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类管理的高校学生社团现状及发展探究

  • 投稿国士
  • 更新时间2015-09-24
  • 阅读量983次
  • 评分4
  • 43
  • 0

赵 争,冉昆玉

(安徽工程大学 团委,安徽 芜湖 241000)

摘 要:高校学生社团是学生自我管理、教育和服务的重要阵地,在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规范和促进学生社团发展,丰富校园文化和促进学风建设,通过对高校学生社团成立的宗旨及服务对象,把当前高校学生社团进行分类管理,分析不同社团的内涵及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从学生社团分类管理的角度,有针对性的提出高校各类学生社团的发展思路.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学生社团;分类管理;现状;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7-0273-03

基金项目:安徽工程大学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 课题编号(2014xd010);安徽工程大学青年基金项目 (2013YQ19)

学生社团是高校学生依据共同的兴趣爱好组建并按照规章制度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阵地,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形式.近年来,随着生源结构多样化和学生主体意识增强,各种类型的学生社团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在社团规模和内涵建设等方面均取得突出成绩的同时,也面临规模快速扩大、组织方式网络化、跨校活动增多、社会化意识增强等新情况、新趋势.在新形势下,各级党、团组织要正确认识学生社团类型,立足学生社团发展层次和现状,做到分类管理,进一步推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1 高校学生社团的类型

基于学生社团成立的宗旨和活动内容,当前高校学生社团主要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1 学术科技类

学术科技类社团是指依托学校的学科专业,通过开展学术科研活动,培养成员学术的科研创新能力、适应未来职业的专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组织,主要分为学术型社团和研究型社团[1],比如数学建模协会、机械研究协会等.社团成员一般是由相同专业背景和专业能力并且对这一专业感兴趣的学生组成,一定程度上为社团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知识储备.

1.2 理论学习类

大学生理论类社团是由志趣相同、意见相近的同学自愿地组织在一起,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学习、研究和宣传党的理论知识为内容的学生组织,如邓小平理论研究协会等.该类学生社团是加强和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和有效载体,也是高校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和积极补充,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3 兴趣爱好类

兴趣爱好类社团是以社团成员兴趣爱好相同为基础,对这些兴趣爱好进行培养与扩散,满足这些成员的精神需求并培养一技之长而建立起来的学生组织,例如吉他协会、爱乐社等.这类的社团往往在高校学生社团中占较大比例,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陶冶了大学生的艺术情操[2].

1.4 社会公益类

社会公益类社团是高校学生依据共同的兴趣爱好自愿组成的,以志愿服务为目的,实现个人价值与成就,按照章程和相关规章制度自主开展社会公益及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的学生组织,比如爱心社、环保协会等.该类社团是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是大学生自我价值得以实现的重要渠道,是高校“以德育人”的重要手段,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阵地.

2 当前高校各类学生社团发展现状分析

2.1 学术科技类社团资源丰富但发展不平衡

学术科技类社团的成立与发展往往是伴随着高校学科专业而产生,这些专业为其提供了充足的知识储备.同时得益于挂靠单位和指导教师的资源优势,这类社团活动往往更具备专业性、实用性和学术性,能够更好地发掘人才,充实社团人力资源,推动社团向精品化社团方向发展.鉴于学术科技类社团的功能性,该类社团有利于增强校园学术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弥补课堂教学不足,增进师生学术交流,推进高校学术研究取得优异成果[3].但是,学术科技类社团由于其所属学科的不同、专业水平的强弱以及挂靠单位条件的差异等因素,导致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社团会员分布具有专业领域分区、成员来源相对单一、社团活动涉及面和受众面受到局限以及社团规模大小不一等问题.

2.2 理论学习类社团社会意识强但影响力偏弱

理论学习类社团对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及综合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理论学习类社团日渐成为培养优秀青年先进分子的重要阵地,汇聚了大批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学生,有效地协助了高校培养乐于投身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四有”新人[4].尽管如此,理论学习类社团在发展过程中依旧存在诸多的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该类社团的可持续发展,具体表现为社团活动缺乏文化内涵,理论性和学习型特点不突出导致的活动层次低、质量不高,社团的成员结构存在问题,理论素养相对缺乏,素质有待于提高以及高校扶持度不够,运作资源不足而造成的社团活动影响力和知名度偏弱等.

2.3 兴趣爱好类社团受众面广但发展不规范

兴趣爱好类社团旨在将相同兴趣爱好或技能的同学集合在一起进行交流和开展社团活动.该类社团的成立难度相对偏小,涉及文、体、娱各个方面,对青年学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较大,大学生通过参加该类社团活动在锻炼自我的同时,也丰富和充实了高校的校园文化[5].该类社团的建立和活动的开展主要基于成员的兴趣爱好与个人热情,社团在管理和组织建设中相对不够规范和健全,社团内部管理和运行相对松散,社团活动的执行力相对弱,社团成员参加活动相对随意和懒散,同时部分社团成员由于在社团文体活动投入大量时间,学习成绩在一定程度受到了影响.

2.4 社会公益类社团发展迅速但特色不明显

随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增强和追求自我价值意识的提升,高校社会公益类社团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各类社团发展中的最为迅速的社团,为高校青年学生提供锻炼自我、提升自我的平台.各高校立足于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支持社会公益类社团开展公益活动,形成品牌效应,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公益和志愿服务中去,使参与公益活动的经历成为大学生的时尚选择和价值印记[6].社会公益类社团虽然正在快速成长,在校内外的活动次数日益增多,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社团活动内容相对陈旧,重复性和娱乐性活动偏多且过多流于形式主义,缺乏公益特色和亮点,志愿服务的特点没有得到彰显,缺乏专业指活动经费保障等问题.

3 高校学生社团分类管理的工作思路

高校在加强学生社团建设中,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职能,服务学风建设,服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坚持分类管理,大力扶持学术科技型社团,热情鼓励理论学习型社团,正确引导兴趣爱好类社团,积极倡导社会公益类社团,推动各类社团在活跃校园文化、引领学风建设、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3.1 大力扶持学术科技类社团

积极支持学术科技类社团的成立与发展,减少此类社团成立的审批手续,便利该类社团成立的程序;鼓励社团活动的多样化开展,为其活动开展提供技术、经费、场地上的支持;促进社团活动向精品化推进,增强该类社团在校园内的影响力,发挥该类社团在整个社团结构中的带头作用.同时,也要时刻关注学术科技类社团存在的问题.在此类社团种类、规模日趋增多的同时,要注重社团发展质量,并使此类社团发展处在一定的动态平衡调整中.对发展成熟的社团放宽管理,对实力相对较弱的社团提供帮助,对一些濒临解散的社团进行整改或者解散,从而更好的实现整体资源的整合,推进学术科技类社团的品牌化建设[7].

3.2 热情鼓励理论学习类社团

理论学习类社团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载体,也是一种贴近大学生价值观的组织形式,对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及综合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要积极加强该类社团建设的理论研究和思索,探索促进社团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以适应新形势和新情况的需要,并根据大学生理论型社团自身的发展实际情况,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为社团配备优秀的指导教师进行科学引导.同时该类社团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物质条件的保障,尤其是社团活动的经费和场地问题,学校在经费资金和硬件设施方面应加大对该类社团的的投入和扶持,充分意识到对理论学习类社团资金投入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投入的一部分[8].

3.3 正确引导兴趣爱好类社团

保证兴趣爱好类社团政治稳定性,注重兴趣爱好类社团活动特色性,强调兴趣爱好类社团社员学业发展.兴趣爱好类社团由于其社团本身灵活性强、组织性较差、成员结构复杂等情况,容易出现管理难、整合难、教育难等问题,并且在整个学生社团管理结构中,兴趣爱好类社团的娱乐性、艺术性、个性化等特征更为突出,往往对这类社团的管理要注重管理的技巧,正确的引导该类社团的发展方向,注重加强对该类社团成员的思想教育与常规管理,规范社团活动内容,避免社团活动出现违纪违规等问题.同时,在引导该类社团成员在培养兴趣爱好的过程中,要积极关注社团成员的专业课程和学习情况,积极动员社团成员在学风建设中发挥表率作用,努力做到学业和兴趣同步发展.

3.4 积极倡导社会公益类社团

强化社会公益类社团职能,提倡哪些自身定位或服务功能相对重合的社团进行整合,确保该类社团发展实现规模化和特色化.提倡该类社团进一步完善结构,明确社团发展方向,对发展逐年落后或者发展方向不明的社团进行整改.积极鼓励学生参加该类社团的活动开展,通过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来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水平,引导社团成员在参与志愿服务的生动实践中,不断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倡导该类社团积极与社会进行对接,鼓励社团与政府机关部门、社会公益团体、企业加强合作,服务于地方发展.推进对社会公益类社团的精品化建设,使得其能真正带动全校学生的参与到志愿服务之中,积极营造浓郁的崇尚志愿服务的校园风气.

4 结束语

高校大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中坚力量,各类学生社团活动在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高校学生社团门类繁多背后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瓶颈也日益明显.高校要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社团的特征,明确不同学生组织的特点,服务和指导学生社团发展,始终坚持学生社团的主体地位,积极发挥指导教师在社团发展中的引导作用,加强对社团管理和指导工作的评价考核.同时,加强对学生社团工作的研究,及时研判学生社团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总结和把握学生社团发展的规律,有效地提高社团活动质量,提升社团活动的效果和影响力,彰显学生社团的特色和文化,通过创新工作内容和形式,适应学生需求,增强学生社团的和社团活动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各类学生社团发展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于丹,周先进.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类型及德育功能研究[J].中国农业教育,2011(5).

(2)陈娜,田素芹.学生社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J].教学研究,200695):397-399.

(3)王岩,胡萍.工科高校各类学生社团对大学生社会化的不同影响分析[J].黑龙江教,2014(5):56-57.

(4)张纯.高校理论学习型社团的发展困境及对策探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2013(1):129-130.

(5)徐红,唐锐.大学社团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青年探索,2010(4):50-54.

(6)李秦.高校公益社团如何自我“脱困”[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4(6):72-74.

(7)王从严.加强学术科技类社团建设 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J].学习月刊,2010(2):106.

(8)赵争.高校大学生理论型社团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