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人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全过程

  • 投稿丽水
  • 更新时间2015-10-24
  • 阅读量859次
  • 评分4
  • 87
  • 0

牛广华 (上海大学法学院)

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1]2014年2月,《人民日报》刊文公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24个字,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价值多元、思潮多样、信仰多变的时代,高校基层党支部承担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责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人高校基层党支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的层次分析

认知是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认知层面处于对一个新生事物初步认识和了解的阶段;认可是对合格评定机构满足所规定要求的一种证实,认可层面处于对—个新生事物基本赞同和消化的阶段;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认同层面处于对一个新生事物主动赞同和坚定的阶段。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可、认同,才能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 理论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初步认知

列宁在《怎么办?》一书中系统论述了灌输理论。他指出:“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各国的历史都证明:工人阶级单靠自己本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联主义的意识”。嘴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高势位”建构理论。所谓“高势位”的核心价值观,是指与其它核心价值观相比,不仅这种核心价值观理论知识的层次高和范畴的位阶高,而且特别是它自身所内蕴的知识、价值、规律和表现美等品质的含量也高,从而具有更大的势能和位能。[4]不管是灌输理论还是“高势位”建构理论,理论灌输是把科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初步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捷径选择。

2 实践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逐步认可

中央十六号文件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坚持政治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5]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我们要大力拓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途径。注重发挥社会实践的内化作用,通过开发实践课程和训练课程,打造校内外实践育人基地,广泛开展校园道德实践、志愿服务和勤工俭学,组织好高校基层党支部民主生活会等实践活动,在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之间反复打磨,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初步认知到逐渐认可内化的转变。

3 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认同

马克思认为,“人们总是通过每—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预期的目的来创造他们的历史”。[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目标应该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转化为每—位公民的自觉追求、坚定认同和理想信念。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第三个层次,就必然要求高校基层党支部的全体党员首先要自觉学习和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运用各类实践平台,内化吸收,在学习生活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经过前面两个层次的磨砺,最终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认同,并成为自己终身的理想信念,对自己和他人发挥共产党员的正面影响和辐射作用。

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的有效路径

我们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的认知、认可、认同三个层次的解析,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人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的四个有效路径:即党校党课的渗透、社会实践的内化、党员意识的养成、网络宣传的氛围。

1 党校党课的渗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要求,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人高校育人全过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个环节。[7]党校党课在目前高校发展大学生党员和培养党员意识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党校党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教育,在潜移默化间培育基层党支部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当下党校党课的授课模式和板块相对固定的情况下,可以选择两种路径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教育。其一,是增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专题。这种做法的优势在于突出主题、目标明晰、形式直接,其不足在于缺乏渗透、受教育者易反感、效果往往打折扣。其二,是在原有的授课模式和板块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这种路径的优点在于间接渗透性强、易融会贯通、效果比较显著,而劣势在于系统性不强、重视程度不高、授课难度增加。具体选择的时候要视党校党课授课计划的情况而定。

2 社会实践的内化

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要求,积极拓展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注重发挥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罔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的必由之路。 高校基层党支部要善于利用校内外的社会实践资源,尤其是高校周边的一些红色革命教育实践基地以及与专业知识相关的共建实践单位;高校基层党支部可以学生党员发展、培养、考察和再教育为契机,组织实践形式的民主生活会、专题素质拓展、各类培训班、夏令营、课题调研、社团俱乐部、公益志愿、勤工俭学、科技创新、竞技比赛等实践形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的内容其内涵丰富,容易结合社会实践进行渗透教育,从而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进头脑”。

3 党员意识的养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养成,既需要理论形式的灌输,也需要实践方式的内化,但最终需要党员个体党员意识的养成。党员意识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离不开榜样文化的熏陶。榜样文化是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将凡人善事、平民英雄等道德楷模所蕴含的品格、美德作为价值目标来追求、弘扬而形成的一种文化样态。通过榜样文化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长效机制。[9]

除了榜样文化可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外,激活高校学生党员意识的内在动力才是党员个体意识养成的关键。而激活党员意识的内在动力需要提升党员的自我效能感。增强高校学生党员自我效能感的有效途径包括:理论上对高校学生党员进行积极心理学教育;实践上对高校学生党员进行自信心素质培训。增强高校学生党员自我效能感,可以促进高校学生党员意识的养成,从而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人基层党支部中的每一位个体。

4 网络宣传的氛围

习近平同志强调,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10]网络时代提升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引领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网络多元文化的引领,以网络环境建设为关键,坚持为社会主义主流文化营造文明理性的网络氛围。[11]

在高校,我们要充分利用校园官方网页、高校易班、高校网络论坛、高校官方微博及微信、各类学生网络群等网络平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报道,而关键在于创建健康有吸引力的网站,营造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厚氛围。网络宣传的氛围不仅仅是学校宣传部门的工作职责,更需要学校的主人翁全体教职工和广大学生们的积极参与。尤其是需要挖掘校园里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型事迹和人物故事,通过网络媒介进行广泛而深入的专题报道,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3-12-24.

[2]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公布[N].人民日报,2014-2-12.

[3]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17.

[4]陈秉公.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势位”培育和践行的规律性[J].思想理论教育,2014(2).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光明日报,2004-10-15.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12.

[7][8]伍处文.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育人全过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

[9]张耀灿.榜样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机制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7).

[10]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口[N].人民日报,2014-02-26.

[11]王冬梅,吴锦春,网络时代提升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引领力的挑战与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