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生活环境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 投稿令狐
  • 更新时间2018-03-28
  • 阅读量342次
  • 评分4
  • 48
  • 0

  摘要:当代中小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近年来,屡次出现青少年因品行障碍或人格障碍做出一些违法事情的新闻报道,究其原因,主要是家庭、学校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不够重视,对学生的心理问题疏导力度不够。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当更加重视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培养学生自信、合作、进取、抗挫、创新等现代人必备的心理特质,关注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生活环境


  国务院、教育部一系列“决定”及“意见”的出台,向我们传递着这样一个信息:对中小学生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下面笔者从自己的工作实践出发,谈谈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点体会。


  一、良好的家庭环境是有效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条件


  家庭环境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很大。一个温馨的家庭能让一个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家庭不仅是孩子幸福的港湾,也是成人心灵的港湾。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孩子健康心理素质形成的前提。因此,家长们应该主动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加强与孩子的交流沟通,以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道德观感染孩子。每个人的孩童时代都充满着好奇,因此,他们的内心世界存在着很大的可塑性和模仿性。在笔者执教的十几年里,从与众多孩子相处的经验得知,通常家庭和睦的孩子,他们往往以大胆活泼、天真无邪的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而由于家庭各种因素或特殊的家庭的孩子,多数表现出内向、孤僻、厌学、冷漠、叛逆等心理健康问题。2015年,笔者任教的六年级班级里就发生了一件很令人头疼的事。一位成绩、品行都相当优秀的女孩子,昨天的她还在学校里嘻嘻哈哈地笑着学习,今天的她却突然间眼神里没有了光彩,取而代之的是悲伤和厌恶。笔者知道事情一定非同寻常,从她的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来看,已经明显大不如前,作业不是欠交,就是偷工减料。往常考试成绩下降到90分她就开始紧张得不得了,而近几次的单元小测都是80几分,她居然我行我素,似乎完全与她无关。终于,笔者忍不住把她带到心理辅导室谈心。她告诉了笔者她的家庭变故:父母正闹离婚。事情真的很严重。但是,笔者知道这并不是三言两语能解决的事情,必须与家长进行沟通。自从那以后,笔者总是下意识地多关爱着她,直到她毕业,我们还保持着联系。


  虽然这只是个案,但却在这个孩子的身上,让我们看到了当她处在一个温暖、愉快的家庭里时,她的学习和生活是轻松自由,充满着美好的,心理是健康的。而当事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时,她的心理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她的生活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古人云:“子不教,父之过。”因此,家长要做孩子最好的心理医生。


  父母要对孩子观其颜、察其色,并采取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关心孩子的心理表现和心理变化,通过谈心、做朋友的方式与子女形成更密切的关系。父母不宜用高高在上的姿态,给孩子一种无形的压力。当遇到问题时,从解决问题着手,与孩子一起面对问题、分析问题,共同寻找解决的方法,从而消除孩子的心理障碍。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引导孩子正确看待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父母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段,有意识地选择适合孩子的故事、电影、电视、新闻片段,结合身边的见闻,分析情节中蕴含的道理,使他们看到现实社会真实的一面,提高他们经受困难和挫折的能力,发展他们的心理平衡感,增强心理承受能力。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品质。家长要有目标地创设能让孩子树立勇敢、坚韧、百折不挠解决问题的情景,从而使他们不但能尝试成功的喜悦,也能接受失败和挫折的痛苦,练就孩子遇事的心理调节能力。


  因此,父母要做到对孩子:疏其心,导其行,不但要及时帮助孩子排除心理障碍,还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让孩子成为经得起风雨的参天大树。


  二、学校环境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重视,学校教育已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战场。学校应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孩子面前,尽可能地体现“新颖、整洁、励志、健康向上”的风貌。把各种建筑物建造在绿化中,使学校成为舒适、温馨、激励人心的大教室,让绿色草坪、宽广的操场、幽静的图书室、干净整洁的教室等都成为孩子们修身养性的好场所。


  学校要通过开展各种艺术、文化、体育、科技和学习名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身心,达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融洽师生关系的目的,改善学生心理环境。学校校风、班风、教风、学风的“四风”建设,对学生的生理、心理、智力、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在良好的校风校貌环境中,学生的身心会得到良好的发展。良好的校风校貌也能为学校综合性心理健康教育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而教师自然而然是孩子在学校学习和生活中最佳的心理良医。


  首先,教师与学生应当处于一种相互尊重的平等地位。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好学生学习的楷模、典范。所以,我们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包括尊重他们的人格、隐私、劳动和成绩。切不可用讥讽的口吻批评犯了错或者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相反,更应当用多于其他学生的宽容和耐心帮助这些学生认识不足,改正缺点,激励他们积极向上。这是保证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


  其次,教师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绝不能有“私心”。这里的“私心”是指偏袒成绩优秀的学生。这是作为一名教师比较忌讳的。对学生要公平、公正,不能感情用事。这样才不会让学生产生扭曲的心理。


  第三,教師要做到“有错必改”“言出必行”。在与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教师偶尔也会犯些错误,这时要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郑重其事地面对错误,勇于承认,并认真改正,以此培养学生们正确对待是非的观念。另外,教师还要做到诚信。这就包括了方方面面,例如教师答应或应允学生们的事情,要在既定的时间内完成,不能食言。而在学生方面,最常见的就是对班上制定的一些规章制度的执行。约定的制度是学生们公认的,因此,要让学生们学会循规蹈矩,要做到“言出必行”,就要培养学生讲诚信,奖惩分明等良好的心理素质。


  第四,教师要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一旦发现学生心理健康方面有问题,一定要及时有效地帮助他们排除心理上的障碍,引导学生在校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学会包容与理解,与身边的人保持一种融洽的人际关系,这样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


  第五,学校应提倡利用各学科知识,加强渗透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康情绪,使学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这是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保证。


  三、社会环境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生活在一个和谐、友好的社会环境中,与生活在一个危险、动乱的世界里,心理都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变化。这是正常的。更何况小学生还是孩子,他们的心灵还不够坚强,还很脆弱,更需要给他们创造有利于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从而确保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使小学生的人格得到和谐发展,为适应未来的社会需要,在能力上和心理上做好准备,使他们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综上所述,学校应把家校、校社联盟作为长期的任务来抓,努力为每个学生创设良好的家庭、社会和学校心理环境。学校可以通过召开家长会,定期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向家长传授有利于孩子身心发展的常识,让家长们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离不开和睦、文明的家庭环境。教师还可以通过家访、电访,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跟踪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学校还应当集思广益,吸取来自各界友好人士的有利于学校和学生发展的建议和意见,共同把学校建设得更美好,从而保证每一个学生身心能够健康、快乐地发展。为了促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心理素质的培养尤为重要。因此,我们每个公民都有义务为学生们提供优质的环境,这是他们心理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且不可替代的先决条件。


  作者:李秋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