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医学院在校大学生消费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投稿Crus
  • 更新时间2015-09-24
  • 阅读量143次
  • 评分4
  • 56
  • 0

孙焕珍,汪 清,赵 培,邵军波,宋建根,张 伟,袁 慧

(皖南医学院 公共卫生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

摘 要:目的:通过调查某医学院校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分析影响消费的因素,为合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消费观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某医学院校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性别、年级、家庭所在地、民族、出生年月等)和消费现状(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和理财观念等).结果:共调查1010人,其中男382人,女628人.男生的月均消费水平比女生高(P<0.05),来自于城镇的学生的消费水平较农村学生高(P<0.05),独生子女的消费水平比非独生子女高(P<0.05).伙食费是作为最主要的生活费支出项目,男生伙食费上较女生在的支出高.55.74%的学生认为在消费方面要兼顾实惠和高标准,在买东西时比较注重质量(65.05%),但大多数学生(71.9%)没有记账的习惯.生活费的盈余部分,59.41%学生选择存到银行.结论:多数医学生消费结构及消费观念较为合理,但理财观念不强,应予以正确引导.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医学院学生;消费现状;调查

中图分类号:C915;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8-0239-04

基金项目: 安徽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开放基金(SJD201305);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AH201310368144)

消费是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与社会生活的连接点,是经济领域与日常生活领域进行交换和沟通的渠道.当人们消费商品的时候,社会关系也就显露出来[1].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消费对象、消费形式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直接影响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以至今后工作都有着重要影响[2].大学生自身年龄及群体的特点致使他们消费需求旺盛,但是经济上不是独立的,消费又受到很大的制约[3],故在校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国外各种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在我国迅速蔓延.西方消费主义思潮也逐渐渗入到高校校园生活当中[4].因此,及时对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和消费观念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对于合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消费观,培养独立的理财能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调查对象为在某医学院校五年制本科生七个不同专业及年级,各抽取一定比例的在校学生,共发放问卷1050份,回收有效问卷1010份,有效回收率为96.19%.

1.2 调查方法及内容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问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被调查者基本信息:性别、年级、家庭所在地、民族、出生年月、是否为独生子女等;第二部分是关于医学专业学生消费水平、消费结构现状、消费观念和理财观念.

1.3 质量控制 在进行设计阶段,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自拟基本情况调查表,经过预调查,并且咨询专家意见进行修改.调查前统一培训调查员,当场回收问卷,调查员要及时逐份检查核对,对缺项、漏项的地方一定要及时纠正,保证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1.4 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由调查者统一编码、录入,经双份核对和逻辑检查,对可疑数据及时纠错.应用EpiData3.1软件进行数据录入,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两样本和多个样本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 本次研究对象共1010名,其中男382人(37.8%),女628人(62.2%),其中独生子女303人(30.0%),非独生子女707人(70.0%).大一336人(33.3%),大二327人(32.4%),大三347人(34.3%).家庭居住在城镇的有395人(39.1%),居住在农村的有615人(60.9%).有232人勤工俭学(23.05),具体见表1所示.

2.2 消费水平及结构

2.2.1 大学生消费的经济来源和月均消费水平 学生生活费用的主要来源是父母供给(占82.5%),靠家庭供给和勤工俭学的占21.2%.由表1可见,大多数学生(56.3%)月均支出的生活费在600~1000元,男生的月均支出费用较女生高,来自于城镇的学生消费水平高于农村学生,独生子女高于非独生子女,未勤工俭学的学生月均消费要比勤工俭学的学生高,各年级学生消费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2 消费结构 在校大学生的消费主要由生存消费、交往消费、享受消费和发展消费组成.在每月支出费用的主要项目上,92.5%的学生首选了伙食费用,位居第二位的是购物(服装、饰品)(42.4%),其后依次是交往消费(40.8%)、娱乐消费(21.3%)和发展消费(18.5%).

由表2可见,其中有52.9%的男生伙食费月均超过500元,所占比例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74.6%的男生表示会有聚餐的习惯或请朋友吃饭的行为,对于女生而言,比例较低一些(68.6%).月均在娱乐上消费超过300元的男生高于女生,而在购物上,每月消费超过200元的女生比例则高于男生.男生和女生花在通讯及学习的费用无明显差异.

2.3 消费及理财观念

2.3.1 消费观念 学生在消费时能省就省的占45.6%,事先做好消费计划再花钱的占38.0%,毫不在乎想花就花的只占7.8%.大多数学生(55.74%)认为在消费时要兼顾实惠和高标准,37.43%的学生认为首先要考虑经济实惠.购买某一种具体商品时比较注重品质(65.05%),但也有少数学生(15.15%)更关注外观.具体结果见图1-2.

2.3.2 理财观念 调查显示429人(42.5%)表示自己没有记账习惯,300人(29.40%)偶尔记账,仅72人(7.1%)对自己的支出有记录.对于生活费盈余部分59.41%的学生会选择存到银行.具体结果见图3-4.

3 讨论

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 超过半数的大学生每月生活费在600-1000元之间,该数据反映的学生消费水平与当前物价水平比较吻合.另有25%的学生月均生活费在600元以下,表明这些学生在维持起码的生活水平的状况下坚持学习,与之对比的是18.7%的学生超过1000元.从消费结构上看,食物消费占主体地位,其次是购物、通讯(上网、手机).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一味追求高标准的现象只占一小部分.但是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花销不记账,仅个别学生有记账习惯,表明多数大学生的消费计划性和理财意识不强.对于每月生活费有盈余的部分,多数同学表示会存入银行没有盲目消费.上述结果与国内相关研究的报道一致[5-7].

调查结果同时显示性别差异所产生的消费差异,男生总体消费水平比女生高,但在购物和享受消费上女性明显高于男性.从生源地来说,来自城镇的学生消费比农村学生高,这表明在生活水平上城乡之间还是存在差距的.从生活费主要来源上看,大学生生活费用主要来源是靠家庭供给,表明中国大学生对家庭的依赖性较强,独立性较差,这是中国大学生的普遍现象.随着居民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独生子女获得的生活费用相对于非独生子女要充裕些.有研究显示,独生子女的享受型消费高于发展消费,在消费行为上存在攀比、求异心理[8].从消费结构上来看,除了吃喝之外,网络、通迅消费成为大学生消费中的重点.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产品和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网上购物、聊天、游戏、交友等消费所占比例也在增加[9].

相对于其他类型的大学,在校医学生勤工俭学的比例不高,这可能跟医学院校学生学业繁重,没有时间做兼职有关.另外,个人用于购买书籍和学习培训的费用支出相对较少,其他研究者也有类似报道[10].究其原因是复杂的,可能是学生注重“生活消费”而冷落“学习消费”,也有可能是校园网络平台提供的电子图书馆及数据库等电子文献资源比较丰富使得学生在这方面的消费支出减少,这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4 建议

从结果可以看出在校医学生总体消费水平基本合理,消费方式趋于理性,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主流,但是普遍缺乏理财意识.笔者建议,学校要采取各种措施,教育和引导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4.1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绿色消费意识

消费心理和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在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可将对大学生具体的生活指导融入其中,还可利用校园各种媒介大力倡导“买我所需,花有所值”的绿色消费理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4.2 开设理财类选修课程,提高学生的理财能力

大多数90后的大学生是独生子女,从小到大都由父母照顾,没有经济意识.到了大学独立生活,有些学生对手中的生活费用如何处理往往不得要领,没有计划性.不是大手大脚,就是买了一堆暂时不需要的东西.因此,可以通过开设选修课或讲座形式向学生普及正确理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理财能力.良好的理财能力、健康的消费习惯对大学生今后正确处理好工作与生活的关系也是十分有益的[11].

4.3 为大学生创造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

医学院校由于本身学特点,学生在外兼职的机会很少,应大力拓展在校园内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勤工俭学,学生更能体会到“一粥一饭来之不易”的道理,学会珍惜和感恩.目前勤工助学岗位主要提供给少量的贫困学生,学校在后勤社会化的同时,要大力挖掘短期工作岗位和两人轮岗多人轮岗的岗位,有计划地在学生中普遍开展勤工助学活动.与此同时,作为大学教育的有益补充,学校可以投入一定的人力在社会上寻求工作协作,使学生在勤工助学的同时,提高实践能力,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一旦学校形成良性的勤工助学机制,不仅对引导大学生健康消费有利,也有利于大学生情商、财商的提高.

4.4 家庭要合理引导大学生的消费行为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生的消费观和理财观首先受到家庭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父母应扮演好引路人角色,从自身做起,根据自家的经济情况进行有计划、科学合理的支出.根据孩子的情况给予合理的费用,不要因为溺爱而额外给孩子高额的生活费,避免给孩子不合理的消费行为创造条件.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迈克·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M].北京:译林出版社,2000.

〔2〕魏琴,周泉,徐捷,等.高校大学生消费结构与影响因素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3(12):124-125.

〔3〕王娜.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趋势分析[J].财经界,2014(15):285-286.

〔4〕张希梅,张清华,张艳红.消费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冲击[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0(6):187-189.

〔5〕王淑红.校大学生消费观调查研究——以沈阳药科大学为例[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4):79-80.

〔6〕韩晓捷,孔月霞.天津市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研究[J].医学与社会,2010,23(5):74-76.

〔7〕刘倩.大学生消费现状探析——以广东省中山市高校学生群体为例[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1):110-112.

〔8〕赵拥军.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消费现状与教育对策[J].当代青年研究,2009(8):58-61.

〔9〕冯靓,黄伊然,王晓静.基于大学生消费心理的网络消费和实体消费倾向分析——以上海临港大学城为例[J].现代商业,2014(12):26-27.

〔10〕宋亮,汪艳萍.大学生消费调查与分析——以宿州学院在校大学生为例[J].宿州学院学报,2014,29(9):102-105.

〔11〕杨一,李梦雪,朱沛东,等.大学生理财认知及行为的调查分析——以南京大学生为例[J].新经济,2014(17):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