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心理辅导活动过程中的沉默

  • 投稿观明
  • 更新时间2016-02-25
  • 阅读量374次
  • 评分4
  • 64
  • 0
 沉默技术是指咨询过程中,因为某些因素,当事人因无法继续所谈的内容而沉默,咨询员因为知道某些重要的信息正在当事人的内心运转而允许当事人沉默,让谈话暂时停顿,并且在当事人沉默之后,询问当事人沉默时发生的事。在沉默时刻,虽然咨询员与当事人的外在互动暂时停下了,但就心理层面而言,咨询并没有中断,只是在沉默中进行着。咨询员在沉默时刻不是“不作为”,而是在仔细观察当事人非语言行为的变化,并且等待当事人开口表白。在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辅导者或学生也会出现沉默的状态,允许辅导者或学生适时、适度的沉默,也是心理辅导中一种重要的技术,可以给辅导活动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然而,在辅导活动实践中,部分辅导者却很不习惯沉默,尤其是当学生讲述的内容不符合自己的心理期待时,教师们常常会忍不住抛出自己的主观想法。学生也如此,当同学所谈内容和自己不一样时,他们经常会急于反驳,甚至不等当事人讲述完毕,就抢着发言。 
  在“作业来了”这节课中,我(辅导老师)适度地运用了沉默的技术,有一些观课的教师无法理解我的这种沉默,提出了疑问。我在这节心理辅导活动课中运用沉默技术,不是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谈话内容“听之任之”,而是一种积极的倾听,这种倾听在我的辅导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是表达了我对学生言行的尊重与接纳;二是我以此来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和想法;三是我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去反省自我,思考其成长的问题。接下来,结合心理剧辅导课“作业来了”活动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沉默,具体地谈谈沉默技术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中的作用。 
  一、教师的沉默 
  心理辅导课不同于一般的社交谈话,它要求辅导教师表现出大量的关注与倾听,幷少做逻辑分析、少说教,多认同学生的感受,但是认同不等于认可,不等于“不作为”,而是要多体验学生感受的真实性与合理性。换言之,它要求辅导教师首先置身于受导学生的境地当中(共情),然后再帮助其认清成长中的障碍,寻求自救自立的方法。这就要求辅导教师在辅导过程中多听少言,学会以适时、适度的沉默来传达对学生的关注和尊重,暗示或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想法。 
  我在心理剧辅导课“作业来了”活动过程中的沉默主要有暗示鼓励的功能。 
  在“作业来了”辅导活动课中,分享角色感受时,我请扮演老师的学生说说他在扮演教师这个角色过程中有什么感受。他说:“我觉得当教师很爽,可以给学生布置很多很多作业,批改作业时也只是对对答案,很轻松。”他的话音刚落,一部分学生忍不住点头赞同,他的话似乎一下子说到了好多学生的心坎儿上。当时,我的第一反应是:很想针对他的话,请孩子们讨论一下,教师布置作业、批改作业,真像他们想象得那样轻松吗?(课后也有好几个教师问我,明明学生说得不对,为什么我当时不加以引导。)那时,另一个念头也下意识地从我脑海里冒了出来:我这样做,至少要冒两个风险,一是很可能让学生敏感地意识到我不认可他的真实感受,想借着同学们的讨论来说服他;二是很有可能因此阻塞了学生的轻松畅谈、真实表达之路。同时,这个问题虽然跟辅导主题有关,但是和主题重点目标“引导学生探寻应对作业压力大的策略”关联却不怎么紧密,如果我们在此时质疑学生的这种感受,不但有些偏离辅导重点,而且很可能让学生觉得我是站在教师的立场上帮教师说话,进而使后面学生的发言会揣摩我的意愿,不敢、不愿说真话了。所以,我坚信我运用心理咨询中的沉默技术回应学生是合适的。我此时的沉默,不是对学生的讲话内容“不作为”,而是要达到暗示、鼓励学生继续说出自己真实感受的目的,也避免了我的教师角色带给学生的不安全感,让接下来的分享氛围更加开放、融洽、安全。我接着问:还有不同的感受吗?一个孩子说:“我觉得教师批改作业还是很辛苦的,我们做一份作业,教师要看几十份作业,教师还是比我们辛苦。”听到该学生的回答,我想我前面的“沉默”真的是“金”了。 
  二、学生的沉默 
  心理辅导专家苏关南指出:沉默可让学生有机会反省或检讨自己。沉默所代表的意思可能多过言语,虽是无声却胜有声。 
  在心理剧辅导课“作业来了”辅导活动中,在探寻应对作业压力的策略时,我让孩子们根据自己对作业压力感受到的程度来分组交流自己在遇到作业压力的时候是如何解决的,讨论应对作业压力的办法。孩子们有了“志趣相投者”,自然交流得更加欢畅了。在孩子们的分组交流结束后,我问:“刚才听了同学们的分享,面对作业压力,你有什么新的想法没有?”前一刻,或许孩子们还沉浸在自我的困扰中,经过刚才的一番交流,孩子们都从伙伴的经验中受到了启发,得到了新的解决办法,他们侃侃而谈。接着,我面向现场听课的教师,对孩子们说:“同学们,现在有个好时机,下面有你们的科任教师,你们有话想对他们说说吗?”刚才侃侃而谈的孩子们却都沉默了,此时,我明白孩子们的沉默,不是对我的谈话内容的反感,而是在积极准备。他们可能在心里说:我想对哪位老师说呢?我想对他说点什么呢?我有勇气对他说出我的心里话吗?……一秒、两秒、三秒……我平静地期待着、等待着……大约两分钟后,佳叶举手了,她跑到语文老师跟前,说:“老师,刚才您听到了我们内心的想法,知道了作业带给我们的压力。那么,以后在布置作业时,是不是可以考虑给我们减轻一点这方面的压力呢?”她的这一提问,博得了孩子们一阵热烈的掌声。当老师肯定了她的勇敢,认同了她的感受,并答应以后会重视同学们的建议后,她开心极了,一边连连说了几声“谢谢”,一边深深地向老师鞠了一躬。全班同学又一次鼓起了热烈的掌声。因此,在心理辅导过程中,当学生出现沉默时,辅导者要做的是: 
  1.不要怕辅导过程中出现沉默; 
  2.要区分思考性沉默和对抗性沉默; 
  3.要善于运用各种非言语的举动(微笑、亲切的注视等)来表达对学生停止讲话的理解和期盼;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代写教育教学论文和论文代写以及发表论文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4.要让学生感受到你在他沉默时并没有走神。 
  沉默,是心理辅导的重要技术之一,用之适当,可表达教师对学生深切的尊重和同感(共情)。学生的沉默分思考性沉默和对抗性沉默。思考性沉默代表学生正在思考刚刚的谈话;对抗性沉默是学生对辅导缺乏信任的表现,是对辅导的消极反应。辅导教师对此要善于区分,灵活处理。尤其对学生的对抗性沉默,要耐心等待,让学生有机会反省自己。 
  (作者单位:重庆市渝中区红岩小学,重庆,40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