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停一下,彼此倾听

  • 投稿黎贝
  • 更新时间2015-10-21
  • 阅读量932次
  • 评分4
  • 25
  • 0

王琳

课前读文活动是我课堂上的一个惯例——每天一个学生走上讲台,将自己平常阅读课外读物时所喜欢的文章读给全班同学听,并发表见解,简单说说推荐理由,随后其他人畅谈感想。

这天,学生读了一篇文章《想想十年后的自己》,我顺势引导大家想想十年后的自己是什么样子。然而,一贯讨论热烈的学生都沉默着。我叫了一个平素发言积极、颇有见地的男生起来,他想了想,说得磕磕绊绊,最后他说: “我觉得‘十年后的自己’是很难想象的,现在的我们每天都在上课、写作业和考试里打滚,所过的生活都不是自己想要的,我想得比较多的是‘希望现在的自己是什么样’。

他的发言跟我预期的相去甚远,但直觉告诉我,学生的心里淤积了许多话,想说却无处可说。于是,我立即调整问题,改为“我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我所惧怕的又是什么?”

这一次,学生开始有所反应,随着一两个人说出他们心中的渴望与伤痛,又见我表现得乐意倾听、真挚诚恳,越来越多只小手举了起来,越来越多的心声想要诉说——

生一:平常我要是犯了什么错误,总想要瞒着我妈。因为我爸教训我一回,这事儿就完了,但要是我妈知道了,她会没完没了地唠叨。所以我希望,如果我有错,可以打我骂我,但请不要把一个错误记一辈子,有事没事就翻出来。

生二:每次考完试,大人们看到我糟糕的成绩,总是会说“你怎么考得这么差”“我咋生了你这么笨的娃”,我听了心里特别难受。其实,拿到成绩的时候,不用别人指责,我已经很难过、感觉很失败了,我是最大的“受害者”啊,虽然有错,但是心里的创伤也需要抚慰啊!

生三:爸妈常会说“供你吃、供你穿,啥都不用你操心,你到底还想怎么样”。其实他们不知道,压抑和没有自由让我想要逃离,爸妈确实给了我很好的物质生活条件,但我多希望他们能问问我、能关注一下我最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生四:我从上初中开始就有个习惯,喜欢周末和好朋友一起骑自行车,但是上了高中,时间明显不够用了,也就很少去了。上周六我骑着自行车出门买东西,特别想约朋友一起出来玩,想了想,唉,还有周记没写、卷子没做,算了,还是回家吧!如果时间能多一点儿,该有多好啊!

孩子们心里有那么多的话想要诉说,但是作为家长、作为老师,可能常常片面地把他们当成小孩子看待,觉得照顾好生活起居就可以了,学习成绩好、听话不惹事就可以了,不需要交流,或者根本找不到交流的方法和途径。因此,双方都感觉不被理解,也不快乐。

我想了想,也许书信正是一种适用于父母子女之间的优质的沟通方式。通过它,笔者可以充分全面地表达自我,读者能够平心静气地倾听对方。这不正是解决我眼前学生问题的方式吗?

我马上调整教学计划,借着学生的心门大开之际,让他们拿出纸笔来写《给父母的一封信》。这一次,我有小小的要求,没让他们完全自由发挥,而是将提纲列在了黑板上——

一、我心中最大的苦恼。

二、换位思考,我站在爸妈的立场上想一想,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三、我的错误之处。

四、我的小心愿。

学生们摊开本子,拿起笔刷刷地写了起来。不到一节课,一封信基本上全部完成。

我再次提出要求,今天的作业——晚上临睡前,悄悄把这封信放在爸妈的枕边。

这件事情过去了几天,很多学生欣喜地告诉我,他们有的收到了爸妈的回信,有的则是开诚布公地谈心,我也接到了一些家长的电话,无一例外都是开心的声音。沟通让他们明白了彼此心中的想法,打开心结,才能愉快地相处。

教育,不一定要急着赶路,有时停下来倾吐、倾听,也是一种风景。

(作者单位:陕西西安市西电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