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诂学在中学文言文课堂的运用

  • 投稿
  • 更新时间2018-06-23
  • 阅读量96次
  • 评分0
  • 0
  • 0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但目前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低效枯燥的状况。教师教学模式套路化、对文本过度解读、教学内容浅尝辄止,导致了学生对文言文学习失去兴趣,只一昧死记硬背,阅读基础差,并形成恶性循环。


  针对这种教学现状,我们可以运用训诂学的知识,从文言字词入手,挖掘字词本身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使之与文章的解析融合在一起,让学生们爱上文言字词本身的美,进而爱上文言文的美,主动学习文言文。


  一.形训——以形说义


  汉字是表意文字,字形与字义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字形掌握字词的本义与引申义。结合字形进行分析教学,则我们可以采用形训的方式,即通过对字的形体结构的分析来寻求解释词义的释词方法。


  比如在《荆轲刺秦王》一文中,荆轲刺杀秦王失败后,“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得报太子也。’”讲到“箕踞”时,可以通过对会意字“坐”的小篆和楷书的字体进行分析,得出“坐”的本义为两个人面对面的相向而坐在土上。接着通过古人坐的姿势讲解“坐”“跪”“跽”三个字的意义,向学生们展现中国古人坐的各种姿势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明确“箕踞”的姿势是两脚张开像个箕一样坐在地上。这是一个随意而不雅的坐姿。荆轲此时已经身受重伤,只能“箕踞”而坐,但却“倚柱而笑”,大骂秦王,可见荆轲已经视死如归。由此,学生可以感受到荆轲刺秦的决心。


  此外,文言文的写作年代久远,有些字词的本义到了今日已经不再普遍使用,与今义有较大的差别,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分析文言字词的字形结构,探求字词的本义及其引申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受文言字词的源流变化。


  比如《鸿门宴》一文,文中“沛公军霸上”中的“军”字,一般通用的意义是“军队”,但在此处的意义是“驻扎”,意即“刘邦驻扎在霸上”。“驻扎”与“军队”的意义差别较大,《说文解字》中对于“军”的解释是:“军,圜围也。四千人为军。从车,从包省。车,兵车也。”由此可知,“军”的本义为包围,是一个动词。而把兵车围成圈时,就是表示军队要驻扎下来的意思,所以“军”引申有驻军的意思,军队义又是从驻军的意思引申出来的。教师在讲“军”时就可以运用运用形训法,向学生分析“军”字的字形结构,使学生掌握其本义及引申义。


  形训可以激发学生对于汉字的学习兴趣,同时为枯燥乏味的课堂增添乐趣,吸引学生注意力,不失为文言教学的好办法。


  二.义训——字义分析


  结合字义进行分析教学,则我们可以采用义训的方式。义训是汉语释词使用最普遍的一种训诂法。由于文言字词意义在字词的演变发展中有所变化,并且字词意义又有多种方式的联系,所以义训被分为多种方法,比如同义相训、互训、递训、反义相训等。其中最适合中学教学的是互训。互训就是使用意义相同的字词相互训释。


  在文言文中,有大量的對比、排比、对偶的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可以帮助作者铺陈叙述,反复描写强调同一件事。因此,文言文教学中遇到铺陈手法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结构相同、意思相近或相反的句子,用已经知道的文言字词去解释不懂的文言字词。


  如《过秦论》中,“于是六国之士......之属为之谋,......之徒通其意,......之伦制其兵。”通过观察可以得知这是一个排比的句式,因此,“之属”、“之徒”、“之伦”是相互对应,意义相同的,通过“之属”可以推断出“之徒”、“之伦”也是“这一类人”的意思。


  同样《过秦论》中的“追亡逐北”一句,词中的“追亡”与“逐北”的结构都是动宾结构,“追”和“逐”意义一致,因此我们可以推断“亡”和“北”的含义相同或者相近,可以利用“亡”来理解“北”的含义,两者都是逃兵的意思。


  用义训的方式,学生可以在阅读新的文言文章时,自己根据句子判断词义,减少阅读障碍,克服文言文理解困难的问题。


  三.巧用形训义训


  在文言文教学中使用训诂学知识可以使学生深入了解文言字词的内涵,改善教学现状,但同时也应该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首先,要有选择性的讲解。在一节文言文课中,文言字词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而运用形训法去解释字词的本义,特别是讲解字词的引申义需要的时间很长,所以字词教学要有把握好时间,课前计划好哪些字词需要运用形训法讲解。其次,要把简化字还原成繁体字。由于现行汉字都是简化之后的字形,所以在分析字形时,需要把简化字还原到繁体字形进行分析,否则容易望文生义。


  我们只有考虑到这两个问题,才不会把文言文课上成训诂课,才不会在课上单纯地讲文言字词的发展历史,才能既让学生从字词的字形结构中理解字词的意义,又能丰富文言文课堂的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张俊昭.从文字学的角度看高中文言文字词教学[J].文化论坛,2013.6 

  2.左林霞.训诂学与中学语文字词教学[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12期. 

  3.许慎撰,徐铉校定.说文解字[M].中华书局,2013年版.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 林冰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