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 投稿Trix
  • 更新时间2015-10-09
  • 阅读量895次
  • 评分4
  • 78
  • 0

专题主持人: 黄国兴,耿红琴

专题策划人: 彭远红

主持人简介:黄国兴, 男,教授,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智能信息系统、数据挖掘等,cngxhuang@163.com;

耿红琴,女,教授,黄淮学院信息工程学院院长,研究方向为数据安全、计算机网络,ghq3139@126.com。

近年来,地方高等学校转型提升的呼声日益高涨,社会要求高等教育向现代生产服务一线提供既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又接受了系统技能训练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特别是产业链高端的技术技能人才。应用技术型高校应运而生。作为应用性极强的信息技术相关专业如何转型也引起了各方人士的关注。实际上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说说容易,做起来却又有相当难度。多年养成的教育思想观念怎样改变?学科专业怎样与地方产业衔接?教学计划怎样适应企业需求?教学计划对应的应用型课程怎样建设?能适应应用型教学要求的师资如何培养?应用型实验、实训平台怎样搭建???诸如此类的问题和困惑摆在每一所学校的面前。黄淮学院这几年在转型提升过程中积累了经验,他们的经验可能对解决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中的问题与困惑有所启发。《计算机教育》组织本期专题正是为了提供化解这些问题的对策。

黄淮学院首先在学校层面做了顶层设计,提出完成从传统学校管理向现代应用技术大学管理、从封闭式办学向开放式办学、从传统知识本位的学科教育向能力本位的专业教育“三个转型”;实现办学基本条件、内涵建设水平、人才培养质量、服务社会能力“四个提升”的总体发展思路。信息工程学院中的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等专业都是学校转型提升中重点发展的专业,他们制订了“以能力为导向、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新课程体系;提出了师资队伍由“专”到“通”、由“动口”到“动手”、由“我看你做”到“看我做、跟我做”的提升通道;对教师实行“一人一策”“一事一议”的“土政策”解决现有教师参与转型提升中情况各异的矛盾;在校内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园,构建了“学校—园区—企业”3类实训实习基地,积极为学生创造各种条件促使学生成才。这些成功经验的背后是学校、学院、教师大量的付出,《计算机教育》希望这些经验能为地方应用型高校转型提供良好的借鉴。

2014年4月25日,178所高等学校聚集驻马店,共同探讨“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并发表了“驻马店共识”。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会上表示,正是由于黄淮学院的创新实践,才诞生了今天中国教育的“达沃斯”论坛——驻马店论坛。黄淮学院“升本”刚刚10年,但是走出了一条产教融合、率先转型的路子,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祝愿黄淮学院在新的一年里能有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