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音乐教学初探———有趣的节奏

  • 投稿狗子
  • 更新时间2015-09-07
  • 阅读量330次
  • 评分4
  • 33
  • 0

安徽省凤阳县示范幼儿园 刘义芝

摘 要

音乐是指“用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它的最基本的要素是节奏和旋律”。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不仅是素质教学的一项基本要求,更是幼儿得到全面发展的手段。通过音乐教育活动,能培养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人活在声音的世界里,节奏也是无处不有,无处不在的,节奏是音乐的脉搏,是音乐生命力的泉源,没有节奏就没有音乐,一切音乐活动都离不开节奏。节奏能表示一首歌,一个舞蹈,一个律动的性质。同时节奏是幼儿感受、认识、表达音乐的重要工具,掌握好节奏能增强幼儿对音乐的表现力。所以提高孩子的音乐素质和能力,进行音乐节奏感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小班 音乐教学 节奏

音乐是一门艺术,节奏是音乐的重要要素。从小对幼儿进行节奏训练,可促使其听力、思维力、创造力及音乐敏感性的发展。教幼儿学好节奏,能丰富幼儿的情感,陶冶幼儿的艺术情操,世界著名音乐教育家奥尔夫就提倡音乐教育应首先从节奏开始。我们在游戏中融入节奏练习,让幼儿在玩中掌握节奏;利用废旧材料自制乐器,让幼儿在敲敲打打中发现节奏;利用节奏图谱加深幼儿对音乐作品的理解;通过“声势”训练使幼儿更好地感受体验音乐节奏。让幼儿在听、动、看、辨、唱的趣味实践中寻找节奏、感受节奏、理解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以下将会从这几个方面来阐述。

一、在游戏中融入节奏练习,让幼儿在玩中掌握节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对某一项活动毫无兴趣可言,那么孩子很难掌握这方面的能力,对小班的孩子来说最感兴趣的活动是游戏。所以,把节奏融入到游戏当中,用游戏化的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孩子的兴趣,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如在玩《找朋友》的游戏中,请孩子们按节奏边拍手边找朋友,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无形地感受到了二拍子的节奏。学习“×× ×× ×-”这节奏时,可以用开汽车这一游戏来进行,嘀嘀 嘀嘀 嘀-当幼儿会玩了以后,说明已经初步学会了节奏。此外还可以运用切菜、吹喇叭、洗衣服等一系例的游戏活动,这些游戏活动由于幼儿兴趣高,幼儿的注意力会比较集中,会很投入,在玩的过程中会主动开动脑筋,从而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捕捉到节奏型,掌握好节奏。

总之,在幼儿园里有计划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节奏游戏和表演活动,当幼儿发现音乐中有讲不完的故事、说不尽的乐趣,他们就学会了自觉地倾听音乐并感受音乐的节奏。

二、利用废旧材料自制乐器,让幼儿在敲敲打打中发现节奏

在小班的音乐区角活动中,我们放置了各种乐器让幼儿自己去玩、去探索,使幼儿了解到不光是打击乐器能发出声音,生活中也有很多物品可以用来敲打、伴奏。每一样平凡的东西都具有无穷的想象,都能制造出美妙的音乐。如两个空饮料瓶敲一敲,或把小朋友吃的小蘑菇豆豆糖摇一摇等,都可以发出好听的声音。发动小朋友和家长自己动手去制作,也发现了好多有趣的、能敲出节奏的自制乐器,如在旧饮料瓶里装上黄豆做成沙锤、纸杯套上皮筋做成纸琴、盛奶油的小桶装饰成小军鼓等。小朋友和家长合作制作的乐器,孩子尤其感兴趣,会自豪地给其他孩子介绍材料、演示演奏方法,孩子们已经从被动的学习转为主动的发现、制造节奏了。

三、利用节奏图谱加深幼儿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刚入园的幼儿音乐素质不一样,这和他们接触的环境也有关系,在此基础上,节奏图谱的灵活巧妙、适时适宜的运用,有利于幼儿理解作品,从而更好的表现。

如在教授歌曲《大雨小雨》时,为了让孩子们感受大雨和小雨的不同节奏型,首先是让孩子们倾听大雨小雨的不同声音,然后根据生活经验设计了动作图谱和图形总谱,分别编上拍头、拍肩、拍肚子、拍膝盖,到最后结束句的跺脚动作,生活的表现了“雨点下到了小朋友的头上、肩上、肚子上、膝盖上、最后下到了小脚上”。通过活动,孩子感受歌曲的节奏快慢,节奏型的变化等,形象生动的动作一方面帮助幼儿理解并表现节奏,还增添了《大雨小雨》这个作品的特有情趣。在运用图谱帮助幼儿进行节奏活动时,首先是要使他们能看懂、读懂节奏谱,然后才是掌握要求,再做动作。开始时,速度要慢,便于幼儿探索,初步培养其自学能力。

四、通过“声势”训练使幼儿更好地感受体验音乐节奏

要想让幼儿更好地感受、体验节奏,必须通过动作。而作为音乐而言,它的学习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相互结合的,比如音乐中有节奏、节奏中有律动、律动中有欣赏,让幼儿在活动中记忆、感知、体验音乐。在小班音乐教学中不仅要让孩子动手,还要动腿、动脚。“声势”训练是奥尔夫教学的一种最简单又最有效的方法。因此,教师可以用拍手、拍腿、拍肩、跺脚、捻指等声势进行节奏训练。

在选择声势练习的内容时开始要简单,根据幼儿掌握的速度决定增加的难易程度,逐渐增加节奏变化。每次声势练习时间要短,其中的每一条内容要更短,要迅速转换,这样可以使幼儿保持很高的兴趣和注意力。声势的各种方式也要变化,但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每次穿插的动作不能太多。有的小朋友还会根据节奏时值的不一样来配动作,如用跺脚的动作表示一拍×,左右扭屁股表示“××”,拉长辫子表示“×-”。如在节奏乐《大鼓小鼓》中,我们便用跺脚表示“×”,用绕圈表示“××”,且把这些动作贯穿于整首乐曲中,既像舞蹈一样优美整齐,又让小孩子感觉新奇有趣。

总之,节奏无处不在,节奏感的培养也可结合一日活动贯穿其中。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当幼儿在学习和感受节奏的过程中,出现知识经验缺乏、认知策略不当、探索留于表面、无法对事物进行深入的探究时,我们应对其进行适当引导。借助当时的情景、材料、提出问题,帮助幼儿更好的感受、理解、掌握节奏,不断提高幼儿的节奏能力,提高幼儿表现美,感受美的能力,从而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