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中的不足与展望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0-05-21
  • 阅读量48次
  • 评分0
  • 0
  • 0

  摘要:《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高等教育是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富国战略的重要支撑,也是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大动力。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已成为当代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时代议题。世界一流学科是世界一流国家的重要品牌、核心竞争力和软实力。对于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文明的古老中国而言,虽然创造了辉煌的先发内生型的古代高等教育体系,但也经历了坎坷的后发外生型的近代高等教育变迁,建成一批中国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学科是中国人民百年来的重大梦想之一,也是建成世界高等教育中心助力中国“和平崛起”的重大举措,更是在“两个一百年”内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及建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核动力。


  關键词: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不足之处;展望分析


  作者:周琦文


  1引言


  高等教育学研究彰显中国特色,就必须坚持中国立场。不管国外如何看待高等教育学,我国始终坚持学科的立场,不断开拓创新,突出其学科性、科学性,重视理论体系的建构,这本身就是中国立场。在高等教育学学科的建设过程中,我们要立足于“中国立场”,不论是理论体系的建构还是研究方法的选择,都应该紧密结合共和国高等教育的实际,结合共和国的国情,这样研究出的结论才具有中国特色,才是中国的高等教育学。教育学学科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过分依赖他国的教育理论给中国教育实践带来不少的消极影响。


  2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中的不足原因分析


  2.1学科不足的制度分析


  高等教育学的制度性危机,指向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外部制度建设,来源于外部社会影响因素与该学科的匹配程度。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学在没有形成自身的知识体系之前,获得了国家的支持,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在我国高等教育学的诞生并不是由于内部知识系统的完善,而是为了满足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即使到了当今时代,其发展仍然严重依赖外部学科制度,就会“沉溺于现实需要以及受到过多外部力量的干预”。


  所以国家学科政策的调整,势必会影响其发展。如果这种制度性保障出现缺位,学科就会面临危机,即制度性危机。政府的干预在中国表现得更加明显,而高校缺乏自身的独立性和自主权,甚至有学者将政府比作高校的“保姆”。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在2016年,我国正式启动了“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这项新的战略战策要求各个大学“扎根中国大地,遵循教育规律,创造性地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之路。双一流”建设启动后,教育部对“不利于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规范文件进行了专项清理”。


  但由于“双一流”建设的资源分配模式是“学科捆绑式”,即按照各高校拥有的一流学科建设数量来倾斜分配资源。因此所有的双一流高校为了达到国家对于“高水平学科”的要求、获取国家的资源支撑,开始对可以预见的将来不能或不可能入围一流学科的弱势学科进行“外科手术式”调整,而在各个学科之中,作为软学科的高等教育学,必然成了各个高校的第一选择。更重要的是,撤掉这门学科不仅不会对高校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也能凸显优势学科,为学校争取“双一流学科”的名号。


  2.2高等教育学的内部因素


  打铁还需自身硬,高等教育学的学术性危机于其不符合传统经典学科的界定有直接的联系,即一个学科必须拥有不同于其它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如果高等教育学满足了这三个条件,则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危机将会不复存在;反之,如果高等教育学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高等教育学的危机将会一直存在。


  高等教育学的局限可以归结为以下方面:首先学科视域狭窄;其次不能像自然科学那样拥有严谨的学科理论体系;更重要的是高等教育学虽为一门应用性学科,但无法指导实践活动;高等教育的学术危机缘于其学术品性的缺失,学术品性是指一个学科所坚守的核心价值,当一门学科失去了自身的学术品性,也就失去了价值属性。


  2.3受到“有为才能有位”观念的支配


  有为即有用,是高校支持建设高等教育学的出发点,各个高校均对高等教育学“寄予厚望”,既希望它可以成为一门学科,能够立足现实问题总结发现高等教育规律从而协助国家或政府推进高等教育改革,而且要求高等教育学为高校自身的改革发展服务,并为提高本校教学质量、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素养做贡献。要想通过“工作研究”来服务学校各方面的改革和发展,研究者必须深入了解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获得大量详实的资料进行行动研究,而从事校本研究则会面临重重行政上的阻碍和限制,这就导致研究者无法获取有效的资料。于是很多研究者开始逃避责任,转向对政策的解读,但是我国对于政策的研究往往局限于文字解读,很少深入挖掘,导致政策研究和实际操作互相分离。


  另外,每个学校领导者都有一套自己的治理体系,几乎没有人会吸纳高等教育研究者所提供的建议。种种因素导致人们对高等教育学期望过高,而纷纷认为高等教育学“无用”,增加了被撤并的可能。


  3当前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发展展望与结论研究


  从辩证法的角度来讲,高等教育学在40年里经历了萌芽、初创、深化、成熟等阶段,而学科发展的每一阶段都伴随着矛盾,即使同一阶段的不同方面也会存在着不同的矛盾,但这些矛盾不仅仅会给高等教育学带来学科危机,也会帮助高等教育学不断发展。


  比如在学科初创时很多学者认为“高等教育学只是教育学的一个子学科,无需专门进行研究”,在这样的反对声中,潘懋元先生等第一代高等教育研究者另辟蹊径,选择走“群众化路线”,从教育学之外另拉了一支队伍,以各院校的高教研究所或高教研究室(以下统称“高教所”)为阵地创建了高等教育学。可以说学科危机与学科繁荣相伴随而存在,我们应当理性的看待高等教育学的危机,不盲目悲观、不过分乐观。


  在世界范围内,中国实行高等教育学科建制,在国外则以高等教育研究存在,这在过往的人类学科分类建设实践中还从未有过。潘懋元先生等用超凡的勇气探索和突破教育学科建设的藩篱,后人要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实践和发展高等教育学,强化其学科内涵、专业标准和课程体系建设、开创高等教育活动史等新分支领域并构建新方法论。


  4结语


  总体来看应用研究占了上风。因为实践是第一性的,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高等教育学理论体系的建构也是立足实践的,失去实践依托的理论是空洞的、无价值的。但是,仅有实践的热情是不够的,学科建立与发展要立足实践,但又要高于实践,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是对具体的抽象。只有把理论研究和实践改革紧密结合起来,相得益彰,二者才能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