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继承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投稿雨人
  • 更新时间2016-03-31
  • 阅读量896次
  • 评分4
  • 90
  • 0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是当今的一个热点。近年来,许多理论界人士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讨和研究。要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毋庸置疑,首先应该很好地研究一下马克思主义所主张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究竟是什么。研究这个问题,必须依据马克思恩格斯本人的经典论述,分析他们一生对社会主义社会所坚持的基本理念。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离不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造。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所要培育和践行的核心价值观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立足本国传统与面向世界相结合的产物。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继承;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1-0042-0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是当今的一个热点。近年来,许多理论界人士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讨和研究。要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毋庸置疑,首先应该很好地研究一下马克思主义所主张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究竟是什么。研究这个问题,必须依据马克思恩格斯本人的经典论述,分析他们一生对社会主义社会所坚持的基本理念。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离不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造。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所要培育和践行的核心价值观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立足本国传统与面向世界相结合的产物。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综合体现,集中反映着社会成员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思想观念及道德准则,它影响着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同时也是引领社会发展的一面精神旗帜。 
  中华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来源之一,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中华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三个倡导”,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领域沉淀下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是寄托灵魂、激发民族创新的智慧源泉。 
  中华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已经完全渗透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从国家、社会、公民等三个层面来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在一定程度上回顾并温习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对于家、国、天下的阐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等中华传统的古诗句无不体现了家、国、天下的传统文化。在今天积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背景下,将现代文明与传统的中华文化相结合,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能积极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以现代化的形式出现的载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我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中被提出来,是基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将传统文化进行翻新,与现代生活实际相结合,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现状,提出适应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要求,成为现阶段社会进步的标准之一,来约束国家、社会、公民等不同的层面,中华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相同的理念和价值观是具有一定的文化渊源的。 
  纵观世界各国的发展,总结而出的经验就是: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源于自己国家、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而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蕴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道德规范准则,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虽然存有一些瑕疵,但更多的是至今仍然影响着全人类的优秀思想文化,它能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深厚土壤和精神源泉。海德格尔曾设想道:“是不是有朝一日一种‘思想’的一些古老的传统将在俄国和中国醒来,帮助人能够对技术世界有一种自由的关系呢?我们之中有谁竟可对此做出断言吗?”笔者认为,在中国醒来这个问题上,能够有力回答这一设想的,当属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是凝聚人心的向心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武器。然而,对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需要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做支撑。例如,《论语》里讲“四海之内皆兄弟”,《礼记》说“以天下为一家”,汉代推崇的仁义礼智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等,都彰显了传统文化中治国、修身、齐家的智慧和理念,这些都是不同意义上的中华传统文化的表现。具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众也积极倡导爱国精神,引导公民养成良好的习惯,爱岗敬业,奉献社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公民层面的要求。寻根问底,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爱岗敬业,奉献社会大概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春蝉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现代化的解读,这样的价值观念完全根植于整个中华传统文化中,为历代社会发展所借鉴,促进了社会进步,人类发展。 
  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源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充分汲取思想道德营养,结合时代要求加以延伸阐发,既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又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不断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精髓中吸取养分。 
  我们要牢牢把握好中国传统文化里边主流的治国理政价值观,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继承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首先,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这四个字最早见于《管子》,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讲的以人为本具有鲜明的特色,这个特色就是从西周以来,中国文化就向着一个新的方向发展,这就是中国人以人为本思想的最早起源。春秋后期战国时代,诸子百家的思想及处世态度,绝大多数都是以人为本的。只不过在强调以人为本的同时又有不同的发展方向,对人世的发展、协调、整理有不同的理念,在不同的理念下对以人为本进行多元化的解读,使其以人为本的思想原则在长期的社会管理及社会发展中占据主要地位。但在具体的社会发展中坚持人世优先,这是大家共同的想法。虽然我们今天强调人世,但依然要保留一份对更高存在的一种崇敬和神圣感。为什么中国古人在政治管理方面积累了很多智慧?是因为中国人很早就把主要的精力投放在人世的管理上。以人为本的重要内涵就是要以人世管理为主,在今天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过程中,依然要结合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思想内容,促进整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  其次,做到以德为本。以德为本的反面就是以刑治国,强调政令、刑罚的作用,忽视道德的作用,这是孔子反对的。孔子的思想是“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在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理念中,孔子的思想有很大影响,这就是以德为本,与今天我们提倡的以德治国的思想类似。传统文化理念中的以德为本是在以孔子为主的儒家思想中的重要内容,现代社会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所倡导的国家层面的内涵及价值观念,与德行息息相关,只有坚持以德为本,才能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再次,做到以民为本。《尚书》中已有“民为邦本”的思想,邦就是国,后来到了孟子有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样一种以民为本的思想,反映了我们中国古代主流的治国理政的重要方面。在具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中,以民为本的价值理念贯穿于整个国家层面的内涵中,社会主义国家承担起了以民为本的责任,为广大人民服务,关心人民的生活水平,积极为人民谋利益,谋发展,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促进社会进步。 
  最后,做到以合为本。这里的“合”就是强调统一性,从国家层面来看就是统一而不能分裂,最高的表现形式就是“天人合一”,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今天我们强调的价值观,讲中国人的理念,必须也有一个更高的视野。例如,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到的生态文明建设。我们现代社会在讲发展的同时,一定要考虑生态文明的建设、维护和涵养。这一点与我们古老的思想资源结合起来,就是讲天人合一,中国人都趋向于合,而不倾向于分,人与自然的统一,天人合一,多民族融合统一等也是一样,在政治上、治国理政方面都须有这样的认识和觉悟。现代社会发展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构建和谐发展的社会,提倡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社会,这些具体的社会改革理念都是从中华传统的文化中汲取养分,结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从而进行不同意义上的解读,使其形成完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指导整个社会的发展。 
  总之,在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过程中,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发展与现代社会相互碰撞,出现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表现。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层内涵,结合现代社会发展的特点,积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以促进社会发展。新的时代条件下,只有不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学习,才能不断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我们常说一句话,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那么这个信仰从何而来,就是从千百年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汲取和提炼中升华凝结而来。我们应该多增加一些有关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教育,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陶冶人民的情操,滋养我们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