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探索

  • 投稿鼎天
  • 更新时间2015-09-07
  • 阅读量696次
  • 评分4
  • 14
  • 0

马明娟

(上海工商信息学校上海201700)

摘要: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避免了传统教学理论与实践分离的弊病,充分体现了现代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笔者对中等职业学校数控专业的“数控铣床加工”课程展开理实一体化教学探索和实践,旨在以真实的产品为教学载体,整合相应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同时深化校企合作,推进教师“双师”素质的提高。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工作过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数控铣床加工;实施过程;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2-0099-03

在上海新一轮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校数控专业从2006年开始,打破学科边界,整合知识和技能,进行了学习领域型课程的设计和开发。2010年,数控专业开始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探索和实践。

笔者经过近两年的实践和研究,在“数控铣床加工”课堂教学中,尝试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工作情境,以典型的、真实的产品作为教学载体,按照工作过程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理论依据

根据不来梅大学技术与教育研究所以劳耐尔(Rauner)教授为首的职业教育学专家的研究,所谓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所以,工作过程的意义在于“一个职业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职业,是因为它具有特殊的工作过程,即在工作的方式、内容、方法、组织以及工具的历史发展方面有它自身的独到之处”。

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理论依据来自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职业教育中,它表现为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对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培养进行合理整合,融为一体。理实一体化的教学为学生营造了一种“职业角色”的情境,符合当代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特点。

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教学过程

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就是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在教学中采取以学生为中心、按照工作过程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序化,将学习领域细化成具体的学习情境进行教学的过程。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过程:导人情境,明确任务→分析任务→实施任务→评价任务→总结任务。整个过程,遵循产品生产加工的过程,也就是遵循数控技术人员从工艺分析、程序编制、零件加工、到零件检测的工作过程。现以笔者2012年参加上海市中职校第六届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的课堂教学过程为例展开论述。

导人情境,明确任务 “数控铣床机床实训项目3:学校数控实训中心接到学校某校企合作公司型号为EDS-210A的壳体下端盖的数控铣削加工的订单。(接单的半成品尺寸为64x50xl0)具体零件图如图1所示,请同学们制定工艺,完成零件的单件加工和批量生产。”这样,在此阶段明确任务的同时,也为学生创设了真实的工作情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责任心。

分析任务在分析任务阶段,教师结合上海市《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标准》、上海市职业技能鉴定数控铣工中级工(四级)的要求、学校所在区域的数控企业用工需求调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技能水平,结合三维教学目标的要求,提出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进一步理解刀具半径补偿在数控铣床轮廓加工中的作用。(2)技能目标:能熟练利用刀具半径补偿控制零件内、外轮廓尺寸精度;能利用百分表测量加工深度:能修改程序控制深度方向尺寸精度。(3)情感目标:培养质量意识,体会数控加工中精益求精的精神,提升职业素养。同时,根据“最近发展区”的原理,结合学生知识和技能水平,提供“如何修改刀补来控制尺寸精度”的flash动画和“利用百分表测量深度”的视频等学习资源,保证学生能顺利实施任务。

实施任务实施任务阶段,学生分组制定工艺,编制并校验程序,进入零件单件加工阶段。教师巡回指导,对操作中有困难的小组提供帮助,必要时现场演示,并注意发现学生操作过程中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提炼有效教学资源。同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充分关注操作规范和安全,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评价任务在评价任务阶段,将企业用于质量检验的《QCI程表》(如表1所示)引入教学中,学生担任质检员,组内互相检测。教师巡视、抽检,了解学生完成情况。教师引导学生借助《工作过程自评表》(如表2所示)反思自己的工作过程是否做到了规范操作和安全操作,建立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并重的评价体系,努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总结任务各学生小组对零件的完成情况进行反馈。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操作过程,总结这节课学到的内容,分享在操作过程中的经验,并对生产加工的单件生产和批量生产做适当拓展,使所有学生的能力都得到提升。

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选用真实产品作为教学载体,按照产品的加工过程设计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实战状态下,对学生展开知识和技能训练在“数控铣床加工”这门课程中,笔者结合上海市《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标准》、上海市职业技能鉴定数控铣工中级工(四级)的要求、区域数控企业的用工需求调研结果,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技能水平,共选用了7个真实的产品作为教学载体,形成了涵盖数控铣床中级工(四级)水平的,难度呈现螺旋上升的产品加工案例集。例如,铝制上套(WN-TXG-A-06)的数控铣削加工、铸铁真空泵中壁的数控铣削加工、EDS-210A壳体下端盖的数控铣削加工等。为了解决生产与教学之间的矛盾,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不影响产品加工工艺和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对有些零件的尺寸精度进行了项目设计,以便能让学生在实战状态下,更好地掌握技能、理解知识。

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理念编写校本讲义、准备教学资源,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数控教研组的教师尝试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理念,梳理校企合作的资料和经验,选择合适的产品形成加工案例,按照产品加工流程重构教学内容,校企合作开发校本讲义《数控铣床加工案例集》和配套教学资源库(操作视频、PPT、电子教案、学生实训手册等等),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

改变传统评价方法,积极引入企业质量评价方式,结果性、过程性评价并重将企业用于质量控制的《QC工程表》作为检验学生操作结果的评价方式,让制造类企业注重质量的企业文化深入学生心中。用《工作过程自评表》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工作习惯、工作态度和工作纪律,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实训设备、理实一体化教室的配合使用,相得益彰上课的场所选在学校数控实训中心数控铣床加工区域,旁边配有交互式智能电子平板的一体化教室,为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训提供了条件。

教学效果分析

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在“数控铣床加工”课程教学中取得很令人满意的成效。

搭建了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的交流平台.校企合作趋势良好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从产品案例的选择、知识和技能的整合到引入企业质量评价方式的过程,始终存在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的深入合作。企业在参与合作的过程中,也对这种教学方式下培养的学生寄予较高的希望,使校企合作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效果良好两年来,数控铣床中级工职业技能鉴定通过率一直超过市平均通过率20个百分点左右。学生的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有较大提升,实习期间能很快适应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很大提高。

激发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热情,“双师型”水平不断提高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需要教师既能实际操作,又能理论讲授,对教师的要求提高很多,这也激发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热情。同时,与企业行业专家、一线工程师交流研讨的过程也提升了教师的“双师”素质水平。

总之,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主线,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职业教育教学要求,值得我们进一步实践和研究。

(责任编辑:谢良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