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市场营销学课程实践教学策略

  • 投稿
  • 更新时间2018-05-03
  • 阅读量50次
  • 评分0
  • 0
  • 0

  摘要:《市场营销学》是我国经济管理学科专业的基础课程,同时也是高职高专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这一门课程的教学,对于经济管理学科体系当中非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来说,是能够培养其专业素养,确保学生能够尽快适应我国经济环境变化的重要教学过程,对于学生专业素养及人文素养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故文章中有必要针对营销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进行分析,给出优化意见。


  关键词:高职教学市场营销学课程实践教学


  对于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来说,市场营销学课程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能够帮助学生充分理解营销的基本运作原理、学科的体系框架以备更深入的针对该专业其它课程展开学习和探索。以此为契机,本文将主要就高职高专《市场营销学》教学改革的实践教学展开分析,意在进一步优化《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教学。


  一、高职院校市场营销学课程问题分析


  1.与社會企业发展要求及人才要求不符。当前多数高职高专的学生,在毕业之后。依然需要接受培训,才能够上岗,这就充分说明当前我国《市场营销学》课程在内容与教学模式、专业教学认知以及教育资源投入上都存在问题,应当进一步优化。在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调查过程中,也发现有许多学生并未觉得自身在校期间学有所获。进而导致《市场营销学》这一科目被认为是融合了众多学科的杂而不精的综合型课程,无法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及综合素养提升起到正面作用。调查结果显示,社会上的营销企业对于员工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商品推销能力、营销策划能力以及市场调研能力等多个方面的实践能力都有较高要求,但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体系当中,长久以来都一直以纯理论教学模式为主,以传统的教师单向授课为主,并没有对高职高专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因此只有加以改进,才能够让学生能力真正得到提升。


  2.教师教学方式与内容不合理。鉴于我国长期都处于应试环境下,因此许多教师都是从校内毕业后直接投入了教学工作,并没有充分的时间经验,那么经验与知识的传授则无从谈起,只可能是走走形式,照本宣科。如果是在传授“间接的经验”,那么说服力与影响力也自然是不足的。营销教学的相关著作当中也曾提到做营销,从书本中能学到的是零,即是说教师必须要首先具备营销的经验,让学生也真正去实践,这样才能得到更好的教学成果。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当使用的教材普遍是国家要求的,而且授课流程也是较为固定的,虽然有了理论框架,但是由于过分注重理论部分,对于实践则不够重视,对于营销的具体方法、相关技巧及实践策略都缺乏了解,这样的教师只可能照本宣科去教学生,并不能让学生真正了解到在营销过程中应当如何去包装言辞,如何分析客户诉求,如何应对客户的各类问题,只会跟流程走,是无法做好营销的。


  3.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缺乏科学性。在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的《市场营销学》教学体系当中,教学考评基本是采用卷考的方式,即便是实践教学,结合了实践环节进行考核,但实践环节在整体分数当中所占比重也非常小,对于学生的自我认知建立十分不利,会让学生普遍认为营销理论成绩高便是营销的人才。这样的教学评价思想,会让许多实践能力优秀的学生受到不客观、不公正的评价,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实际行动力,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理论学习中,这恰恰是与销售行业发展要求背道而驰的,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高职院校《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方案分析


  1.合理下达学习任务。所谓学习任务的下达主要是指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且布置相应的研究课题,通常情况下教师下达学习任务,是落实项目教学的基础。社会上的各类企业也通常会以下达工作任务的形式去要求员工完成各项工作,因此教师也应当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下达不同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去实践。以产品定位的教学任务布置为例,这一教学项目的具体工作任务,是向学生提供一组产品,以及产品的各方面相关资料,让学生以此为基础,对产品进行定位点的设计。这一过程当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一组安排5到8人,在了解产品及相关资料之后,依照设定的专题任务展开学习工作,与同组成员进行合作、讨论与职责分配,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市场定位相关知识与技巧的理解。最为简单的例子可以从手机产品去分析,带有较大的按键,有紧急预警功能,系统功能极少,字体偏大,这样的手机,其定位普遍是老年机,即是老年人使用的机型。反之,触屏的、功能较为强大复杂的,字体可调节的机型则普遍是面向中青年群体,在这样的机型当中,又有许多细化的定位,包括拍照手机、商务机等等,学生只有在实践过程中积极了解,这样才能进一步明确产品定位。


  2.重视实践性。根据具体的教学任务要求,教师在实践课程中,可以要求学生去完成相应的课业实践操作训练,但并不能将所有的学生一概而论,下达相同的任务,让学生采取统一的实践操作方式,走同样的流程去完成任务,这样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不符合因材施教的思想。为了满足社会企业的多元化需求,教师应当针对不同的项目规划不同的实践方式,让学生学会应用不同的实践技巧与方式去完成最终任务具体的实践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其一是团体的合作与思想的共融,作为一个队伍,共同去完成一项任务,依靠的是群体的力量,所以无论是前期的讨论及后续的实践过程,也都要注重集合群体的力量。讨论时集思广益,行动时互帮互助,才能更快的完成任务。是明确的分工,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在小组当中的每个成员,都有自身擅长的部分以及不擅长的部分,因此每个人应当有不同的任务分工,市场调查、策划设计、等环节,对着环节的推进,应当安排经验较为丰富或是具备相关能力的学生作为组长,能够同时进行的工作,也应安排相关人员同步完成,这是提升时间效率的重点。其三是要摆脱对于教师的依赖,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虽然是十分重要的核心角色,但实践教学的目标主体只有一个,便是学生,因此在实践过程当中,教师必须让学生摆脱自身的主观约束,学会自主的思考、分析与探索,学会倾听他人进而获取更多信息。这样才能够逐渐让学生养成独立及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一味的依赖教师。


  3.改善评价审核方式。在学生完成了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之后,教师应当让学生针对小组的实践成果进行汇报,并针对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总结评价。这一过程当中,要确保评价能够真正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首先教师应当注重对自身评价语言的优化。学生的能力发展曲线及个人特长不同,所以教师一定要以好或不好去进行评价,这是缺乏对于学生思想的基本尊重,只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因此教师只有首先认同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当中所作出的贡献,提出学生的优势所在,让学生意识到自身的价值,并客观提出尚可改进的部分,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加明确自身的能力强化方向。此外国家的审核方式也应当有所改进,应当以实践能力为主要方向,提升实践部分的分数比重,这样才能够确保学生通过实践有更多收获。


  4.改善模拟操作环节。在讲授完课程理论知识之后,模拟是让学生迅速融入实际销售情境的重要一环,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去扮演消费者或是销售者角色,针对某种商品完成销售模拟,通过对商品买卖谈判进行模拟。扮演客户的学生应当努力的思考自身如果真的要购买这个商品,最重视的是什么。扮演销售人员的学生则应当积极的揣摩客户的心理动态,了解其需要及疑问,做出能够让其放心购买的回应。通过模拟训练,学生会逐渐习惯与思考与应对销售过程。但这只是实践的一部分,校方更需要积极的与销售企业达成合作,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实习当中,这才是最有效的实践。


  三、结语


  高职阶段的教学,是以让学生在步入社会后尽快适应销售相关工作而存在的。为了提升学生的实际销售技巧,教师必须要更加注重对于市场营销教学方式以及评价、审核方式的改革,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更多的营销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彦伯,梁海英,蒋吉德.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 现代营销(下旬刊),2016. 

  [2]夏存霞. 以培养实践能力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文理导航(上旬),2016. 

    作者:赵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