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小学英语教学不可或缺的养分

  • 投稿郝强
  • 更新时间2015-08-31
  • 阅读量216次
  • 评分4
  • 12
  • 0

朱环

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便是朗读对于学习的重要性所在。朗读不仅是理解、记忆、感知文本的重要途径,还是帮助学生锻炼口语表达能力的核心方式。因此,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小学阶段的外语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朗读在英语教学中的优势作用,引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响亮地读准每一个音,准确地定位文本的感情基调,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达到出之于口,又能人之于心的教学目的,让学生真正地喜欢上英语朗读,从而在潜移默化的语言实践过程中,逐步地提升学生的英语素养以及英语感知能力,为日后更加系统地英语学习奠定良好的语言基础。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充分地汲取朗读的有益养分,将其效能最优化,是笔者探究的主要问题。

一、强化指导,声声入耳

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朗读不仅仅是口语实践与阅读训练的有效途径,同时还是培养学生英语感知能力与英语语言素养的必由之路,可以说,它不仅仅是一种语言学习的途径,还是一门陶冶语言情操的艺术。由此,笔者以为,在英语朗读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朗读技巧的训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发准每一个音,读好每一个调,并启发学生置身于相应的语言情境,读出文本的原汁原味。

例如,笔者在教授牛津版小学英语4B Unit 4 Buying fruit这一单元时,由于本单元主要涉及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交际用语一买东西,由此,在朗读文本时,笔者主要是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找到口语交际的语感。如,在朗读本课主要句型“Can I help you? These or those?”时,笔者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出水果摊老板热情询问是否需要帮助的图片,引导学生在读这两句话时,要把疑问句的声调读到位,把老板热情、友善的语气表达出来。

二、活化形式,倡导体验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注意形式主要以无意注意为主,尤其是对于中低段的小学生而言,要求他们整堂课都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是不现实的。由此,笔者在朗读教学设计过程中,十分重视朗读形式的创新与变化,强调以灵活多变、开放有效的教学原则,帮助学生树立大声朗读的自信,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朗读体验中,感受英语语言的魅力。同时,笔者还尝试通过探究性的朗读活动,如班级朗读比赛、配乐诗朗诵、英语歌谣等来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的应用能力。

例如,在教授牛津版小学英语5B Unit 4 An English friend这一单元时,第二课时的英语教学中,除了组织学生以班级齐读、分组朗读的形式,巩固文本的朗读,同时,还有效利用教材中的英语歌谣A Letter for me,组织学生先以小组为单位,合力解决歌谣中不懂的单词,学会诵读歌谣。随后,组织学生跟随音乐的节奏尝试将诵读转化为歌唱,同时,在歌唱的过程中,加入适当的节拍,让歌谣变得更加立体。

三、回归评价,细嚼慢咽

心理学研究表明,由于小学生心理成熟水平的限制,他们往往会采取依赖的方式来获得进一步生活的知识和技能,但渴望受到表扬又是这个年纪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因此,笔者在英语朗读教学中,强调在读的过程中,不忘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体现激励,在实践过后,回归评价,引导学生仔细回顾自己的朗读表现,挖潜学生们的语言潜能,实现学生们的个性化发展。

在教授牛津版小学英语6A Unit 6 Holidays这一单元时,笔者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性的实践活动,活动中,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西方节日,如Christmas/Thanksgiving Day/ Easter/ Halloween等,每个小组以选择的节日为主题,设计一个英语朗诵展示节目,如歌唱圣诞歌、配乐朗诵感恩节诗歌或与万圣节有关的英语小童谣等,展示过后,组织学生对各小组的展示情况,进行交流与自我评价,从而促进学生自我反思与客观评价能力的发展。

总之,作为教师,应该紧跟新课程改革以及素质教育发展的步伐,根据英语课程的学科特征与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发展需求,锲而不舍地探索促进小学英语朗读教学有效发展的新道路,从而更好地发挥朗读在语言教学中的动力作用,以此提高学生英语朗读的热情与信心,促进学生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切实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徐州市城东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