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新澄净,丽而不秾——谢胱五言山水诗佳句特色赏析

  • 投稿猪小
  • 更新时间2015-09-21
  • 阅读量289次
  • 评分4
  • 45
  • 0

杨花[山东师范大学, 济南250014]

摘要:谢朓字玄晖,南朝齐著名文士,出身望族,“少好学,有美名,文章清丽”,诗才出众,情感细腻敏锐。在王权交替更迭的复杂政治环境中,谢朓寄情于山水,在任职期间创造出诸多清丽圆转、明亮可爱的五言诗句,成为继山水名家谢灵运与鲍照之后成就最高的南朝诗人,诗作风格影响到其后的梁、陈、隋、唐等各时期一大批文人的诗歌创作。本文对谢胱五言山水佳句所塑造的“清新澄净,丽而不裱”的境界进行探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谢朓 五言山水诗 清新澄净 丽而不秾

南朝齐钟嵘在著《诗品》时,将谢朓列入了中品,认为稍逊于上品诸人,但对其诗中部分章、句的评价相当之高,给予其诗的评价为“一章之中,自有玉石。奇章秀句,往往警遒。足使叔源失步,明远变色”。笔者在阅读《谢宣城集校注》一书时,随手摘录了自己欣赏的一些山水五言诗佳句,在重读这些佳句时,被其中所营造的“清新澄净,丽而不秾”的境界深深地吸引,于是本文在简单介绍其山水诗创作的相关情况后,结合对此类诗句的鉴赏,详细分析了这一境界在其诗中的具体表现。

一、玄晖山水诗创作情况

自南朝宋谢灵运将自然山水之美引入诗歌中后,南朝诗人对这一题材进行了诸多的尝试。玄晖开始山水诗歌的创作,便缘起于谢灵运。他在继承谢灵运山水诗之清新、细致的基础上,进一步将玄理融入到对于山水的观照中,使得其笔下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皆有了既纯粹又深邃的姿态。后世的研究者虽对玄晖在山水诗中融入过多的玄理而有所不满,但大体上皆十分认同其诗歌中渗透的情景兼备的意趣,认为其创作极大地推动了后世山水诗及永明体诗歌的发展。

作为永明体代表诗人,在永明初期,谢朓便有类似“远树暖阡阡,生烟纷漠漠。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游东田》)等清丽优美的山水诗作。之后,在西邸时,谢朓与沈约等人进行诗歌唱和,针对创作艺术相互切磋,文学素养逐渐提高,佳作稍有增多,但因其诗作主要为应和之作,《咏风》《咏竹》等描摹景物的作品虽略含寄托,却多缺乏韵致,像木头美人,少动人之处。

谢胱山水诗的名篇集中出现于他任职宣城太守时。这一时期,他已经历过遭谗被害、羁旅游宦、职场失意等现实,人生阅历日渐丰富,情感积淀加深。而且,他在认清政治现实之后,抽出大量的时间去游览山水,为名篇佳句的写作提供了颇多的素材与灵感。在这一阶段,他不仅创造出被李白在《金陵城西楼月下吟》中赞誉为“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名句的“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还写出了富含感情的“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等作品。

总之,纵观玄晖一生的创作,始终能够看到自然山水景物的映像,而其所观所写的五言山水诗佳句,诚可用归庄在《王太冲(蕉雨亭诗)序》中所言“山川物色之明秀佳丽,无不入其奇怀。名章迥句,遂能惊人也”进行评判。

二、诗中所塑造的艺术境界

1.清新澄净。笔者认为所谓清新澄净,一在于清与澄。清,必须要有水,水至,诗歌则获得了鲜活的生命;澄,所绘为静景,一目望去,却有一尾游鱼、一波涟漪、一片落花之灵动的境界。二在于新及净。触觉所至之处需可爱如一阵清风、一场春雨、一缕清音,境界平和、干净、清新透彻,使读者之眼睛真正成为心灵之窗,凡是目光所到之处,则心窍洞开,灵魂轻快愉悦。笔者阅读谢朓之五言自然山水诗,觉其不管在何种境况下,都可徜徉于自然之中,可安静细致地触探眼前之景,可徐缓地倾吐心生之情,自感其山水诗之佳句恰到好处地诠释了“清新澄净”这一特点。

雨是天之无根水,有生命,有灵气,代表着活泼盎然的生机,是清灵澄净的事物,可以灌溉万物生灵,亦可安抚人心,一阵雨水袭来,往往会使人感到欣喜。谢朓在诗中经常写到雨水,直接为其诗句创造出一种澄清之境。比如,《出下馆》中的“麦候始清和,凉雨销炎燠”,“麦候始清和”,农历四五月间暮春初夏之麦候时节,眼前所见是即将丰收的喜悦,但是,此时天气逐渐转为燠热,人心常处于烦闷躁动之中;“凉雨销炎燠”,一阵凉雨及时而至,是透彻干净、沁人心脾,可使人神清气爽的清凉。再如《观朝雨》中的“朔风吹飞雨,萧条江上来”,细细的丝雨在朔风的轻轻吹拂下,迎面飘扬而来,虽自有一种萧条冷冽之感,却干净清凉。这便是谢朓在五言诗中创造出的独特的澄清之境。

除雨水外,谢朓还写寒水、月露、清池等水景。如《出藩曲》所写“渺渺苍山色,沉沉寒水波”之寒水。山色之悠远苍茫,寒水之幽深冷清,一远一近,二者相伴随而至,安宁静寂之感顿时从心中升起。再如《新亭渚别范零陵云》所描摹“云去苍梧野,水还江汉流”之云水。飘云流水,碧野苍梧,是辽远孤寂却不失平和的景致,与友人相别之难舍、内心孤寂到平静的状态,悠然呈现。还有《酬王晋安》“稍稍枝早劲,涂涂露晚唏”以及《和王中丞闻琴》“凉风吹月露,圆景动清阴”的月露,凉风徐吹,树梢轻摇,夜露未唏,是一种圆转透明优雅又颇有些寒凉的近景,此景可观可赏,直如在目前。亦有“叶下凉风出,日隐清霞暮”(《临溪送别》)与“飒飒满池荷,修修荫窗竹”(《冬日晚郡事隙》)的清池以及修竹。风到之处,树叶、池荷、修竹轻动,晚霞清隐,飒飒之音,修修之貌,直如小儿穿梭玩耍于竹林,扰动一园静景之境况,别有一番清新可爱、干净宁幽的风味。

2.丽而不秾。施补华在《岘佣说诗》中评价谢胱日:“谢玄晖名句络绎,清丽居宗,虽不如魏、晋诸贤之厚,然较之阴铿、何逊、徐陵、庾信,骨干坚强多矣。”此外,《南齐书·谢胱传》中也说到玄晖“文章清丽”,之后,历代研究者逐步将“清丽”这一词语演绎成玄晖诗作的代表性艺术特色。笔者在阅读玄晖五言诗歌作品时,深深地有感于其山水诗作对于明亮色彩的处理与运用,认为将“清丽”用于评价玄晖山水诗尤为妥帖,提炼出了其“丽而不裱”的山水诗风格特点。笔者所谓“丽”是光线色彩之明亮,所谓“秾”是浓妆艳抹之厚腻,“丽而不秾”是淡妆下传递的干净、清新、雅致。

玄晖在描绘自然景物时,惯于使用明亮的色彩搭配成娇嫩的物景,塑造出清透的境界,使得读者甫一观览眼前便会有扑面而来的光明,胸膛自会不自觉地打开一扇大门,所有拥堵于内心的郁结乍然舒展开来。例如《登山曲》所写“天明开秀萼,蓝光媚碧堤。风荡翻莺乱,云行芳树低”。“天明”是清晨时从窗缝门隙间洒出的带着希望的和煦的光亮;“秀萼”是在晨风、夜露以及阳光的滋养下开出的颜色鲜艳的娇嫩花朵;蓝光、碧堤是湛蓝湛蓝的天空和碧绿碧绿的河堤传递的蓝与绿的对照;风吹、莺舞、云行、芳树轻摇是画面中徐缓悠然活动着的生命。玄晖将静的画面与动的生命相配合,勾勒出一幅色彩清新、流年静好、安静澄澈的动静皆宜的画面,读者在阅览时会顿觉心胸中被注入了一股甘泉,而避免了面对一潭死水之静或嘈杂喧闹之动所产生的厌倦感,这便是玄晖山水诗作“丽而不秾”的成因之一,即玄晖善于以动调静的色彩,使色彩活起来。

玄晖写作山水风光之诗歌,并不刻意地去寻找或者臆造景致,也不固守于对名山大川的描绘,他喜欢以身边的自然田野或生活之景作为对象,能够以细致入微的目光去感受身边的事物,使所写之诗歌获得随性、灵秀之美。比如《王孙游》中的“绿草蔓如丝,杂树红英发”。绿草与杂树、藤蔓与红英的搭配,是春天田野里不沾染任何人为气息的自然之美,有一股来自于自然界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使得颜色鲜丽、纤巧柔媚的景物获得了一种英气,从而避免了浓艳之味。其他类似诗句还有“芙蕖舞轻带,包笋出芳丛”(《曲池之水》)中纤枝轻摆的芙蕖、初露尖角的竹笋,以及“红药当阶翻,苍苔依砌上”(《直中书省》)围绕着台阶、砌石自顾自地生长的芍药及苍苔等,均姿态灼灼,若二八少女,灵动萦目。这些自然景物均是常人在生活中可见之景,无甚特别,然而一经玄晖之手,便成为了轻盈圆润的美景,吸引入们注目。

三、结语

谢朓之山水风光诗作,有送别之景,有行路之景,有游赏之景,有幽居之景,非是渊明惯写山水之神,亦非宣城特写景物之貌,但是其风神清韵均可以动人,逼真景致皆能够引人,如“望山白云里,望水平原外”(《后斋迥望》),神韵与景致完美结合,诚如刘熙载所言:“谢玄晖诗以情韵胜,虽才力不及明远,而语皆自然流出,同时亦未有其比。”玄晖在经历过政局的风云变幻之后,虽稍有失意惆怅之感,但并不妨碍其徜徉于山水之间,享受自然风景之美,因此,创造出了清新澄净、丽而不裱的自然风景胜境。清人陈祚明评价玄晖诗作日:“天才既隽,宏响斯臻。斐然之姿,宣诸逸韵;轻清和婉,佳句可庚……寓目之际,林木山川,能役字使形,稍增隽致。”此诚乃佳评也。

作 者:杨花,山东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先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编 辑:康慧 E-mail:kanghuixx@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