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中国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理论研究之期刊论文文献综述

  • 投稿糖琴
  • 更新时间2018-03-27
  • 阅读量992次
  • 评分4
  • 34
  • 0

  摘要:本文作者从中国知网上分别以“高校公共音乐教育”、“高校公共音乐课”、“大学生音乐教育”、“大学生音乐课”、“大学生素质教育”等检索词检索,筛查出符合2000—2006年高等学校非音乐专业学生音乐教育理论研究条件的论文共268篇进行梳理、分类、综述,将新世纪高校非音乐专业音乐教育论文理论研究的基本状况呈现出来,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和建议。


  关键词:中国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理论研究期刊论文文献综述


  一、现状反思、宏观思考类(77篇)


  此类论文部分是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对于目前我国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中的开课情况、课程设置、教材情况、教学设施、教师状况、学生情况等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得出数据、表明现状,并对现状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意见和建议。如:许晖在《广州地区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现状调查研究》(《黄钟》,2002年第一期)一文中对广州地区五所高校的教务处和大学生发出1005份问卷,对这几所高校的学生学习动机与基础情况、课程设置与选课情况、师资队伍结构与质量情况、场地设备与投入情况等进行详细的调查统计,得出师资力量薄弱、硬件建设与投入不足等是制约高校音乐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并针对调查情况提出自己的建议。此外,部分论文从宏观上直接提出我国目前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个人的思考与建议。如刘苏宁、何静的《高校音乐审美教育初探》(《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10月)一文先谈高校音乐审美教育是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而后在目前大学生音乐素质落后的现状的基础上针对高校音乐审美教育提出自己的思考与建议。类似的文章还有刘瑞景、麦琼的《关于高校音乐审美教育的理性思考》(《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年24卷第6期),周丽娟的《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发展与历史借鉴》(《洛阳大学学报》,2006年6月),等等。


  二、功能、作用、意义、重要性、必要性类(37篇)


  此类论文基本是以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功能、作用、意义、重要性、必要性等概念命题。有的根据目前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现状来谈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有的与素质教育结合论述高校公共音乐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保证;有的则直接论述高校音乐教育的作用或是重要性。论述的途径各不相同,但文章内容基本都从高校音乐教育的德育作用、智育作用、美育作用等方面来论述。如腾青的《音乐教育的功能与高校音乐教育》(《中国大学教学》,2006年第3期)一文首先论述音乐的德育、美育、智育、体育和娱乐功能,其次论述音乐教育功能在我国历史上的变化,最后论述音乐教育在高校发挥的作用。边洪燕的《浅谈高校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潍坊学院学报》2003年9月)一文提出高校音乐教育现状堪忧,教育体制和社会文化环境两方面存在的问题影响了音乐教育;表明音乐教育事业是推动我国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突破口,是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后对音乐教育在高校怎样开展提出建议。此外,还有宋永莉的《从学科渗透的角度看高校音乐教育的必要性》(《美与时代》,2004年6月下)等文章。


  三、音乐教学类(149篇)


  1.音乐欣赏课或音乐欣赏教学类(76篇)。此类论文围绕高校公共音乐欣赏课进行探讨,大部分从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重要性,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对欣赏课的思考与建议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如郭立红的《高校〈音乐艺术欣赏〉课探析》(《人民音乐》,2001年2月)一文在分析了高校非音乐专业学生音乐的基础现状和原因的基础上,论述了音乐欣赏课的内容应该注重“民族性”、“代表性”、“循序渐进性”;音乐教师应采用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大量储备音乐知识、更新教学模式等方法提高音乐欣赏课的质量。此类比较优秀的论文还有还有谢立荣的《谈大学生音乐欣赏课CAI课件的制作》(《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第6期),周方跃的《大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理性认识与审美评价》(《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3月),许琳的《大学音乐艺术欣赏教育中的多学科渗透》(《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7月),宋比多《音乐专业与非音乐专业〈音乐欣赏课〉异同初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生报》,2005年第4期)等。


  2.教学内容、教学观、教学体系、方式方法(59篇)。此类论文分别以教学内容、教学观念、教学体系、教学方式方法或者几者的综合为立足点谈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如黄蕴兰《普通高校音乐基础课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构建》(《广西工学院学报》,2001年9月)一文针对目前大学生音乐素质普遍较低的特点,提出普通高校应面向全体学生设置一门音乐基础课,并对音乐基础课的内容进行构建。如邹丽霞的《高校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杭州商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一文针对长期以来高校音乐普及教育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都是对西方音乐教学的模仿和移植这一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立足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和发扬民族音乐的高校音乐教学建议;马清的《对普通高校音乐教学发展的思考》(《人民音乐》,2003年第2期)一文在对近十年全国普通高校音乐教学深入考察的基础上,从教学内容、教学设备与环境、师资队伍三方面提出了今后全国普通高校音乐教学发展的思考。此外,比较优秀的论文还有董丽丽的《多媒体技术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初探》(《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6年第1期),王志成的《高校音乐审美素质教育课程标准原则初探》(《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等等。


  四、综合学科研究类(5篇)


  此类论文拓宽学术视野,将大学生的音乐教育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使研究结果更有深度、更具有说服力。如钱丽娟的《音乐偏爱与身份建构——当代大学生音乐偏爱的社会学思考》(《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一文从人类社会学的角度入手,结合心理学分析认为“音乐作为一种强大的文化符号,是大学生自我概念和个人身份的表达,是他们群体识别和社会身份的标志”。同样优秀的一篇论文《音乐偏爱及其文化表现——就当代大学生音乐偏爱风格的思考》(《青年研究》,2005年9月)一文从当代大学生偏爱的音乐风格与其文化表现之间的关系入手,揭示大学生的音乐偏爱与其同一性危机、彰显个性及追求时尚等亚文化特征之间的联系,并进一步阐析大众音乐文化和严肃音乐文化等影响亚文化特征的文化背景因素对大学生音乐偏爱的渗透与交织。


  五、总结


  根据以上梳理分类来看,所发表论文围绕高校公共音乐教育这一主题从多个角度以不同内涵的概念出发,借助不同的研究方法,形成相互交融、重叠、互补、全面的理论研究现状。音乐教学类论文数量最多,共149篇,占全部论文数量的一半以上,对目前高校公共音乐教学进行了全面细致深刻的论述;现状反思、宏观思考类论文借助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分析得出了目前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落后的现状并提出反思和思考;综合学科研究类论文与其他学科结合,提高了理论研究的科学性与知识性。这些全方位的论述不断积累,是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理论研究的丰硕成果。


  六、不足和建议


  1.不足。


  (1)学术研究不规范,概念混淆不清。如“高校音乐教学”与“高校音乐欣赏教学”;“高校音乐教育”与“高校音乐教学”;“高校音乐教育”与“高校音乐审美教育”与“高校素质教育”这几对命题在论文中概念、范围模糊不清,时有区别,时又相同。


  (2)个人经验总结多,科学依据少,研究重复。如音乐教学类论文绝大多数是建立在个人教学基础上的经验总结,缺乏理论依据,同时又不注重阅读同类文献,形成严重的重复研究现象。综合学科研究论文数量太少,且研究成果利用率低。


  2.建议。


  建议理论研究者首先要熟悉了解文献,同时不要只是针对高校公共音乐这一本体进行研究,应该开阔视野,与教育学、心理学等结合进行综合性学科研究,并加强对理论文献的参考和对研究成果的重视利用。


  作者:宋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