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研究

  • 投稿阿杰
  • 更新时间2015-09-24
  • 阅读量157次
  • 评分4
  • 49
  • 0

张英琦

(吉林师范大学,吉林 四平 130024)

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以及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大学生的受教育方式及思想观念得到了不断的创新与改变,因此,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如今的教育要求,与此同时,“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自由、平等、民主、和谐”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已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同时,“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地位也得到了逐步的提升,因此,加强思政教育中的师生交流,突出思政教育及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十分重要。本文就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现状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同时,在此基础上,针对高校思政教育中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存在的问题本文也提出了相关的改善措施。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人文关怀;心理疏导;情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5-0240-02

每一个时代的青年都有着代表着这个时代的鲜明的性格特征,现如今,“90后”的大学生受教育的方式与传统的大学生有着很大的不同,加之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90后”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受教育方式等都有着很大的改变,与此同时,“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深入人心,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明显已经不能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效果,因此,研究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是当今大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工作。

一、高校思政教育中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现状

近几年,一些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与进步,但是,由于传统思想与传统教育模式的限制,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对于培养师生情感交流、加强学生主体地位等人文关怀及心理疏导方面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过分注重教师教学,忽视学生主体地位

在目前一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多学校仍旧采用“单边教学政策”,即:教师只是在课堂上进行单方面的思想政治教导,其缺少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这种教育形式往往形成了“老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老师说什么,学生做什么”的现象,使得学生在课堂学习上十分被动,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及道德教育的认同度及学习兴趣大幅度下降。与此同时,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过分的注重教师教学而忽视学生在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在一定程度上会突出老师的权威性及严厉性以致忽略了学生的思想感受及心理特点,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积极性下降,从而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果。

(二)高校过分重视知识教育,忽视学生情感关怀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人的情感、意志、态度、直觉、意识、思想、心理等非理性因素有着理性因素所不能替代的作用[1]。即:每一位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教育时,其兴趣爱好、学习方向、接受能力及感觉程度都是有所不同的,因此,在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导的人员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及思想层次出发,对学生进行不同方式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不同层次的思想政治启迪。然而,目前的高等教育学校中,教师往往根据自己的思想层次及政治兴趣对学生进行空洞的教导、说教,对社会及网络中存在的热点问题、敏感问题等避而不谈;对世界上及生活上存在的消极问题、动乱问题等缺乏理性的、透彻的分析,使得学生在思政学习上不能“因人施教”,从而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进行。

(三)高校过分重视共性教育,忽视学生教学方式

高校在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时往往采用“共同教育、统一灌输”的教学方式,即:所有学生在同一课堂上进行相同内容、相同层次的思想政治学习,教师在同一时间对学生进行相同知识、相同理念的思想政治灌输。虽然,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规定要贯彻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及党的方针政策,但贯彻不等于“灌输”,教师不应当以“注入式”“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强行”培养教育学生[2],填鸭式的教育只会让学生缺乏思考,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被动学习”的现象,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灵性。与此同时,共同教育的教育方式虽然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减少了学校的资金及时间投入,但是共同教育缺少了高校及教师对学生个人的关怀与思想交流,这产生的影响也是十分重大的,其不仅使得学生的思政教育及学习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约束,还影响了学生对生活、对学习的拓展及发散性的创新思维。

二、改善高校思政教育中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现状的措施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深化“文明、自由、平等、民主”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在高校中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十分重要,它不仅丰富了学校的教学工作,还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了更多、更积极的引导,为他们今后在社会中的生活提供了文明、和谐的道德基础。就目前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存在的问题,有如下的一些改善措施:

(一)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加强学生情感关怀

“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是人们物质与精神需求的出发点,也是帮助人们重新认识自己,建设新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3]。在思政教育中进行人文关怀及思想疏导,就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加强师生的思想、情感交流,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基础,发挥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及学习中的主导地位,即:1.学校可积极开展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心理活动,以模拟社会中的道德、政治事例为基础,使得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接触、模拟现实生活中的道德事例,使每一位学生成为道德、政治事例的当事人,从而让他们切身实地的进行自我教育及自我心理学习疏导;从而加强他们的心理调节能力,使其能正确的发泄自身的消极情绪;从而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并乐观积极地面对未来的生活。2.学校可积极开展挫折教育活动,适当地进行类似于“模拟长征”之类的演练活动,磨练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提高学生的素质,使得他们在遇到困难及挫折时不会自暴自弃,从而避免他们由于生活、学习中的困扰而误入歧途的行为。

(二)突出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加强师生思想交流

在中国传统的思想教育中,强调实现人的社会价值,即“整体主义人格”,这种人格以压抑个人主体性,以牺牲“个体”为代价,而思想政治工作要求工作者从“工作对象”出发,与人相处要保持平等,对于他人要保持必要的尊重,不能随意破坏他人享有的权益[4]。因此,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突出“平等、自由、尊重”的教学本质,要“以人为本”,改变以传统说教、填鸭灌输为方式的教学模式,师生之间要建立平等、信任的沟通桥梁,营造互相交流、互相理解的教学气氛,利用巧妙的“沟通教育”手段,使得师生在思想、情感上达到共识,从而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教育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只有在保持平等、保持尊重的前提下,思政教育者才会突出思想道德及政治中的人文精神教育及培养,从而在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及心理疏导时才能充分尊重对方的人格,尊重对方的思想,才能对学生起到正确、积极、有效的引导作用。

(三)改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建设和谐育人环境

首先,高校在实现思想教育贯彻时,要注意灌输的形式,不能以“填鸭”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强制”教育,应当思考更多积极、生动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能进行自主的、积极的思想政治学习,即:①高校的思政教学方式应当要方便思政内容的传播,对于地区不同,对象不同及思想层次不同的思想政治学习者,思政教学方式应有其一定的适应性;②高校的思政教学方式应当要为大家所接受,对于审美不同、思想及思想价值不同的思想政治学习者,思政教学方式应有一定的符合性;③高校的思政教学方式应当能达到思想政治教学的目的,对于学校不同、专业及兴趣不同的思想政治学习者,思政教学方式应有其特定的目的性。其次,高校应为思想政治的教育及学习建设完善的、和谐的育人环境,各高校应当把握时代的主题、弘扬时代的主旋律,大力宣传、学习典型事件和典型人物,传递正能量,把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到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正确轨道上来[5],与此同时,高校应积极培养学生及教育者倾听他人、关怀他人、为他人思考的习惯,贯彻“民主、自由、平等”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互帮互助,为他人着想”的价值观念,从而为思政教育创造一个和谐的校园氛围,为思政教育建设一个大的、整体的人文环境。

三、总结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自由、平等、民主、和谐”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也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目前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方面还存在一些需要改善的问题,为了加强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们需要改善高校思政教育人文关怀及心理疏导的现状,即:突出学生主体,加强学生情感关怀;突出思政教育本质,增强师生思想交流;改善高校思政教育方式,建设和谐育人环境。只有改善高校思政教育中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现状,才能更好的为学生提供积极、乐观的思想引导,为他们今后的生活建设文明,和谐的道德基础。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王朝晖.高校思政教育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缺失及原因分析[J].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3):22-24+32.

〔2〕闫军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15):68-71.

〔3〕韩淑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研究——以黄淮学院为例[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20):114-115.

〔4〕陈华,杨鑫铨.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一体化价值考量[J].教育教学论坛,2015(01):41-43.

〔5〕许西惠,邓玉真,柴秀梅.高校思政教育加强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4(11):215-216.

(责任编辑 王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