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比机制不利于打造一流的教师团队

  • 投稿糖琴
  • 更新时间2015-08-31
  • 阅读量1017次
  • 评分4
  • 84
  • 0

康卫东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打造一流的教师团队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在教师队伍建设中,考核环节尤为关键,但目前沿用的评比机制已经明显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却仍被寄托着“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美好愿望,实在令人担忧。

原因之一:“评比”未必能产生真正的“名师”。且不说评比的标准是否科学合理,评比的过程是否公开透明,每年度的“评优评先”中,在定名额、定资格的前提下,经过量化打分、投票评选,少数几个在教学比武、学生考试、论文发表、学生竞赛等方面取得成绩的教师,被评为“名师…‘先进”,而其他大多数教师则只能旁观,遇到名额分配不均的时候j有的学校干脆平均分配、“轮流坐庄”。

深圳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指导意见》提出,新形势下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育人业绩观,坚持育人为本、立德树人,逐步建立“综合素养阳光评价”体系,全面提升学生在品德、身心、学习、创新、国际、审美、信息以及生活等八个方面的素养。对照指导意见,以往机械量化的评价方式明显存在重分数轻素质、重知识轻能力、重书本轻实践、重智育轻德育、重师能轻师德、重教师比赛轻学生成长的倾向,难以评出真正的“名师”。

原因之二:“名师”的帽子未必有利于“名师”的成长。由于评比常常有年龄限制,一些青年教师仅仅通过一次比赛就被罩上了“名师”的光环,很容易飘飘然继而被荣誉所压垮;有的“教而优则仕”,转而从事陌生的管理工作,不能扬其所长;还有的尝到当“名师”的甜头之后,开始将精力集中到名利之上,既荒废了业务,也荒废耽误了学生。

原因之三:依靠“评比”产生的“名师”未必就能带出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评比”的目的在于立标杆、树典型,而某些学校却在实行了绩效管理之后,照搬企业管理的经验对教师工作进行量化考核,并与工资待遇挂钩,却没考虑到教师的敬业精神和人格魅力无法量化;对学生的爱和对学生的长远影响更无法量化。因此,这样的“评比”产生的“名师”也难以带出一支真正优秀的教师团队。

2009年国务院下文要求逐批取消各级各类评比活动,并对中央机关和教育部门的“评比”采取“限期保留”的措施。但离开了“评比”这个指挥棒,我们靠什么来考核、评价并引领教师团队?

我认为,打造优秀的教师团队必须致力于团队精神的培育,实现教师个体利益与团体利益的统一,才能做到上下一条心、拧成一股绳。

一、营造民主氛围,构建优秀团队骨架

学校要改革用人机制,营造民主氛围;校长要有自己的办学理念,制定明确而又切合实际的长远目标和阶段目标,使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发展规划深入人心;管理人员要树立全局观念,强化服务意识,采取多种方式调动广大教师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各班要配备责任心强、具有敬业精神的骨干教师担任班主任,并充分赋予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权利;各部门要及时化解教师与学校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的矛盾,组织开展多种活动,帮助教师克服职业倦怠,增强凝聚力,减少“内耗”。

二、培育校园文化,打造教师精神家园

这里的校园文化不仅包括校园建筑、校园景观等物化形态的内容(显性文化),还包括学校整体的价值取向(隐性文化)。学校要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建立起全体教师认同的价值体系,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强化教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培养师生的家园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大力弘扬服从大局、互相信任、团结协作、共同成长的团队精神,形成学校特有的文化氛围。

三、创新评价机制,激励重心转向团队

我们要切实转变教育业绩观,重点建立“阳光评价”机制,科学公正地评价教师的育人业绩。具体要注重三个结合:一是个体评价与集体评价相结合,将激励的重心逐步转移到团队上来,扩大奖励面,提高奖励的公正性、有效性、发展性;二是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逐步增加定性评价的比重;三是学校评价与同行评价、教师自评、学生评价和家长评价相结合,关注教师的师德修养、敬业精神和服务意识。从制度上引导教师关注学校集体的利益和学生的长远发展,促进教师团队的健康成长。

四、搭建合作平台,实现资源有效利用

学校要积极为教师搭建合作的平台,提供合作的机会,营造合作的氛围,促进包括人力、物资、资金、信息在内的资源有效利用,避免因为沟通不畅而造成的资源浪费。要充分地发挥教师的专长,组织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合作活动,如专题合作(围绕某一主题、某一问题、某一课题展开)、学科合作(以学科组为主)、级组合作(年级内各科任之间)、综合合作(跨学科合作、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家校合作等,让教师在合作交流中取长补短、提高效率、体验成功。

五、改革培训模式,构建立体成长体系

要创新培训模式,构建多层次的教师培训体系,积极开展针对师德修养、教材研究、学情分析、课堂教学、作业设计、班队活动、教育技术等内容的专题培训,采取集中培训与个人阅读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模拟操作相结合、日常教学与总结反思相结合等方式,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六、强化科研意识,推进成果转化应用

教育科研对于教师反思教育教学行为、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我们要加大科研的力度,借科研促改革、借科研促成长,积极推广研究成果,让团队成员享受到教育科研带来的好处,从而激励教师进一步参与科研。

48年前,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通过实验发现了“皮格马利翁效应”,即对他人的期望会间接地产生巨大的效果。作为校长,如果也能够把全体教师都视为学校团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员,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价值追求,就一定能建立起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

(作者单位:广东深圳市宝安区西乡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