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引入高校体育课程的可行性探讨

  • 投稿狂奔
  • 更新时间2015-09-24
  • 阅读量659次
  • 评分4
  • 33
  • 0

石婷婷

(蚌埠医学院 体育艺术部,安徽 蚌埠 233030)

摘 要:《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既是对人生活能力、生存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与训练,也是提高人的生存能力与环境耐受力的重要途径,对于人的综合素质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高校课程引入《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既是当代大学生发展与成长的需要,也是国家有关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并对高校体育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影响。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大学体育;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8-0208-02

蚌埠医学院重视体育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研究与新模式推广,并在2013年举行“安徽省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经验交流研讨暨优秀教学成果推广会”。邀请了省教育厅、省体育局和高校的20余名专家学者,对我省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先进经验进行了深入地交流和探讨,此次会议深化了高校间体育部门的合作、加强了体育工作先进经验的交流和推广、增强了与各兄弟院校的友谊、有效地提升了我校体育工作水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为我校的体育教学改革与实施注入新的活力。时下,《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应运而生,并适应高校体育教学的需要,并对学生具有非常重要的发展作用。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要求充分利用空气、阳光、水、江、河、湖、海、沙滩、田野、森林、山地、草原、雪原、荒原等条件,开展野外生存、生活方面的教学与训练,开发自然环境资源。为实现体育课程目标,应使课堂教学与课外、校外的体育活动有机结合,学校与社会紧密联系。要把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体育锻炼、校外(社会、野外)活动、运动训练等纳入体育课程,形成课内外、校内外有机联系的课程结构。”在高校体育课堂中开设《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已成为培养学生自我保护、生存能力及其良好的社会适应性的重要阵地。而现在把该课程引入高校体育课程,以此来为当前的大学生提供学习与训练的机会与平台,拓展学生知识视野,强化学生体能训练,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吃苦耐劳、临危不惧的优秀品质,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1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概念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起源于“二次”大战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国家还把这项活动列入到学校的教育科目中,作为提高学生体质健康、培养人格、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竞争力、生存能力的教育课程。2002年7月首次在我国举行2002“奥力健”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随后在全国各高校普遍开展,并且把不同难度层次的“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将作为高校体育必修课的选项之一,在全国各高校普遍开展。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就是人在住宿无着的山野、丛林、水泊等野外环境中求生。而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就是在远离居民点的山区、丛林、荒漠、高原、孤岛等野外环境下,在不完全依靠外部提供生存、生活的物质情况下,依靠个人、集体的努力保存生命、维持健康生活能力的训练。它既是对人生活能力、生存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与训练,也是提高人的生存能力与环境耐受力的重要途径,对于人的综合素质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教学价值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教学通过使学生掌握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生态与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培养进行野外体育活动的兴趣,及其团结合作、勇于竞争的意识,形成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创新进取精神,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积累一定的野外生存经验,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掌握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基本生活技能和生存技能,掌握利用自然环境资源和体育教学设施进行健身锻炼的原则与方法,重视安全保障和掌握基本的运动伤害处置方法,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学会自我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的简易方法,掌握针对性较强的增强体质、提高体能的知识与方法,培养良好的形为习惯和健康的体魄,养成个人科学锻炼的习惯。同时,可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并可运用适当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体验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实践的艰辛、乐趣和成功。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能够自如地参加具有较高挑战性的野外活动,在团队教学训练和实践活动中,使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之间、个人与团队之间以及不同团队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正确认识社会、朋友之间的人际关系,合理驾驭生活学习,养成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促进学生生活能力、生存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其次,在高校中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教学,丰富了高校体育课程内容,通过多元化的教学路径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为学生发展积极搭建适宜的舞台,为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由学校认识社会提供良好的学习保障,并为学生正确处理社会关系、紧急事件提供学习情景,以此来为高校的体育教学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与实践支撑。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以广泛在各高校积极开展,这不仅发展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也丰富了学校的体育课程内容,并为学生选修课程提供便利,部分学校把定向运动、越野跑、户外运动等都统筹到《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并为该课程的积极开展提供了充足的课程内容,从而促进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并为国家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帮助。

3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在高校体育课程中的开展

3.1 改革体育课程内容设置,强化教学落实,促进教学的积极开展

高校体育课程是高校实施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路径。在高校中改革体育课程内容设置,增加《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细化课程教学的实施与教学评价,加强教学研究与分析,科学设置教学评价标准与实施办法,并加强教学的指导与检查,及时修正教学策略,完善课程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让教学有据可依,以章实施,严格落实教学的任务与目标。另外,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发展与提高,突出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抗挫折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普修与选修课程设置,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发展与提高,有利于学生掌握野外生存训练的专业技术技能,也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及适应于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职前综合素质提高,亦适应于学生闲暇生活需要。所以,在高校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学生的综合素质可有效的得到发展与提高,《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在高校开展已势在必行,这也成为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3.2 充足的体育教学资源条件,可有效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

近些年来,高校体育得到很好的发展机遇,特别是在2008奥运会之后,重新把体育与人们的健康、生活紧密联系,而高校的诸多体育设施、周边地理环境等,均可以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教学,国家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充分利用空气、田野、森林、山地、草原等条件,开展野外生存、生活方面的教学与训练。”开展此课程及时国家教育政策的需要,也是高校体育教学的需要,也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所以,在当前的高校体育教学中,就必须积极的开展形式多样的《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为学生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3.3 采用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评价,促进《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积极开展

高校的体育教学评价是体育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环节之一,也是对于高校体育课程积极开展的有力支撑,现代教学评价研究可证明,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特别是野外体育训练课程,应采用形成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多元化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重点突出学生的进步与成长,同时,还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采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评价,评价重在对于学生的激励性、参与性、体验性,让学生在评价中检验自己的得失与提高,发现自己的不足与缺失,以便以后训练改进。另外,在对于教师的教学评价中,还要关注教师的教学准备评价,户外课程的准备大于课程教学过程,这一点尤为重要。

4 小结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就是在远离居民点的山区、丛林、荒漠、高原、孤岛等野外环境下,在不完全依靠外部提供生存、生活的物质情况下,依靠个人、集体的努力保存生命、维持健康生活能力的训练。时下,《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应运而生,即适应高校体育教学的需要,也对学生的抗挫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运动体能等均有很好的发展作用,同时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于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发展作用。而在高校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既是对人生活能力、生存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与训练,也是对人的生存能力与环境耐受力提高的重要途径,对于人的综合素质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高校积极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既是当代大学生发展与成长的需要,也是国家有关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并对高校体育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影响。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杨昕金,等。历经艰辛 体验成功七校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回顾[N]。文汇报,2002-7-29.

(2)李志翔。“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在陕西高校的现状[J]。教育与职业,2008(35)。

(3)姜丽。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实践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02)。

(4)冯亚。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对大学生自我效能和内部动机影响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5)傅纪良,黄永良。大学生海岛野外生存意识与能力现状的调查分析[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6)。

(6)杨剑,常波,田宝。体育生活拓展训练培养大学生社会心理能力的实验探索[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12)。

(7)冯亚,季浏,汪晓赞,陆乐。国内外学校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