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资源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 投稿忆片
  • 更新时间2015-09-07
  • 阅读量1008次
  • 评分4
  • 84
  • 0

刘萍

摘 要

在幼儿园游戏中引入、突出对地方文化的学习,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和操作性。因此,我们从实际出发,尝试着把一些地方资源运用于游戏当中,并通过游戏这个载体,让幼儿从小接受地方文化的辐射和熏陶,发挥其最大的教育功效,促进幼儿整体性全面发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本土资源 游戏 策略 家乡资源

《纲要》提出:应该综合开发、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创造良好的条件,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盘活地方各种资源,让幼儿“与资源亲密的对话”,是实施“探究性学习”的一大举措。而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在幼儿园游戏中引入,突出对地方文化的学习,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和操作性。因此,我们从实际出发,尝试着把一些地方资源运用于游戏当中,通过游戏这个载体,让幼儿从小接受地方文化的辐射和熏陶,在游戏的开展过程中逐渐地有意识地了解地方文化,并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从而逐步建立具有本园特色的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游戏课程,促进幼儿整体性全面发展,为此,我们近年来围绕着如何盘活本土资源,探究了一系列让游戏更具实效的策略。

策略一:以地域文化资源为依托,开展游戏活动

丹阳是季子故里、诚信之乡,南朝石刻文化源远流长,“牛郎织女” 家喻户晓,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人文历史孕育了独特的“鱼米之乡”。在这里,历史与现实、古老与时尚、外地文化与本地文化兼容并蓄,交汇互存,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地域文化特色,也为我们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利用地域文化中的教育资源,挖掘富有独特内涵和品质的地域文化,并与幼儿自主性游戏有机整合,就能促进幼儿在健康、认知、社会性、创造性、情感个方面得到均衡、和谐的发展,使它们真正协调、一致地对幼儿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

如丹阳戏剧素材来源于生活实践,来源于幼儿周围的人和事,贴近幼儿的生活,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好素材。它的早期形式是民间说唱,演唱丰富,曲调优美,地方特色浓郁。而且丹阳的方言四门八腔,独具特色,具有强烈的幽默感和韵律美,如挨打说是“吃生活”、吃饭说是“吃茶饭”,说谎话被说成“打摆子”、 吝啬的人被称为“肉头”等方言都让孩子惊奇不已。于是我们将丹阳戏剧和表演游戏有机结合,选取具有游戏情境和益智内容的童谣、传说、戏剧,以情境表演为载体,让幼儿在玩中理解、体验民间文学、戏剧的内容,增加幼儿的表演兴趣,增强幼儿的表演技能,同时丰富幼儿的兴趣爱好。

策略二:以家乡特色产业为线索,开展游戏活动

幼儿的生活非常切实地根植于他所处的文化土壤,日常生活是文化的浮现。每一种文化都有它自身存在的价值和内涵,都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在幼儿熟悉的地方特色产业中获取教育的资源,利于扩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利于幼儿在自主状态下主动构建新的经验。

古人有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心中悟出始知深”。丹阳是皮鞋之乡,眼镜之都,这些地方特色是幼儿身边的、熟悉的、生活其间的,是幼儿可亲可感的文化,让孩子身临其境感受这些文化远比简单的说教来的意义重大,效果显著。于是我们组织孩子参观皮革城,让孩子们目睹皮鞋制作的全过程,孩子对于皮鞋的有关疑惑也在“小记者问问问”这一环节中迎刃而解。回幼儿园后,围绕这些家乡特色资源,开展了“足行天下”“美目生辉”的主题游戏。除此之外我们还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对家乡特色进行了筛选,将丹阳小吃与角色游戏有机融合,开发“美味丹阳一条街”等系列角色游戏。孩子们在游戏中进一步了解、感受地方特色,在尽情地游戏中幼儿动手能力、语言表达力及交往能力都得到很大潜能的提升,也进一步激发幼儿从小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策略三:以家乡民俗民风为契机,开展游戏活动

幼儿是在生活中学习,在游戏中发展的。生活中,孩子们都喜欢过节,节日所呈现出的愉悦、欢快的气氛,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易于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和活动兴趣。因此,以节庆为契机,利用丹阳文化乃至中国传统民俗节庆活动的丰富内涵,让幼儿从小接受优秀的、健康向上的民俗文化,发展幼儿全面素质,不失为教育的明智之举。

在进行“红彤彤的年”这个民俗节庆主题活动时,我们开展了诸如卷鞭炮、年画欣赏、剪窗花等集体活动,又开展了包饺子、新年庆祝会等年级组活动,并让幼儿在区角活动中独立探索、感受“年”的氛围;过端午节时,在幼儿角色游戏 “小吃一条街”里,幼儿可制作粽子,手工区家长和孩子一起制作各种玲珑别致、形状各异的香袋,和孩子一起玩体育游戏《赛龙舟》,再在和孩子品尝不同风味端午粽的同时,向孩子讲一讲有关屈原投江的故事,共同领略端午的民风民俗;过元宵节时,猜起了灯谜,舞起龙灯、荡起花船,亲子一起搓着白白的、软软的糯米粉,饶有兴趣地搓出一只只“小猪”、“兔子”元宵,是何等的快乐。这些活动不仅使幼儿领略了民俗风情,体验了节庆的快乐,更提高了幼儿的审美及艺术创造能力。

策略四:以家乡自然资源为题材,开展游戏活动

让教育回归真实的生活,让幼儿回归大自然的环境,这是纲要中的新理念。陈鹤琴先生说过:“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诚然,大自然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她是一座具体、形象而生动的知识宝库,蕴藏着巨大的教育财富,她的自然资源唾手可得,更是取之不尽的,她为孩子们演绎的永远是惊喜与感叹,她正是幼儿教育的源头活水,对幼儿的成长具有很好的良性作用。

如结合《美丽的秋天》的主题,我们带着本班幼儿开展了一次秋游活动。走出幼儿园的孩子显得特别兴奋,大家对一切都感到那么新奇,摸摸这棵树,碰碰那棵草。“老师,树叶掉下来了,好像蝴蝶,真漂亮。”“老师我捡到一把扇子(银杏)。”“老师,我捡到的球像小刺猬(苍耳)。”“老师,我捡到……”孩子们一下子变得活跃了。回园后,针对幼儿带回的“宝贝”,和幼儿们一起动起手来: “银杏树叶”变成了金鱼;小野果变成了一串串五彩的项链;家长和孩子也一起用树枝、动物羽毛、芦苇杆、各类干果等随处可见的自然材料制作出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壁挂……寻找秋天,收获秋天,在秋游中找到快乐!在秋游中获得知识!走进田野、走进绿色,小朋友们在游戏中感受生命、绿色、爱,感受家乡自然资源的魅力,激发了爱家乡的情感。

策略五:以家长教育资源为合力,开展游戏活动

正如《纲要》所说的“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与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实践证明,家长不同的职业,家长不同的知识和专业背景都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资源,他们的参与能够大大提高幼儿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资源的作用,充分利用家乡环境中富有文化底蕴、具有教育意义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开展活动,使教育内容更加丰富和深化,为我们的教育活动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如在开展主题活动“丹阳小吃”中,有“爸爸老师”为孩子们创编的快板《夸夸丹阳的小吃》,语言简洁,顺口押韵,孩子们念起来琅琅上口;有“奶奶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腌制萝卜干、做特色点心“猪油团”“大麦粥”,让孩子们兴奋不已,胃口大开。

除此以外,我们还根据生成的主题,开展了多种多样的亲子活动。有“春之韵——风筝节”“夏之华——艺术节”“秋之思——巧手节”“冬之火——运动节”等大型亲子活动。在“春之韵——风筝节”“秋之思——巧手节”共收到了350件亲子作品—— 各种各样的风筝、丹阳的万善塔,家乡的桥等等,件件作品构思巧妙,造型独特,而且充分利用了废旧材料。亲子活动的开展,既增进了亲子感情,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也较好地帮助孩子建构相关知识。“家长老师”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扩展了幼儿生活和学习,丰富了本土教育的内容。

丹阳文化具有历史性、传统性、继承性以及地域性,而其中的精华又汇入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大流,我们把它融入在我们的主题游戏中进行开发和挖掘,使我们的孩子进一步了解家乡的人文资源和本土文化,让家乡的本土文化走进他们年幼的心,使他们以后更有责任地保护它,主动地宣传它!让孩子们从小就埋下爱家乡的种子,这将会为他们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使他们终身受益。丹阳的乡土资源取之不尽,我们应不断挖掘,将其引入到幼儿的游戏天地中,发挥其最大的教育功效,给我们的孩子一个健康、本真、快乐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