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90后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

  • 投稿ones
  • 更新时间2015-09-24
  • 阅读量977次
  • 评分4
  • 76
  • 0

万东方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 广州 510420)

摘 要:新时期高校党务工作者应以先进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校内资源为支撑,以社区、社会为舞台,以高校90后大学生党员的培养及考核机制为依据,建立创新性90后大学生党员培养模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使90后大学生党员的培养工作逐渐实现制度化、规范化以及创新化,进而为我国的社会建设培养大量的优秀工作者,推进我国经济教育等各个领域的不断发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90后;大学生党员;培养模式;创新;社会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2-0228-03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各种各样的观念和思想不断冲击着新时期90后大学生党员原有的思想观念,许多高校的党建工作者虽然对大学生党员的培养都提出了相应的培养模式,但大多只是片面的探究,缺乏系统性和实践性。基于此,为了加强90后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将90后大学生党员培养成适应时代发展并能与时俱进的开拓创新型人才,对于大学生党员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本文将对90后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的创新等进行研究与探索。

一、加强90后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一)加强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

作为新时期高校大学生中的先锋模范,90后大学生党员队伍的建设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方面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应当牢牢抓住90后大学生党员这一模范群体,积极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使其对高校的其他大学生形成良性的影响,使90后大学生党员成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文化的继承者及传播者,以此为基础,积极抵御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渗透及影响,我国高校要立足自身思想文化建设,加强对新时期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引导和教育,使得90后的大学生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素质教育,通过学习和践行党的基本理论和路线等,从自身的思想培养做起,积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以及人生观,通过不断地磨练与成长,使其树立起理性的地位观、群众观等等,养成心系于党、情系于民的优良品格,为以后成为一名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贯彻党中央关于人才培养精神的需要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事业的希望,新时期的高校,应当以培养青年人才队伍为战略重任,加大对90后大学生思想等方面的培养,采取及早选苗、重点培养等方式,使得新时期的90后大学生对推动生产技术的发展起到应有的作用,通过引进优秀的90后大学生加入党的建设,提升整个党员队伍的文化知识结构水平,为党员队伍的建设发展提供新生力量,不断促进党建工作的高效进行,继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又快又好发展。

(三)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

新时期的发展背景下,随着经济的增长和各方面的需要,我国高校在招生方面逐渐放宽了限制,为更多的学生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并且随着高校与外界的交流逐渐频繁,使得高校汇聚了各类型的青年大学生,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错,各自发展,也使得新时期高校学生对校园文化的思想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鉴于此,当前的高校应当坚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及心系学生发展的理念,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思想教育中的基础地位,构建和谐奋进的校园,进而引导90后大学生自觉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价值的创造紧紧结合起来,积极投身党和社会主义的伟大建设,发挥90后大学生党员的模范作用,并据此来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有序发展[1]。

二、90后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90后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不高,入党动机不纯

近年来的高校发展中,存在着部分90后大学生入党动机不纯的现象,一些人将入党当成了自己以权谋私等的主要途径,带有一定的投机性和功利性乃至虚荣性,部分90后大学生直接将入党作为自己评奖评优的通道,亦或是为了毕业后好就业等等,此外,部分90后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不高,进而导致其对相关理论的学习不够透彻,对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不能进行充分的了解,对党内存在的个别腐败现象认识偏激等,使得其模范带头作用不能很好地发挥。

(二)个别基层党组织对党员标准把握不严格,发展程序不正规

在当前的高校发展中,对于党员人员的培养及选取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些基层支部仅仅以学习成绩作为引入党员的参考条件,不注重对思想方面的考察,这种发展高校党员的模式下,使得被发展的90后大学生党员都将自己的大部分时间用在了专业学习方面,这种局限性做法的后果就是90后大学生党员缺乏对党的政治理论学习及党团活动的兴趣,甚至一些基层支部无原则地为“关系学生”放宽发展标准,使得发展为党员的部分90后大学生思想不够先进,此外,还存在一些基层支部缺乏大学生党员发展计划的现象,有时一次发展十多个,有时却一年只发展几个,另外,在90后大学生党员的组成方面也不尽合理,存在高年级突击发展、低年级很少发展的现象,使得对预备党员的考察流于形式,造成个别新90后党员的素质不高[2]。

(三)对90后大学生党员的管理、监督不健全,系统性不强

近年来高校在90后大学生党员的管理方面不尽完善合理,对90后大学生党员身上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等不能制定有效的解决措施,由于怕影响90后大学生今后在社会上的发展,即使90后大学生党员犯了重大错误,基层党支部也会从轻处理或一带而过,不注重党员的自我批评与反省,也很少进行深入的思想交锋和批评。另外,在考核方面,一些高校党支部没有建立起符合90后大学生党员实际的目标管理考核体系,不能形成对党性教育制度、民主评议制度等的有效整合和系统运作,一些基层党组织更是重发展轻管理,忽略了对90后大学生党员的有效管理与考核。

(四)对90后大学生党员的教育方式陈旧,针对性不够

90后大学生党员是新时期高校中党员新生力量的代表,对于他们进行党员教育方面也必须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但纵观当前,一些高校的党支部学习氛围不够浓厚,且大多实施单向灌输式的党员教育,内容缺乏实效性,手段滞后,形式单调,不能形成对90后大学生党员的有效教育,加之缺乏与90后大学生党员本身及社会现实发展的有效结合,使得整个教育不具深入性和系统性,更没有形成对90后大学生党员的感染力,致使不少90后大学生党员觉得教育信息滞后乏味,丝毫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教育效果可想而知。此外,一些基层党组织还忽略了对预备党员的教育,仅注重发展党员阶段的教育,存在着对已发展的90后大学生党员以使用代替培养的现象,思想教育培养等严重缺乏,不利于90后大学生党员的更好发展[3]。

三、90后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的创新探讨

(一)高校与社区党建资源共享机制

在新时期的90后大学生党员培养过程中,为使90后大学生党员进入社会工作后能继续发挥其先锋模范的作用,应注重高校与社区的联合培养,实现两种机构联合下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以及相互的促进发展,通过组织与生活的结合、党员教育与支部活动的同步进行的新形式,让社区成为大学生党员文化交流和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实现党员与党组织活动积极性的全面提高。

(二)“社会化”平台下的学校与社会协调机制

对于90后大学生党员的培养,要利用好“社会化”这个平台,通过建立高校与社区参与的90后党员发展联合工作小组,进行两个机构的分工协作与齐抓共管工作,对进入社区的入党积极分子和90后学生党员进行统筹规划和培养,形成党员、党小组以及党支部全方位的服务网络组织结构。对于学生党支部和社区党支部的工作进行明确分工,前者负责90后学生党员发展的全过程,后者则负责学生党员的培养和考核工作,相互协作,共同推进90后大学生党员的培养工作。

(三)高校学生党员委员会联合培养机制

对于高校90后大学生党员的培养,高校党支部要积极进行“请进来、走出去”的双向互动,在90后学生党员的教育和培养以及后续的管理过程中引入社会资源,并注重高校与社会联合培养与考核,提高和保持90后大学生党员的质量,使大学生党员通过与社会的磨合为将来进入社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合理高效利用社会资源,为90后大学生党员搭建一个优质的平台,可通过以下方式来进行[4]:

1.“一个讲堂”——党员大讲堂。作为党员发展的必备与基础,党课是实施90后大学生党员培养的最重要环节,反观目前我国的大部分高校,在进行党课教育的过程中,大多展现出授课形式单一以及内容过于理论化的现象,但是经过运用90后大学生与社区党员一起上党课这种形式与方法,对于大学生党员的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都有很大的提升与培养,又使90后大学生多了一条观察社会与了解社会的渠道,让大学生党员真正地明白党员的职责和肩负的重任,提高其使命感。

2.“两个创建”——和谐校园、文明社区。我国进行党建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给我国社会的发展储备更多、更优秀的建设人才,要进行人才的培养,首先要有和谐平安的校园环境作为培养的前提,而90后学生党员在和谐校园的创建中担负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应结合和谐校园、文明社区与党建工作,进而激发90后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借鉴文明社区创建的先进工作经验和方法,运用到和谐校园的创建中,在创建的过程中,积极组织学生党员进行相关的法律知识的宣传以及科技知识、卫生知识的普及,在社区通过党群互动和学群互动的举行,结合起学生党员和社区人民的热情,推进和谐校园和文明社区的创建工作。

3.“三项服务”——义工服务、实践创新以及社区管理。在90后大学生党员培养的过程中,要加强对义工服务的宣传,义工服务主要包括困难帮扶、爱心助残以及义务支教等形式,主要对象是孤寡老人、困难群众以及留守儿童,在义工服务的过程中,大学生党员要积极发挥自己的知识和水平,关爱弱势群体,奉献爱心,履行一个共产党员的社会职责。在大学生党员进入社区工作时,相关人员应安排其到社区的日常管理中,并分配适量的任务,逐渐发挥大学生在社区管理中的骨干作用,进而实现培养和服务以及考察的目的。

(四)“社会化”平台下90后大学生党员考核机制的建立

基于“社会化”平台下的大学生党员培养,应建立并完善其考核制度,在原有考核机制的基础上,加入“两卡一评”的考核方式[5]:

1.社区服务记录卡,这张卡的内容主要有90后大学生党员进行社区服务的项目、地点以及时间等等;

2.社区群众满意卡,这张卡的内容主要有社区群众的满意度,进行社区工作的连续性以及工作的效果等等;

3.“一评”就是大院答辩制度,这种制度的实行需要学生在入党的时候接受答辩委员会的问答,从不同的角度对入党学生进行考察提问。

(五)建立“社会化”平台下90后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的支持体系

基于“社会化”平台下的90后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应建立配套完善的支持体系,保障90后学生党员的发展质量,真正意义上提升90后大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支持体系包括社区、学校协商下提供的一定数量的经费支持和相关保障制度的实施,以及设立符合社区发展需要和大学生党员培养需要的项目和服务岗位等,促进90后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的发展。

综上所述,对于90后大学生党员的培养及队伍建设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学校、社会应积极团结协作,为90后大学生党员的培养提供一定的平台,进而建立创新型大学生党员培养模式,推动90后大学生党员培养工作的规范化和创造性,从切实加强新时期高校的党支部建设、加强90后大学生党员教育等方面对90后大学生党员进行教育培养,使其具有实干精神和创新意识等,并在此基础上为高校青年学生做好模范带头作用,促进高校教育环境的和谐,为90后大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而促进我国党员教育的大力发展和社会的不断繁荣。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王欣欣.“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3.

〔2〕黄莺.“90后”大学生党员的人格特质及其教育对策[J].浙江学刊,2012,(2):215-219.

〔3〕谭斯咏.90后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革新探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11):37-38.

〔4〕洪梅.关于建设和谐型大学生党员队伍的思考[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1,(1):186-187.

〔5〕李蔓荻,郭辉,苏萌,陈晓莉,白俊杰.90后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现状调查分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11).

(责任编辑 张海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