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课堂教学,向课堂要质量和效率

  • 投稿dhch
  • 更新时间2015-08-31
  • 阅读量531次
  • 评分4
  • 96
  • 0

■郑全喜

课堂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渠道,学生在校80%的时间是在课堂中度过的,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主战场、主阵地也是在课堂上。所以,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教学的工作重点、学校的管理重心放在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上来。

一、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1.师生课前准备不足,进入教学状态慢

师生课前的准备充分与否,与一堂课的成败是正相关的。多年来,我把所听的随堂课进行过简单的统计,结果发现优质课不到20%,达标课不到60%,而劣质课却超过了20%,其根本原因是师生课前准备不充分。这表现在很多方面:有的教师等上课铃响起之后才踱着方步慢慢向教室走去,而这时有的班级学生还在说说笑笑、打打闹闹、书本文具等没拿出来,甚至还有的学生在往教室里跑,教师要整顿三五分钟纪律才能进行教学;有的教师上课教具、学生作业等没有拿好中途让学生出去拿,有的学生不带课本和作业,而不是师生上课前做好了一切准备;有很多教师没有重温教案、整理教学思路,没有调整心理和情绪状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没有调查研究并采取有效措施,“我的课堂我做主”,信马由缰;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预习新课,不能迅速静下心来听课。

2.师生交流不足,课堂教学气氛沉闷

教学是交流、对话和沟通。课堂教学的本质是通过师生之间、师生与教学媒体之间多种信息流的交互作用来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增长才干的。但我们的课堂教学,信息单向交流多、双向交流少、多向交流和综合性交流少之又少。课堂上的师生交流有四种:一是单向交流,教师讲、学生听;二是双向交流,教师问、学生答;三是多向交流,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问答;四是综合交流,师生共同讨论、研究、探索。高质量、高效率的课堂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多手段地进行综合性交流;通过交流,丰富课堂资源、增加信息和知识量;通过交流,架起一座座理解的桥梁,使师生之间心与心相通,从而为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奠定良好的基础。

课堂教学气氛沉闷的主要原因是:师生情感沟通不够,有的教师在课堂上缺乏有效的激励手段。训斥、责备、惩罚多于鼓励、引导和宽容;缺少对学生必要的尊重和关怀,更有甚者拿学生出气,师生之间感情难以达到共鸣。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没有研究怎样激励学生才能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还有部分教师职业倦怠,教学缺乏激情,造成学生的冷漠和厌烦。

3.教学模式僵化,学生多种智能得不到培养

教学模式僵化体现在教学目标单一、教学方法单一、学习方法单一、教学方式单一等方面:教学目标仅重视知识传授与技能的训练,忽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达成;教学方法仍然以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法为主,而合作教学、探究教学等体现先进教育理念的教法并未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和应用;学生学习依旧是被动地接受性学习,而鲜见有教师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体验学习和创新性学习;教学方式习惯于“粉笔加黑板”,不能根据教学需要选择性地运用多种媒体进行教学。正因为这样,按照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我们最多只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但却忽视了动作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的培养。

“学习金字塔”理论认为,课堂学习学生24小时的保持率是:讲授5%,阅读10%,视听结合20%,示范30%,讨论组50%,实践练习75%,向他人教授或对所学内容的立即运用90%。“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模式不能固定不变,一种模式只能适用于特定的学生、教师、课程;反之,则收效甚微,乃至误人子弟。

4.学生主体地位缺失,教学难以达到预期

在我们的课堂中,教师占据大量的时间,在那里唱“独角戏”。在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至今还没有实现角色的转换,如,对学生的学习来说,要由管理者变为组织者,由传授者变为参与者,由控制者变为帮助者,由主导者变为引导者,由仲裁者变为促进者。我们应把课堂还给学生: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大胆地去提问;把思考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地去想;把说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尽情地说;把练(实践)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反复地去练习(实践)。

当然,课堂教学出现以上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1)教师方面,部分教师教育观念落后、专业水平不高、教学手段和方法陈旧单一、反思能力不强、课堂组织和教学评价不科学、缺乏人格魅力去感召和引领学生。(2)学生方面,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方法不当、问题意识差、缺乏意志和毅力、兴趣爱好狭窄、被动懒散、不敢大胆张扬个性和陈述自己的观点、知识贫乏、不勤于思考等。(3)教学管理方面,教学常规管理流于形式,造成应付和弄虚作假;对教师的教学质量的评价不合理,影响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管理制度不合理、不落实;校本教研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4)教学环境方面,教具、教学设施不齐全,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学校的育人环境较差等。

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主要对策

1.更新教学观念: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我们组织教师学习、研讨,帮助全体教师树立现代课堂教学观念:(l)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观点,尊重学生的隐私,尊重学生的差异等。(2)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不放弃每一个差生,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做100%的努力;放弃一个差生,对一个班来说是1/40或1/50或1/60的损失,但对一个家庭却是100%;全国这么多“差生”加起来就是一个小国家的人口。(3)我们无法选择学生,只能而且应该选择和创造适合学生的教法。(4)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坚信教学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无小事,处处皆育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甚至一个细节对学生都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5)教师本身就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是课程、教材的使用者、开发者,也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高素质的学生。(6)人的智能是多元的,要有正确的人才观和质量观。现代社会人才是多类型的、多层次的、多规格的。我们追求的质量是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质量、是学生全面发展的质量。(7)课程观,课程是动态生成的,是一切教育资源的总称。(8)评价观,评价是手段不是目的,教学评价具有强化、激励、反馈、诊断等教育功能,而不只是具有甄别选拔功能;应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不同的评价方式和方法。(9)基础教育观,义务教育是基础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知识、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基础。

2.千方百计地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决定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关键在教师:一堂好课,是教师用终身的时间来准备的;一堂好课,是教师全部智慧和汗水的结晶;一堂好课,就是教师本人(风格)的全部展现。所以,对学校来讲,培养教师以专业化水平为中心的综合素质.是永恒的主题。如,我们学校采用派出去学习、请进来讲课、岗位练兵、鼓励自学、榜样引领和激励、经验交流、实施导师制、倡导人生规划、建立教师发展性评价机制、推进名师工程等办法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学校既是培养学生的地方,也是培养教师的地方。培养教师是学校重要的智力投资,其产生的教育效益是永续的。这方面的话题有很多要讲,但在当下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有十种能力必须加强。我们把它们称为“教师课堂教学的十种能力”: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的能力;准确地把握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能力;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调控课堂教学气氛的能力;生动、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恰当选择和综合运用教学方式方法的能力;成功地组织课堂和管理课堂的能力;科学地进行教学评价的能力;善于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

3.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在这里,我觉得需要强调这么几点:(l)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是学习方式变革的基础。正确的学习观应该是主动学习(“我要学”)、快乐学习(“我能学”“我乐学”)、创造性地学习(“我会学”)。(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和体验性学习是学习方式变革的关键。要尽快改变教师讲,学生听这种占主导的被动式的接受性学习方式。(3)加强分层教学和指导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有效途径。分层教学有五个要素:合理分组、分层备课、分层课堂教学、分层作业,分层评价。(4)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试金石”。要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思考、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要鼓励学生创新,要让学生多参加各类实践活动。

那么,到底有没有最好的学习方式?有!哪种方式最好,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选择运用之妙在于把握学生在什么情况下学得最好:当学生有兴趣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的身心处在最佳状态时,他们学得最好;当教学内容能够用多种形式来呈现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遭遇到理智的挑战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能够自由参与探索与创新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被鼓舞和被信任能做重要的事情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有更高的自我期许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和热爱时,他们学得最好……

4.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行为,优化教学过程

为此,我们采取如下十项措施:(1)所有教师都应牢固地树立向课堂要质量要效率的意识。一堂高效率的好课,一定要达到两个70%以上,即70%以上的学生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教师所输出的70%以上的信息量。其实,“态度决定一切”。我所听的公开课、竞赛课90%以上是合格课、优质课;我想如果我们的学生上的每一节课都是优质课那该多好!如果我们的每一节课都是优质课,那么我们所说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目标就自然而然地实现了。(2)加强课前组织,搞好课前准备。预备铃一响教师就应该走向教室,上课铃一响课堂就应该组织得井然有序。要加强学生的纪律教育,学习目的教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风气。(3)要重视备课,并加强对备课的严格管理。备课是指课堂教学前的一切准备工作。所有的课都必须有文字教案,而且一课一案。备课既要突出设计的理念,又要彰显学科教学特点;既要发挥集体智慧的力量,又要体现个性化教学需求。(4)课堂教学要做到“三为主”“四突出”,并继续在“三个五”上下功夫:“三为主”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四突出”即启发性教学要突出、因材施教要突出、情景熏陶要突出、教学相长要突出;“三个五”即备教辅改考“五大环节”是一个关联的整体,可全部在课堂上体现出来,这五个环节哪一环也不能忽视;“五大设计”是指课堂结构、语言、问题、媒体与教学方式方法、练习等设计;“五个效率”是指学生发言效率、练习效率、现代教学手段使用效率、实践操作效率和预复习效率等。(5)熟悉改进课堂教学的“20字策略”:明确目标(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方面的发展性教学目标落实到每堂课中去)、注重情感(以情激趣、以情明理、以情导学、以情促智)、指导学法(有意识地随机地引领学生掌握一般的学习方法和每个学科独特的学习方法)、提高效率、改进教法。(6)鼓励创新,提倡课堂教与学方式方法的多元化,力图体现新课程理念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7)目前要大力推广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几种教学方法。如,主体参与教学(它有四个要点:活动、自由、民主、需要)、探究式教学(它有四个步骤:激趣引题,自学探究;解题导拨,合作探究;明理强化,实践探究;激励评价,引深探究)、合作教学、分层次教学等。(8)要逐步形成“细、实、活、趣、新”的课堂教学特色。“细”就是注意每个细节的精心设计,注重每个细节的教育作用;“实”就是教学要从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实际出发,每堂课都搞得很扎实,学生都有实际的收获;教学不务虚,要务实;“活”就是教学要灵活,课堂气氛要活跃,学生要学得活,教师要教得活,课堂有充足的时间保障师生的大量活动,要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趣”就是要让学生感兴趣,学得趣味盎然;“新”就是课堂有新意、学生获得新知新能;要不断创新,不断改进教与学的方式方法。(9)加大教学常规的检查力度。对备、教、辅、改、考等环节每月要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和不定期的抽查;建立“教学检查月通报制度”和“教学质量(月)分析诊断制度”。(10)要搞好课堂教学的评价,发挥其引导、规范和优化作用。我们采用“课堂教学评价的十个维度”来评价当下的课堂教学,这“十个维度”是:教学目标——制定与达成;教学内容——尊重与创新;教学过程——引导与调控;教学方法——启发与灵活;学生参与——广度与深度;课堂气氛——民主与和谐;教学功底——激情与准确;作业练习——基本与弹性;课前准备——细节与周全;教学反思——反馈与辩证。

5.加强教学研究,让校本教研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服务

我们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推进校本教研的:(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校本教研成为教师的一种新的更高层次的生活方式。(2)选择和确定课题。课题就是我们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或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针对我校实际,我们列举了“综合阅读方式研究”(语文)、“案例教学研究”(数学)、“彩色泥塑”“经典诵读”“民乐近课堂”等课题供老师们选择申报,有教务处审核、协调和确认。(3)学习教育理论和了解教改前沿最新成果。我们组织教师读教育名著并倡导写读书笔记、读后感,组织交流,尝试在中青年教师中组织“读书沙龙活动”;我们还组织教育理论专题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4)人人参与,组建教研共同体。我们的口号是“人人有课题,个个搞教研。”每个教师都有一个课题,一个子课题由3人左右组成小组,从开学伊始老师们就结合自己的教育工咋实际展开研究,这样把教研的自主权还给教师,让学校教师真正成为教育研究的主要力量。(5)按照程序规范操作。每一个课题都要经过课题申报、论证、撰写实施方案、课题实施(资料积累)、课题阶段小结、结题验收(成果鉴定)、成果展示与推广等程序;我们聘请专家指导,由教务处负责管理。(6)注意积累第一手资料。教育研究出成果的关键是平时积累资料。我们要求教师坚持写教学后记、教育杂记或教育日记;围绕课题搜集国内外最新研究信息;注意保存研究过程中的大量的原始资料,如音像资料、调查数据、课件、教案、案例等。(7)注重实效。不搞花架子,不搞形式,不走过场;教研必须解决“小而实”的问题,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服务。(8)大力推广教研成果。通过论文交流、教研成果展示、上研讨课等形式,将教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的教育力;通过成果的推广提升教师的知名度和学术影响力,进一步调动教师搞教研的积极性。(9)提倡教学反思。学习、实践、反思,这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环节。通过反思,教师整理自己的教学思路,理清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自己的教学得失,对教师的成长是十分有益的。反思本身也是一种行动研究。(10)切实加强对教研活动的组织和管理,保证校本教研的落实。这包括课题立项、分工到人、教研活动安排到周、考核奖惩、教研经费、阶段小结、课题指导、成果展示与推广等。

只有这样,我们的教研才不再是可有可无的、华而不实的务虚,而是卓有成效的、生命勃发的务实。

(作者单位:湖北十堰市东风第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