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辅导员在贫困大学生心理疏导中的作用

  • 投稿小明
  • 更新时间2015-09-11
  • 阅读量1038次
  • 评分4
  • 46
  • 0

任颖

(广西科技大学医学院,广西柳州545005)

摘要: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贫困大学生的数量呈迅速增长的趋势。贫困生在心理上有先天弱势,作为大学生心理脱困的引导者,辅导员要扮演好这个角色,尽快帮助贫困大学生脱离心理困境。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高校;心理疏导;贫困大学生;辅导员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4)10-0029-02

近年来,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高校招生规模日益扩大,高校贫困大学生的数量也有了较大的增长。贫困大学生面对生活、学习、就业等方面的压力无法脱困,日积月累会加重他们的负担,甚至摧毁其心理防线。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工作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应义不容辞地肩负起引导贫困生摆脱心理负担的重要职责,帮助他们重建积极健康的心态,顺利完成学业。

一、贫困大学生的主要特点

所谓贫困生,是指生活及学习上无法得到保障的大学生。目前,我国仍有很大一部分地区处于落后贫穷状态,这里的学生缴纳不起学校规定的各项费用,甚至有的无法维持正常生活,只能靠业余打工拼凑生活费。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不像发达国家一样允许大学生半工半读。由于文化差异,我国的大学生独立性也不强,再加上家庭因素的影响,贫困生的数量逐年递增。贫困是把双刃剑,有的大学生面对贫困能积极应对,自强不息;但有的贫困大学生面对生活、学习的态度比较消极,经常怨天尤人,久而久之产生了认知、情绪、意志等心理活动的不良反应。马加爵案、复旦投毒案都是典型的心理变态案例。当我们对这些杀人凶手深入了解时才发现,其实他们就是普通的孩子,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样邪恶,只是因为贫困,性格比正常人孤僻、封闭和敏感,这值得引起社会的反思。当今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在逐渐加重,我们应该未雨绸缪,不要再出现马加爵式的学生,也不要再发生投毒案。贫困大学生大多较内向、敏感、自卑,不善于与人交往,自我调节能力差;但也有很多优秀的品质,如吃苦耐劳、独立性强、为人真诚等。

二、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一)因焦虑而变得压抑

焦虑是一种心理反应,过度焦虑会使人产生压抑情绪。贫困大学生交不起学费,生活费也比较拮据,同在一个屋檐下,看到其他同学出手阔绰,大手大脚,而自己却刻意限制生活花费,时常陷入窘态和焦虑。来自家庭的焦虑,来自生活费、学费的焦虑,来自学习成绩不理想的焦虑,种种焦虑交织在一起,使心理本来就脆弱的贫困大学生不堪重负,最终焦虑演变成压抑,变得与环境格格不入,与社会格格不入。

(二)因自卑而变得傲慢

自卑是一个人对自己不满或鄙视等否定的情感。贫困大学生的自卑更多地体现在生活、学习上,如“我来自农村,比不上城市里的同学”,“我是单亲家庭,比不上父母双全的同学”,“我生活困难,比不上富裕的同学”等等。种种不满在贫困生心里烙下不可磨灭的记忆,自卑感渐渐演变成傲慢的态度,不能接受别人的善意和帮助,对别人的无意之言也十分敏感。

(三)由嫉妒而变得虚荣

一些贫困生在进入大学以后,看到周围的许多同学穿名牌、拿高端手机而心生嫉妒,怕同学瞧不起,为了证明自己有钱,想尽办法弄钱请同学吃喝,之后自己过着十分贫困的生活。有的同学平时穿着体面,手机、电脑样样俱全,直到学校催交学费时才发现他是“贫困生”。因嫉妒变得虚荣,他们把父母的辛劳贬得一文不值,甚至认为自己投错了胎。

(四)由自闭而变得偏激

贫困大学生大多来自偏远农村,他们的社会经验和知识都远低于城市学生。在学校举行的一些活动中,他们的个人技能、社会知识明显慢上一拍,一些自卑的大学生选择默默地离开。有些贫困生猜疑心很重,看到别人背地里说话总觉得是在议论自己。他们自暴自弃,自我封闭,进而变得偏激,人生观、价值观扭曲。

三、辅导员在贫困生心理疏导中的作用

(一)全面做好贫困生的资助工作

贫困大学生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经济生活困难对贫困生的心理产生了重要影响,所以,辅导员首先要解决他们的实际生活问题,给予物质帮助和经济救助,缓解其生活上的压力。一要公平地做好助学金发放工作。目前,国家对贫困生资助力度较大,而且一些社会人士也频频向贫困生伸出援手,辅导员要以公平、公正的原则,根据贫困程度发放助学金。二要利用好奖学金。奖学金也是一笔不小的资金,辅导员应积极争取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让贫困生拿到更多的奖学金。三要帮助贫困大学生获得助学贷款。大部分高校都设有“绿色通道”,辅导员要充分利用国家的助学贷款体系,指导贫困生认真填写资料,争取让他们尽早拿到助学贷款,以免贻误学业。四要为贫困大学生开辟勤工助学渠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除资助之外,还要让贫困生学会自助生存之道,为他们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

(二)以赤诚之心关爱贫困大学生

辅导员的工作不仅仅是提供物质、生活上的帮助,还要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感化他们。辅导员要经常出入学生宿舍,了解贫困大学生的家庭情况与生活学习问题,凡能帮助他们的尽量给予帮助。还可以向舍友询问贫困生的情况,把握贫困生的思想动态,用关心的话语、肯定的眼神、鼓励的语气取得他们的信任。一旦贫困生把你当作朋友,就会敞开心扉地向你倾诉心中的苦闷,思想工作也就非常容易做了。此外,辅导员在掌握贫困生心态的同时,还要进行心理疏导,让学生多了解心理知识,能够意识到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然后再由辅导员适当点拨,达到理想的疏导效果。辅导员要鼓励贫困生多参加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多读相关书籍,从而调整到最佳心理状态,顺利完成学业。

(三)鼓励贫困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

贫困大学生面对的苦难比别人更多,但如果不能将此看成一笔财富,如果没有辅导员的帮助,他们有可能走向歧途。对此,辅导员要为贫困大学生制订激发自我效能的方案,改善他们的社交焦虑情况,使其从困境中走出来,敢于面对自我,迎接挑战,焕发全新的精神面貌,树立远大理想。另外,还要与毕业的优秀贫困生保持联系,让他们返校与贫困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增强贫困大学生的拼搏、奋斗精神,引导贫困生重新拟定职业规划。

(四)建设校园文化,营造和谐氛围

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为贫困生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可以使贫困生心情愉悦,进而缓解生活、学习、心理方面的压力。辅导员是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咨询师,要多鼓励他们参加学校、班级组织的群体活动,不管他们取得什么样的成绩,只要突破心理防线,积极去参加就是进步,就值得肯定。帮助贫困大学生树立消除自卑感的信心,在活动中找到自我,渐渐融化封闭的心灵。另外,辅导员要平等对待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注意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懂得换位思考,从而营造良好和谐的氛围,使贫困大学生体会到被认可的温暖。

总之,高校应该十分重视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高校辅导员应深入探索贫困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坚持思想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循序渐进地解决贫困生的心理问题,让他们拥有健康的身心。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魏荣,徐文静,贫困大学生的弱势心态及其矫正[J]教育探索,2013(6)

[2]邵霞琳,参与型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3(5)

[3]王涛,贫困大学生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J]学理论,2014(3)

[4]曾雅而,吴善添,宋迎秋,高校贫困生的心理现状分析与教育引导模式[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8)

[5]罗柯,高校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