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因改造焦虑引发严重心理问题的咨询报告

  • 投稿Su S
  • 更新时间2015-09-20
  • 阅读量865次
  • 评分4
  • 50
  • 0

朱 磊

(贵州省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

摘 要:求助者是一名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入所后,由于经常违反所规队纪,改造不顺利,出现焦虑情绪,食欲不振,睡不好觉。咨询师根据求助者的情况初步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采用合理情绪疗法,经过6次咨询,求助者的情绪、食欲、和睡眠都得到了有效地缓解。取得了较好的咨询效果。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焦虑情绪 严重心理问题 合理情绪疗法

一、一般资料

1、求助者的人口学资料

求助者廖某,男,1983年10月出生,汉族,小学文化程度,户籍所在地为贵州省贵阳市。2005年因吸毒在贵阳市三江劳动教养所劳动教养,2008年因吸毒在三江劳动教养所劳动教养。2014年因吸毒吸毒被公安机关决定强制隔离戒毒,2014年2月送中八强制隔离戒毒所执行强制隔离戒毒。

2、求助者的生活状况

该员居住在一个人口较复杂的地区,与邻居关系比较差。由于无业经常在街上和有过违法经历的混在一起,经常出入一些娱乐场所,但由于没有收入,有过偷盗行为。后由于好奇吸毒染上毒瘾。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一)主诉

最近三个月来,晚上睡不着,吃饭也不香,心里总是很烦躁。集中不了精力去做事;情绪很不稳定,认为是民警故意刁难,心情郁闷,情绪紧张,无法进行自己的正常改造生活,主动寻求心理帮助。

(二)个人陈述

求助者自述,自己是家里的独子,父母在自己三岁的时候就离婚了。父母离婚后,自己和母亲一起生活,但是由于母亲工作比较忙,无法照顾自己;只有把自己安排到外婆家,和外婆一起生活。外婆很爱护自己,什么事都将就自己。就算犯了错,有从不批评自己。母亲很少有时间来管自己,不管有什么事都只会给自己钱了事。读完小学,由于成绩不好,我很不想读书。外婆和母亲怕不同意,我会闹事,所以也只有将就我。不读书后,我一直在家无所事事,也很无聊,就到街上认识了一些混社会的人。在他们的带领下,我开始进入娱乐场所,也开始学会了吸毒。后来,因为吸毒的原因,我一直在劳教单位进进出出。

今年年初,我因为吸毒又被强制隔离戒毒被送到贵州省中八强制隔离戒毒所进行强制隔离戒毒。入所后,由于在这种单位呆过,所以没有其他强制隔离戒毒人员那么紧张,比较随意,第一天就违反了所规队纪被民警进行批评教育。为此我感到很不舒服,觉得自己又没犯什么大错,没必要这样小题大做。所以被民警批评后,我心里感到十分不舒服。但因为在这种特殊单位,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我只能有苦往肚里咽。民警针对自己也就算了,其他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也排挤自己,事事和自己对着干。为此我和他们多次发生冲突,有几次差点打起架来,关系很紧张。为此民警多次对我进行批评教育并罚分。可是这又不是我的错,为什么要批评处罚我。这让我心里从未有过的烦躁,也不再听从民警教育管理。由于多次多次顶撞民警,违反所规队纪,不服从管理,我入所第二个月就被延长强制隔离戒毒期限1个月。我为此找民警理论了几次,到都无果而终。为此我感到心里很郁闷,总是想不通自己又没有犯什么大错误,为什么会被延长强制隔离戒毒期限1个月。由于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自己心里总是装着这件事,白天吃不香饭,晚上睡不着觉,感到很焦虑。希望你能帮帮我,让我走出心中的“怪圈”。

三、观察和了解到的其它情况

(一)咨询师观察到的情况

来访者衣着整洁,回答问题有理有条,但情绪很低落,表情很沉闷,总是在抱怨自己不被别人理解和包容。

(二)求助者目前身、心、社会活动状态

1.生理状态:来访者无精神病史家族病史及相关躯体疾病史,最近一段时间晚上经常睡不着,感到身体乏力,经医院进行了身体检查,未发现有任何器质性病变。

2.精神状态:来访者意识清楚,对自己所处环境和时间等都有清楚认识。

3.社会活动状态:来访者上课不能专心听讲,在车间进行康复劳动时完不成车间额定任务,出现消极怠工现象。

(三)管教民警介绍情况

廖某入所以来,总是不服从管教,经常违反所规队纪,上课不专心听讲,在车间进行康复劳动总是完不成生产定额,消极怠工。自从来到中队后经常和其他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发生矛盾,有几次甚至动手推拉起来,和中队其他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关系十分紧张。民警多次对其进行批评教育,该员不仅不悔改,还多次多次顶撞民警,态度十分恶劣。还多次对民警说,既然大家都容不下他,针对他,他也不会让大家好过。由于批评教育无效,又不能够放任着不管他,中队全体民警研究决定呈报延长该员的强制隔离戒毒期限。

(四)其他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反应

廖某经常违反所规队纪,不服从管教,经常和其他人发生矛盾,甚至有时还动手打人,上课总是走神,老师讲课提问他总是一问三不知,在车间生产总是完不成自己的任务。看见民警对其他认错态度好的违纪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不罚分,就说民警总是针对他,不能够包容他。

(五)心理测验结果

结果显示总分175分,人际关系、焦虑因子分大于2分,考虑筛选阳性。特征为:焦虑、情绪不稳,人际关系敏感,睡不着觉,食欲不振。

2、通过SAS量表标准分60分(标准分分界值50分):说明有焦虑情绪;

3、通过SDS量表标准分52(标准分分界值53分):说明抑郁症状不明显;

四、评估与诊断

(一)诊断

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收集整理,该求助者收集到的资料和了解到的情况及主诉、个人陈述基本一致,他人反映与测验结果也与其相互印证,证明这些资料可靠性的,并据此作出初步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

(二)诊断依据

1.根据既往病史和体检,该求助者身体健康,其心理问题无器质性病变基础。

2.根据郭念峰教授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三原则,该求助者主客观世界统一,精神活动内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有自知力和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辑思维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性症状,可排除精神病。

3.求助者的内心冲突来源于现实的改造违纪问题。

4.不良情绪不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在相似的事件上出现了泛化现象。

5.持续时间三个月以上,不能自行化解、生理及社会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三)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郭念锋病与非病的三原则,求助者主客观世界统一,精神活动内在协调一致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人格相对稳定,知情意统一,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神经症相鉴别:神经症的心理冲突是变形的,与现实没有什么关系,不带明显的道德色彩。由于该求助者冲突与现实相连,涉及现实的改造处理问题,属于常形冲突,因此可以排除神经症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3、与一般心理问题相鉴别:一般心理问题是在近期发生的(1-2个月),内容尚未泛化,反应强度不太强烈的情绪问题,常能找到相应的原因。由于该求助者问题持续三个多月,情绪反应强烈,有泛化现象,社会功能明显受损,所以可以排除一般心理问题。

(四)、病因分析

根据咨询师与廖某的交谈和他人反映情况,初步分析廖某的心理症结所在:

1、生物学因素

廖某,男,31岁,经医院检查,未发现有身体疾病,故排除生物学原因。

2、社会学因素

廖某,由于父母离异,母亲没时间照管,一直与外婆生活在一起。由于外婆比较溺爱,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缺乏与人沟通,人际交往能力差。由于不爱读书,造成文化水平较低,对现实发生的事件缺乏客观分析,科学分析。特别是刚入所违纪即被民警批评教育,无法正确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错误和抵触情绪,造成了该员在改造上一错再错,最后被延期,看不到提前回归社会的希望。因此,造成了该员极大的心理负担,从而晚上睡不好觉,白天吃不香饭。

3、心理学因素

由于廖某存在不合理信念,故不能够正确面对自己的错误,不能客观认识自己存在的问题,造成了自身的负性情绪。由于长时间持有负性情绪,又不懂得情绪调节的方法。同时采取了不恰当的心理防御应对机制,造成了人际关系紧张,给自己带来了困扰。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经与来访者协商,确定以下的咨询目标:

(一)近期及具体目标

通过心理咨询使廖某恢复正常睡眠,改善情绪,能够与身边的人和睦相处,融入到中队学习和劳动的改造生活中。

(二)远期目标

使廖某端正改造态度,正确对待自己在改造中遇到的问题,恢复自信,促进心理健康。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一)主要咨询方法

根据来访者的文化水平和现实情况,决定采取合理情绪疗法对廖某进行心理疏导。

(二)基本原理

合理情绪疗法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埃利斯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其理论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困扰(C)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A),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内容(B)。因此要改变情绪困扰不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是应该改变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通常人们会认为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C)是直接由诱发性事件(A)引起的,即A引起了C,但合理情绪疗法却认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B—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有的信念、看法、解释才是引起人们的情绪及行为反应应直接的起因。

(三)阐明双方各自责任、权利与义务。

(四)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60分钟,共6次。

(五)根据相关文件规定,对其进行免费无偿服务。

七、咨询过程

(一)第一阶段第1次咨询(2014年3月16日)

咨询关系的建立阶段,咨询师与来访者建立信任的咨询关系,了解来访者的基本情况、症状与分析造成困扰的主要问题,商定咨询目标,制定实施方案,约定下一次的咨询时间。

1、礼貌接待廖某,使用礼貌语言使廖某感觉受到尊重,向其说明保密原则,打消来访者顾虑,确定求助者的求助内容。

部分咨询内容摘要:

来访者:差不多3个月了,晚上总是睡不着,心里很烦躁,吃饭也不香。

咨询师:我能够理解你的这种痛苦,经常睡眠不好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身心疲惫。

来访者:不知怎么搞的,刚来一个月就糊里糊涂地被延长强制隔离戒毒期限1个月。

咨询师:你是说你没犯错误就被延长强制隔离戒毒期限1个月吗?

来访者:不是说没犯错误,而是没有犯大的错误。而且也不完全是我的原因,他们都排挤我,不能够包容我,经常针对我,我才和他们发生矛盾的。而且管教民警总是有事没事批评我,心里真的很难受。

咨询师:你在家的时候,和家里人的关系也是如此吗?

来访者:怎么可能,家里人可疼我了,待我可好了。就算我犯错误,他们都不会怎么说我的,和他们关系可好了。

咨询师:那你能够告诉我为什么在中队和其他人的关系那么紧张吗?

来访者:刚入所时,我就违纪了,就被民警叫去批评教育。我又没犯什么大错误,说哪样嘛,有没什么大不了的。后来,由于其他强戒人员总是排挤我、针对我,我就和他们发生了几次矛盾。民警就经常叫我去谈话,批评教育我,说我不遵守纪律。又不是我的错,干嘛总是找我的麻烦嘛,真的没天理了。

2、咨询师运用真诚、共情。倾听。积极关注等方法技术与来访者建立相互信赖的咨询关系,用开放式提问。具体化技术收集廖某来咨询的目的和期望。

3、在咨询师的引导下,廖某有所放松,讲述了自己对改造的态度的认识和困扰自己的问题。

4、咨询师向廖某讲了一些情绪调控的方法,帮其改善现在的状况,与其商定好下一次咨询的时间。

咨询效果反馈:廖某的紧张情绪有所缓解,自述和咨询师完话后,心情有所好转,廖某表示愿意继续进行心理咨询,并表示会好好配合。

(二)第二阶段第二次咨询诊断评估阶段(2014年3月23日)

1、咨询师根据掌握和观察到的来访者情况,对其症状进行诊断,运用解释的技术,向来访者说明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原理和采用该疗法的原因。来访者能够接受合理情绪疗法的观点,赞同运用ABC理论对其心理问题的解释。

咨询师简要概述了上次的主要内容,并运用鼓励、积极关注等技术使廖某深入介绍成长史。

部分咨询过程摘要:

咨询师:你觉得你为什么会睡不着觉?

来访者:经常犯错误,被延长戒毒期限,造成情绪紧张,所以睡不着觉。

咨询师:真的吗,真的是因为自己被延期睡不着觉吗,还是因为对自己被延期有看法而睡不着。

来访者:不清楚,就是觉得心里很烦。

咨询师:我给你讲个故事吧。有两个关系很好的同学同时考入一所中学。在报到那天,由于路上堵车,两人报到就迟到了。结果两人同时被老师罚站。两人虽然觉的冤枉,但是还是去执行了。可是罚站后,有一个同学去找老师解释了迟到的原因,化解了和老师之间的矛盾。而另一个同学却认为老师不讲道理,从此对老师产生了抵触情绪,凡是这个老师的课就和老师作对,不认真听课。你猜结果怎样?

来访者:不知道

咨询师:那我告诉你吧,和老是化解矛盾的那个学生,经常不懂就去请教老师,成绩很快得到了提高。而产生抵触情绪的那个学生由于讨厌老师,就算不懂也情愿自己扛着不去问。结果一个最后考取了重点大学,另一个却名落孙山。你能够告诉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吗?

来访者:因为他们对老师的态度不同,造成对待老师的态度不同,从而学习不懂时就有了不同的处理方法。啃问老师的弥补了自身的不足,提高了成绩,最后考上重点大学;而抵触老师的不懂也不愿问造成漏洞越来越多,成绩越来越差自然名落孙山!

咨询师:事情是客观存在的,它本身不会让我们愉快或悲伤,而是看法和评估左右着我们的情绪和行为。同一件事,我们的看法不一样,我们的情绪和采用的行为也不一样,所以得到的结果也不一样。

来访者:看来使我们困扰的是我们的想法和看法,而不是问题本身。

2、廖某在咨询过程中情绪低落,咨询师及时运用情感反应技术进行适当鼓励,达到了较好的咨询效果。

3、咨询师说明了廖某的问题主要是由于自身的不合理信念引起的焦虑情绪,能够通过心理咨询解决。

咨询效果反馈:廖某心情较为放松,最近心情较之以前有所好转。

(三)第三阶段第3次咨询领悟阶段(2014年3月30日)

1、咨询师帮助来访者领悟合理情绪疗法的原理,使来访者认清自己对激发事件的不合理信念,以动摇来访者的不合理信念。从而达到让来访者对自己的问题以及所存在的问题与自身不合理信念关系的领悟。

2、咨询师通过分析廖某成长经历对其性格、归因方式和处理问题方式的影响,使廖某认识到使自己与民警和其他强戒人员关系不良的心理原因和社会原因。

部分咨询过程摘要:

咨询师:你认为民警是不是只会对你一个人严格?

来访者:是的,我和别人发生矛盾,他们总是要对我处罚重一点。

咨询师:你们中队只有你一个人被延长强制隔离戒毒期限了吗?

来访者:不是,还有其他人有被延长过得。

咨询师:哦,那他们为什么被延长呢?

来访者:有的是屡教不改,有的是出现重大违纪。

咨询师:看来你们中队也不仅只有你着延长嘛,有没被延长的吗?

来访者:有

咨询师:为什么他们不被延长呢?

来访者:可能是他们和民警关系好吧!

咨询师:真的是只有和民警关系好才不会被延长吗?

来访者:嗯,也不全是,也有因为自己表现好和很少违纪,认错态度好,没被处罚的。

咨询师:那你呢,为什么会被延长强制隔离戒毒期限呢?

来访者:这……

咨询效果反馈:廖某对自己以往的认知、情绪和行为有了新的认识,明白做人做事的许多道理,增强了解决自己问题,实现咨询目标的信心。

(四)第四阶段修通阶段(第四次咨询2014年4月6日第五次2014年4月13日)

这是本次咨询的主要阶段。咨询师综合运用“产婆术”及“黄金规则”与求助者的绝对化的要求、过分概括和糟糕至极不合理信念进行辩驳;运用合理情绪想象、布置家庭作业等技术,修正来访者原有的非理性观念,代之以合理信念。

部分咨询内容摘要:

来访者:被延长强制隔离戒毒期限了,看来是不能够提前出去了。

咨询师:是不是觉得自己特别倒霉?

来访者:是,来了一个月就被延长了强制隔离戒毒期限,你说倒霉不嘛!

咨询师:中队还有比你被处罚更重的人吗?

来访者:有呀。

咨询师:看来你也不是最惨的人嘛,现在还觉得自己是很惨吗?

来访者:还有一点,但是没觉得那么惨了。

咨询师:你回想一下,当你的情况出现变化时,自己当时是什么感觉?

来访者:感觉别人都在议论自己,看不起自己,躲着自己,做什么事情都无精打采,情绪很不稳定,心里很烦躁,爱和别人发生矛盾。

咨询师:比你延期更长的那些人,他们表现也和你一样吗?

来访者:没有,他们和其他人一样没什么区别。

咨询师:为什么他们没像你一样呢?

来访者:可能他们不在乎减期吧!

咨询师:你是说只有你一个人在乎减期吗,那他们都是两年多才出去的吗?

来访者:不是,他们都是争取到减期,奖惩折抵后,提前走的。

咨询师:看来他们也不是不在乎减期嘛。也就是说,你遇到的事情别人也遇到过,但是别人却没有想你一样感到苦恼,对吗?

来访者:对。

咨询师:看来让你苦恼的不是问题本身,而是你对事情的看法和态度。

来访者:嗯,可能吧。但是中队民警和其他强戒人员为什么不能够包容自己,谅解自己呢?

咨询师:你希望他们怎样包容和谅解你呢?

来访者:我希望他们能够尊重自己,关心自己,多理解自己,不要总是批评教育自己,排挤自己和自己计较。

咨询师:那你是不是也像你希望别人对你那样去对待别人呢?

来访者:哦……

咨询师:在你心里,是不是希望别人像你外婆那样对你呢?你有没有也像你外婆对你那样去对待别人呢?

来访者:是的,你说的有道理。

通过与来访者不合理信念的辩论,使来访者认识到自己的情况并没有那么糟糕,认识到不合理信念带给自己的不良后果,促使来访者改变不合理信念,代之合理的思维方式。

(五)巩固阶段(第六次咨询2014年4月20日)

咨询师一方面帮助求助者进一步摆脱原有不合理信念及思维方式,进一步强化新观念;另一面,指导求助者用新的思维方式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用正确的合理信念去对待改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适应改造环境。

八、咨询效果评估

经过6次的心理咨询,在廖某的主动配合和积极探索下,他的焦虑不良情绪有了较大的改变:

(一)求助者的自我评估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咨询,较之以前轻松了许多,也看到了自己存在的问题,和周边的人际关系较之以前有所好转,对民警的抵触情绪明显减轻,看到了改造的希望。

(二)周围人的评估

1、民警评估

该员较之以前有很大转变,面对批评教育时能够听进去了,改造态度明显比以前积极,已经能够完成车间额定任务。

2、其他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评估

近段时间开朗了,在脸上能看到笑容了,与其他强戒人员的关系比以前和睦多了,有时还会和别人开玩笑了。

(三)求助者心理测试评估

总减分率26.3%,大于25%,显示其主导症状焦虑情绪症状明显减轻。

2.SAS测试结果显示:SAS标准分为49分。SDS测试结果显示:SDS标准分为48分。

3.测试结果表明:该来访者的焦虑情绪得到明显改善,没有明显的焦虑和抑郁症状。

(四)症状改善程度

咨询结束后,求助者能够正常入睡,饮食恢复正常,改造态度较之以前积极,情绪趋于稳定。

(五)求助者社会功能恢复情况

求助者在咨询后能够融入到改造环境,上课能够专心听讲,在康复劳动时已经能够完成车间额定任务,能够理性对待民警在改造中的管理处罚问题,能主动与其他强戒人员沟通交流、和平相处。

(六)咨询师观察与评定

在咨询结束后,求助者基本上消除了自己心中存在的问题,融入到了中队的改造环境之中,心情愉快轻松,和他人能够和睦相处,能够以合理的信念看待改造中出现的问题,对改造生活有了积极乐观的态度,恢复了改造信心,树立了改造目标,实现了双方商定的咨询目标。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郭念锋主编,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民族出版社,2012.7

[2]郭念锋主编,心理咨询师(二级),民族出版社,2012.7

[3]郭念锋主编,心理咨询师(三级),民族出版社,2012.7

[4]林秉贤罪犯改造与心理矫治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