〕与自上而下的发展机制相比,参与式发展社区引导模式近年来被广泛关注。

四环游戏小组开展的家长读书会活动依托社区,是一个对外开放的公共空间,允许家长按各自所需来获取资源,读书会活动中的任何一种观点都可以提出来供大家分享,读书的节奏也由家长掌握,多种形式的拓展活动也是源于家长们的想法,家长是读书会活动的主人。读书会活动的持续开展是为了回应家长对科学育儿的需求乃至对精神文化的需求,相信这样的教育活动有助于促进参与式发展社区引导模式的有效建立。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3》内容概要〔EB/OL〕.〔2013-09-10〕.http://www.nhfpc.gov.cn.

〔2〕张燕.非正规学前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基于四环游戏小组的探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刘羽.非正规学前教育组织中“家长教师”培训的行动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8.

〔4〕孙云晓.孩子,别慌〔M〕.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12.

〔5〕张燕.亲子园:帮助家长学习如何为人父母〔EB/OL〕.〔2014-04-18〕.http://blog.sina.com.cn.

〔6〕杨东平.走向公共生活的教育理论:教育的文化传统与社会使命〔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7〕佚名.是什么在维系着一个社区〔EB/OL〕.〔2012-10-18〕.http://blog.s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