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眼里的“猥琐”打哪儿来?

  • 投稿掌蘑
  • 更新时间2015-08-31
  • 阅读量282次
  • 评分4
  • 28
  • 0

孩子眼里的“猥琐”打哪儿来?

———黄齐超撰文指出:孩子的青春期教育很重要,若太迟,则容易在心理上造成困惑和苦恼。儿童节到来,不少家长会给孩子购买各种礼物,武汉市三医院一名女护士周莉却与一般家长不同,她给11岁的儿子送了一份特殊礼物———青春期性教育手册,可是儿子却认为:“妈妈好猥琐”。都说儿童的心灵是一张白纸,你涂什么就留下什么印记,周莉的儿子才11岁,却认为性是肮脏的,纯洁的心灵过早地被污染,不能不令人遗憾。好在周莉没有退缩,她巧妙地把性知识制作成PPT课件,图文并茂,吸引了孩子的注意,最终得到了认可。事情有了圆满的结局,然而,把性教育视为“猥琐”者绝非周莉儿子一人,谁给孩子的青春期性教育投下“猥琐”的印记呢?在笔者看来,是一些做父母的没有摆正性教育的位置,谈性色变,视性为洪水猛兽,对早期的性教育遮遮掩掩,简单粗暴地回应孩子的好奇。正是我们做父母的给孩子的青春期性教育投下了“猥琐”的印记,这值得反思。

高考拜文庙,拜错了对象

———纪鹏撰文指出:高考前夕,辽宁各地文庙迎来了诸多祭拜的考生,以求在考试中金榜题名。不少考生手持写着祝词的香烛,走过状元桥,进入庙中焚香,面对孔子雕像顶礼膜拜。拜孔庙求金榜题名,从成因来看,有考生及其家长图吉利、博彩头的美好愿望,亦有减轻压力、寻求精神寄托的心理。辩证来看,考生的个人行为本无可厚非,但年年高考年年拜,扎堆拜文庙反映了社会上流行的功利主义教育观,此种观点与教育本质是背道而驰的。一言蔽之,考生及其家长真正该拜的不该是文庙,而是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理性的应考心态。与其让孩子拜文庙,不如让其从小埋下远大志向,并为之而努力,要知道任何时候求人都不如求自己。

“砸宝马救孩子”:应由法律保障儿童合法权益

———近日,一则母亲误将孩子锁在宝马车内,面对不停哭闹的孩子,却因心疼豪车,而拒绝围观群众砸车窗救孩子的报道引起了广泛关注。据悉,夏季,密闭的车厢内温度会迅速上升,最高可达80℃左右,被锁车内的孩子随时可能会有生命危险,而围观的群众虽然担心孩子的安全,却没有一人敢动手砸车窗救出孩子。对此,有专家认为,一方面,法律要充分保护儿童的合法权益,在儿童遇到危险时,旁人可以在合理范围内采取保护他人合法权益的方式救出孩子,在本案例中,围观群众就有权利采取砸车窗的方式救出孩子,而不用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此外,家长也应该给孩子灌输一些自救的知识,当孩子遇到危险时,知道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

《大圣归来》:触动心弦的国产动画

———国产动画电影《大圣归来》的上映,使人们无惧暴雨或酷暑,纷纷走进影院,只为一睹自己童年时心目中的英雄—齐天大圣。该片讲述的是已于五行山下寂寞沉潜五百年的孙悟空被儿时的唐僧———俗名江流儿的小和尚误打误撞地解除了封印,在相互陪伴的冒险之旅中找回初心,完成自我救赎的故事。

作为已经被用“烂”的西游题材,似乎孙悟空这个形象已经无法再让国人产生多大的兴趣了。但就在当下日本动漫、美国超级英雄横行的年代,一部《大圣归来》成功吸引住大众的眼球,并塑造出一个有情怀,有血肉的齐天大圣。

在豆瓣上,《大圣归来》的评分高达8.8分,其他同期高票房的明星商业片都只有4分多。不少人表示,这部电影确实戳中了他们的泪点,只看一次着实对不起创作人员的用心良苦。

校园手机管理:可疏不可堵

———近日,就读于河北某中学的高二女生离家出走,原因竟然是其父亲怕影响学习没收了她的手机。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无线上网设备的普及,学生的手机管理,已经成为了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不少学校怕手机的使用会使孩子分心,影响学习,采取了禁止学生带手机进入校园的管理方式,但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对此,有学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式:首先,家校联手,疏堵结合。

一个经过实践证明的比较好的做法是:学生想要带手机到学校,必须和家长一起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经学校审查同意后才允许。学生到校时,将手机关机,交给学校统一保管,放学后,再到保管室领取,严禁手机进入教学区和课堂。

其次,管放结合,落实制度。管,就要把制度、措施落到实处。放,就是加强自律意识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手机的诱惑面前始终保持“理性”,做到不役于人,不役于物。

只有真正让学生学会拒绝手机的诱惑,合理使用手机,才能真正使学校相关的管理制度得到落实。因此,落实学校的手机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与行为引导才是关键。

(以上部分信息选自《中国教育报》,并对原文有编辑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