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方案”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返

  • 投稿山羊
  • 更新时间2017-04-25
  • 阅读量568次
  • 评分4
  • 38
  • 0
【摘 要】自“05方案”实施以来,各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成效显著,但也还存在着以下问题:学校管理部门重发动轻资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重评价轻指导;学生重过程轻效果;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之间缺乏系统统筹。为解决这些问题,应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保障机制;加强对思想政治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训;规范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过程指导与评价;科学设置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容。【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 问题 对策

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先后颁布了《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司( 2005)5号)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教社司( 2005)9号)两个文件,明确规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效果。这一系列文件被简称为“ 05方案”,“ 05方案”从 2006级学生开始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普遍实施。

从“05方案”实施至今十余年来,其成效到底如何呢?通过笔者对湖南省部分高校的调查发现,自 2006年以来,各高校对实践教学重视程度稳步增加,不断探索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效果显著,但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第一,学校管理部门重发动轻资助。

自“05方案”实施后,各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重视程度稳步增加。调查显示, 80%的高校设立了独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集中管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和实践教学。每个学期,从校领导到思想政治理论课部,都很重视实践教学的前期发动工作,会召开专门的会议进行布署,期末也会对实践教学成效进行检查验收。但是,大部分学校在经费投入方面,并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在笔者调查过的学校中, 47%的学校没有设立专门的实践教学经费, 53%的学校虽有实践教学经费,但份额不足理论教学经费的五分之一。而实际上,实践教学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小组的指导,还需要学生走出课堂或校门,这些相比于理论教学,经费需要更多。结果由于经费的限制,该走出去的没有走出去,该举办的活动办不起来,最后学生随意弄个实践报告蒙混过关。

第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重评价轻指导。

绝大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教学都是采取大班制教学,一个课堂往往容纳一百甚至两百人以上,一个教师一个学期可能承担了几百人甚至上千人的教学任务。这在理论教学方面,勉强可行,但实践教学的组织远比课堂理论教学复杂,一个老师不可能同时指导这么多学生,因而大多数高校的做法是:教师把实践教学任务布置给学生,要求学生上交一个书面材料作为教师评分的依据,而过程中,教师则是缺席的。最终,当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检查时,看重的也是书面材料,而不是进行过程评价,这就导致了实践教学中没有“教”只有“学”,而实践教学本应该是“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践行的统一。” [1]

第三,学生重过程轻效果。

相对于理论教学,由于实践教学形式的多样性、趣味性,学生大多对之非常喜欢,因而都能积极参与,按要求完成任务,但大多数同学对实践教学的目的并不理解,只纯粹把它当作一项趣味活动来进行,比如:有的同学在观看反腐倡廉的教育视频时,看到的是奢侈品和高消费;有的同学在参观考察时,忙着自拍及与同学嬉戏;有的同学参加志愿者活动,仅仅是为了在自己的求职简历上有这么一个记录。这样的实践教学过程,没有触及学生的心灵,没有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更没有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因而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第四,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之间缺乏系统统筹。

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主干课程的设置本身具有系统性、逻辑性,因而,其实践教学的设置也应有系统性和逻辑性,但笔者调查发现, 90%以上的学校中都存在这样一个突出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各科为政,实践教学形式单一,各门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重复。比如:每门课程设置的实践教学内容都是参观考察、社会调查、社会服务这几项,参观考察只有那么一两个就近便利的实践教学基地,社会服务多是去当地养老院、福利院做义工,社会调查也只能就近调查大学生的相关问题,造成学生从大一时的兴趣盎然到大二、大三时的随便应付,有的同学甚至可以用一份实践报告来应付所有的课程的作业。

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出现的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采取措施:

第一,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保障机制。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一个包含着一系列矛盾和多种要素的复杂系统,需要多要素协同作用才能保证其顺利实施,因此,应当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具体如下:一是组织保障。通常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独立负责,没有专门的实践教学组织。而实际上,实践教学往往需要教务部门、学工部门、宣传部门、团委等机构的参与,但由于这些机构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平级,在缺乏上级管理机构协调的情况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无法得到它们的有效配合,因而,高校应设立专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管理机构,这个机构能够整合协调各个相关部门参与实践教学。二是经费保障。相对于课堂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组织需要更多的经费投入,因此,高校应设立实践教学专项资金,由实践教学管理机构统一管理,专款专用,加强监督,确保实践教学经费发挥最大的作用。三是基地保障。很多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之所以无法开展,是因为缺乏专门的实践教学基地,因而,高校要充分利用当地的实践教学资源,选择有代表性的、便于接待的社区、企业、乡镇、政府机关和福利机构等作为长期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本着合作共建、双向受益的原则,既有效利用当地优质教学资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服务,又发挥大学生的先锋模范作用和专业优势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第二,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训。

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要有这么两大来源:一部分是直接从高校毕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等专任教师;一部分是学校里面的行政人员和学生辅导员等兼职教师。专任教师大多拥有的是从学校到学校,从课堂到课堂的教育经历,“由校门到校门的‘纯学生身份出身’硕士、博士越来越多,他们或者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工作的经历不足,或者根本没有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实际工作的经历,缺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体验”, [2]因而在指导实践教学时心有余而力不足。兼职教师则由于本职任务繁重,没有较多的精力投入在耗时耗力的实践教学上面。“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是组织者,起主导作用,要真正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发挥作用,关键在教师。” [1]为了破解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足这个难题,必须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训。当前,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的培训,各级部门已经比较重视,但对实践教学的培训却不多见,因而,应该分级组织专门的实践教学培训。实践教学培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一是集中研讨,由中宣部、教育部或省教育工委召开实践教学研讨会,集思广益,总结各校实践教学经验和教训,探索建构完善的实践教学模式。二是典型示范,选择实践教学效果良好的高校作为典型进行推广,组织各高校实地考察学习。三是跟踪指导,采用先进带后进的方式,组织先进典型对落后高校进行结对指导。

第三,规范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过程指导与评价。

目前,各高校对实践教学重结果评价,轻过程指导。其原因于一是部分老师缺乏实践教学能力,这可以通过培训来提高;二是由于缺乏经费支撑与课时保障,老师不愿意也没有精力承担过多额外的工作任务,因此,很多实践教学过程处于“放羊”状态,最后老师凭着一份书面报告给个成绩了事。为解决这个问题,高校除了规范设置实践教学课时并纳入工作量核算,还要对教师的实践教学过程进行规范设置,比如,对于学生分组进行的社会调查,可在实践教学大纲中规定,老师跟学生见面讨论或网络交流不得少于三次;对于参观访问等活动,应在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老师的三大任务:前期布置安排、中期现场指导和后期引导学生总结反思;等等。并且,应明确规定,在对学生的实践教学进行成绩评定时,过程评分与结果评分各自的比重,并细化各项评分指标。

第四,科学设置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容。

目前,高校中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计划往往是由该课程的教研室主任单独制定出来的,“这样的做法有利于各课程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践教学,有利于教师个性化的实践教学设计,也有利于各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3]但这样做容易导致几门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重复,从而浪费了教学成本,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应统一制定总的计划和大纲,根据几门课程的不同内容、目标及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设置一个具有逻辑层次性和形式多样性的实践教学体系。比如:大一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近现代史纲要》这两门课程,可以设置观看教育视频、参观访问、听英模报告等实践教学形式,主要通过学生直接接触各种感性材料,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从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目标产生情感认同。大二开设《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和《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两门课程,可设置研究性学习、社会调查、讨论辩论、社会服务、制作海报出版物或搭建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等实践教学形式,通过学生自主进行思辨探究活动和创造性劳动认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目标并输出给社会。有了这样的总体设计之后,再制定分课程的实践教学计划,这样有效避免了各门课程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重复的现象,而且,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培养了学生不同层面的能力和素质,激发了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兴趣,从而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王向志 .”三式”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的运用 [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6(8):93.

 

[2]沈壮海 .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视野 [M].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5:323.

 

[3]唐云红 .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容易忽视的问题 [J].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4(5):139.

 

 

(作者单位:衡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资助项目”2017年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三模块’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17C36)。

作者简介:王利民(1976-),女,汉族,湖南衡阳人,衡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哲学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