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成长导师制的实践

  • 投稿九毛
  • 更新时间2016-03-02
  • 阅读量191次
  • 评分4
  • 23
  • 0
学生成长导师制指的是学校通过聘请本校或校外的优秀教育教学工作者担当学生导师,遵从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和规律,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的一种个别化教育模式。导师会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智力水平以及家庭背景,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引导、课业辅导,并且对学生进行心里疏导。实施学生成长导师制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利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在导师的带领下,学生的自身品德会不断完善。二是有利于学生的智力教育,在导师的教学下,学生的思维能力会得到一定的提升。三是有利于学生的心理教育,导师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不断健全学生的心理。 
  一、重塑教育观,确立师生关系 
  建立共情性的学生观。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导师要能够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思考问题,以此来体会学生的思想感受。当学生出现某些问题时,教师不应该首先进行批评,而应站在学生的角度,以朋友的身份去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以宽容理解的方式去解决问题,有效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这对于学生应对高考压力,提升自信心意义重大。 
  建立研究探索为主的课程观。在学生成长导师制的实施过程中,主要目的之一就是通过科学引导,使学生获得符合各自身心发展特点的全面发展。所以,传统的课程观念必须有所转变,通过积极引导,根据不同个体的自身特性,使他们掌握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然后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不断提升各科成绩。如果学生喜欢小组探究,那么就将这一类学生聚集到一起来学习,遇到任何问题,通过小组探究来解决,通过这种方式,使他们不断提高自己。而对于那些喜欢自主探究的学生,导师要给予他们一个良好的空间环境,以供他们独立思考和探究,进而不断提升自己。 
  二、实施行政保障,强化管理职能 
  实施行政保障对于学生成长导师制的顺利实施意义重大。在实施行政保障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管理职能,根据国家的相关工作规定,进一步强化和规范导师的职责和权利。不仅班主任可以作为学生的导师,任课教师也可以加入到导师队伍中,而且教师的管理职能要从制度上得以保证,通过这种方式,形成教育合力,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全面的指导和帮助。其次,细化教育功能。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一个体系,包括了两个基本的方面,即教育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和教育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功能。“中学生成长导师制”主要关注的是微观方面的功能,也就是教育的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功能。 
  在这一制度下,学生在接受班主任管理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课业需求,自主挑选一位导师,在与导师的交流、探讨、互动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而且在此过程中,要对自己的人生观进行适当调整,为自己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作为学生的导师,应该重点关注学生的课业,因为高中生面临着高考,这对其人生的成长和发展影响深远,在完善其课业的基础上,教师还应该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缓解其内心的压力。在教育指导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个性的发展和特长的发挥,实现了学生身心的发展。这种方式的运用,为学生成长导师制的实施提供了更多的保障,通过科学引导,使学生能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而且对于缓解其承受的压力也有很大的帮助。 
  三、强化教师反思,实现自我提升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该进一步更新观念,形成新的课程观、知识观、学习观,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调整,而且,要积极转变自己的角色,在新课程观念的影响下,教师已不再是原先那个知识的灌输者,而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通过正确引导,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不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师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要加强教学反思。在高中教学过程中,作为学生的导师,不能盲目地迷信专家权威,不可以不假思索地将专家的研究成果照搬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必须根据学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代写论文和论文代写以及发表论文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校所拥有的软硬件设施以及学生的特点,对研究成果进行适当引入。第二,要对学生进行客观的评价,作为学生的导师,不可以一味地去肯定那些优等生,也不可以一味地去否定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虽然对于高中生来说,考试分数至关重要,但是教师绝不可以仅凭分数对学生进行认可,必须从整体的角度来评价一个学生,对于那些优等生要通过全面评价和了解,发现其相对较弱的科目,然后通过适当的指导,使其变得更优秀,而对于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应该通过全面评价去发现他们相对较擅长的科目,然后通过科学引导,使其强项不断凸显出来,而对于较弱的科目,则可以通过传授经验、开展交流等方式,不断地改进,进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