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瑞吉欧学习观及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启示

  • 投稿Cycl
  • 更新时间2015-09-07
  • 阅读量915次
  • 评分4
  • 59
  • 0

山东省济南市山东英才学院学前教育学院 朱嫚嫚

摘 要

瑞吉欧教育受世界各地的关注,它的成功在于幼儿、教师、家长、社区整个社会的通力合作及合作时达到了和谐状态;他们相信孩子,与孩子一起建构新的知识理论,并通过记录来反思以更好的促进幼儿有意义学习。这些适应时代的学习理念对我国幼儿教育产生很多启示,我们应该汲取其优点并结合中国的国情来充实我国的幼儿教育。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瑞吉欧 学习观 幼儿教育 角色

源于意大利北部瑞吉欧·艾米利亚小镇的瑞吉欧教育体系,以其独具特色的教育理念和学校管理方法被世界各地的教育机构和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瑞吉欧教育的成功在于它使教育中的传统与进步、幼儿与教师、游戏与学习、幼儿园与家庭以及社区等本来相互对立的种种关系达到一种和谐状态。这种和谐关系升华为一种合作精神,并渗透到整个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并使教育活动的开展充满活力并富有创造性。

一、瑞吉欧的学习观

(一)儿童有一百种语言用于学习

瑞吉欧教育体系的创始人马拉古兹在《儿童的一百种语言》中写道:“孩子,是由一百种组成的,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念头,还有一百种思考、游戏和说话的方式。”瑞吉欧的人们相信孩子,相信孩子有一百种语言,肯定孩子的潜能是无限大的、是充满好奇与探索心的,或者这些都不能用量化的数据、标准来衡量,但他们相信孩子,他们有这种信念。信念支撑着他们不断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建构新的知识,一起成长。今天,他们向全世界证明了孩子确实有一百种语言去理解世界,去理解周围的事物,并且可以说出我们从没发现的儿童视角的“新理论”。一切是那样的难以置信却又实实在在地发生着,儿童表现自己对世界的认识确实是多种多样的,儿童确实有一百种语言用于建构知识,用于学习。[1]

(二)幼儿在一个充满关系的环境中学习

瑞吉欧的教育者并不把学习看作是某种发生在儿童头脑内部的简单的接受知识的孤立行为,而是把学习看作是合作与交流的行为,儿童学习的发生是通过将自己置于与周围世界的关系中发生的。儿童和教师、同伴、家长、教育管理者、社区人员及周围事物等等共同建构自己的知识,改变自己。教师、家长既是合作者又是交流者,还是与儿童一起的共同学习者。儿童学习的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课程也没有固定的形式和内容,而是师生共建课程并在活动的进程中不断地变换和改进。

(三)不追求模式化与独特性——方案活动

瑞吉欧没有固定的教材和预先设定好的教育活动方案。马拉古兹说:“我们是真的没有计划或课程,但是若说我们只依赖哪种令人羡慕的技巧,像临时起意的课程,那也是不正确的,我们知道的是,与幼儿一起共事,是三分之一确定,以及三分之二的不确定和新事物。”[2]瑞吉欧的课程内容来自周围的环境,来自儿童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现象和问题,来自他们的各种活动。其课程的组织结构就是幼儿参与的、范围不断深入的方案探究活动,即方案教学。瑞吉欧的方案活动是以某一主题为核心向四周扩散编制主题网络,制作主题网络程序,然后根据儿童的兴趣、需要让儿童对主题网络中的不同子题进行探索、研究的教学活动。它强调儿童在活动中的主动性,强调教师的任务在于利用环境以引起儿童的学习动机,帮助儿童选择活动的材料,教师是活动的提供者和参与者。

(四)记录是学习过程、学习内容的重要体现形式

记录在瑞吉欧教育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记录不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儿童观察。正如我们理解的那样,儿童观察的目的是评估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是否与相应的标准相一致,儿童是否掌握与相应年龄阶段相对应的语言、数学、艺术、社会性等领域的知识。记录则是在儿童活动的过程中努力的去看正在发生着什么,儿童能怎么样,没有事先规定好的需要达到的标准。记录的内容包括儿童所说的、所做的以及教育者是怎样联系儿童和他们的教学的。

记录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手写的便条、录音和录像、照片、儿童的作品及教师的评语等。通过记录我们可以更容易的看到问题,如儿童有什么样的声音和地位;老师在儿童的学习过程中的角色;家长参与儿童学习的程度等等,这样,就可以保证多种视角被分析和观察,促进教师的教学反思,从而使儿童的学习更有意义。因此,教学记录在瑞吉欧学前教育体系中的作用极其重要,它使每个儿童、每个教育工作者、每位家长能在儿童学习过程中有一个可以看得见得身份,有一个可以听得到的声音[3]。

(五)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和时间

瑞吉欧非常重视环境的作用,把环境称为儿童学习的第三个老师。因此环境的设计及其内部的设备和材料组织都暗含着秩序和美。瑞吉欧的儿童环境注重高度和谐性、整体性,多样性,鼓励性和接纳性,即形成一个整体温和性的生态系统;学校环境必须是灵活的,可操纵的,像一个活的有机体一样;空间的形式鼓励接触和交流。[4]这些特性可以从瑞吉欧儿童学校的布局体现出来,儿童学校以广场为中心,呈辐射状分布,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活动室和工作坊,一条透明的长廊将活动室和广场连接起来。广场是所有儿童共同活动的空间,儿童可以在这里即兴创作,也可以随性逗留。长廊和广场上展览着儿童的各种作品,广场成为教室的延伸,是各种奇思妙想诞生的地方。

瑞吉欧学校对儿童学习、探索的时间不是以小时、分钟的形式来规定的,而是以完成一项活动为基准。这样做是为了让儿童有充足的时间去探索,去发现,去构建自己的理论知识。让老师更充分的引导儿童,去记录和反思教学活动,以更好的促进有意义的学习。

二、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启示

(一)教师应引导幼儿学习的兴趣,鼓励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

教师应该教给孩子什么?教给他们科学知识,教给他们怎样学习,教给他们品德思想——是的,这些回答都没有错误,但是,在这个飞速变化的世界,教师到底应该教给孩子什么?引导儿童学习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引导幼儿对学习的兴趣,才能让他们爱学习,勤于思考,更重要的是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幼儿天生爱动,活泼可爱,怎样才能更好的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孩子更专心的投入学习呢?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鼓励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可以像瑞吉欧那样,创建艺术工作室、鼓励儿童之间的讨论、参观真实的大自然、组织闻香项目等等。教师应为幼儿提供足够的空间、时间和材料,使儿童的兴趣充分发挥。

(二)教师角色应有所改变

瑞吉欧教育体系的成功之一就是它在“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儿童为中心”之间找到了很好的一个平衡点。中国幼儿教育目前要努力的方向也是如此,这就要求教师要适当转变一下自己的角色,教师应是幼儿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共同学习者,幼儿知识的共同建构者,而不仅仅是教给儿童知识。[6]另外,教师应与家长保持通力合作的关系,教师应鼓励家长多多参与幼儿的教育,如:鼓励家长参加幼儿的教育实践,条件允许还可以让有特殊技能的家长来园给幼儿示范。

(三)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瑞吉欧教育十分注重时间和空间上的开放,如:孩子可以在艺术工作室自由活动,教师会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供儿童使用,对于不同的活动会允许不同的时间,以保证活动充分的完成,使儿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等发挥到极致。[7]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在国内,每次见到的都是幼儿规规矩矩的坐在那,站在那,在老师的视野下做老师布置的活动。相同的活动,相同的时间。要做到这些的难点在于:受政策的影响,受教育的主流话语的影响,每个班级的人数太多实施起来比较困难。值得庆幸的是我们正在努力让自己做的更好。

(四)鼓励幼儿之间合作互助,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在瑞吉欧教育中,合作处处可见,它存在于教师、幼儿和家长之间,也包括他们与其他人员之间的合作,幼儿的学习是处在关系之中的[8]。现如今我国多为独生子女,我们在承认家庭教育重要性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其有诸多弊端,如,孩子容易形成自以为是的性格,极不利于社会性的发展。教师应提倡幼儿的合作精神,有效引导儿童进行自主学习和知识建构,注重培养儿童的协作、分享、接纳和欣赏别人的行为,在集体互动中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共处能力。

三、结语

瑞吉欧教育之所以如此成功,不单单是教师的优秀,其他教育者的努力以及他们对幼儿的理解和支持,还包括整个国家政府的支持,整个社会的支持,社区人员的支持,以及他们相信幼儿,相信孩子。我们要想改善我们的教育现状,从根本上还是要得到国家和社会的认可和支持,这就要求要让教育家办教育,要让懂教育的人办教育。另外,任何一种教育都有其特定的地点和文化背景,我们不能把瑞吉欧的戴安娜学校搬到中国。我认为学习瑞吉欧,不应停留在表面的形式,应从了解孩子、爱孩子开始,汲取其优点并结合我国特有的文化背景来充实我们的幼儿教育。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路易丝·卡德维尔著,刘鲲等译.把学习带进生活—瑞吉欧学前教育方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15-120.

[2]冈尼拉·达尔伯格等著,朱家雄等译.超越早期教育保育质量—后现代视角[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59-175.

[3]蔡迎旗.学前教育概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9).

[4]刘永凤.瑞吉欧幼儿教育法述评[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5).

[5]孙丽华.瑞吉欧与中国的幼儿教育比较研究[J].教育探究,2007,(3).

[6]王春燕.学习瑞吉欧重在把握其教育理念——瑞吉欧方案教学的教育精髓[J].学前教研究,2002,(5).

[7]范秋凤.浅谈意大利瑞吉欧幼儿教育体系对中国幼教的启示[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

[8]朱家雄.瑞吉欧教育经验能给我国幼教改革带来什么启示[J].幼儿教育:瑞吉欧教育经验研究专辑,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