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门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体会

  • 投稿石二
  • 更新时间2015-10-29
  • 阅读量431次
  • 评分4
  • 72
  • 0

倪 胜

湖南省耒阳市五里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湖南省耒阳市 421800

【摘 要】目的:分析社区门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社区2012 年4 月至2013 年3 月收治的90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肺功能锻炼指导,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二氧化碳分压(PCO2)、氧气分压(PO2)的变化,随访1 年,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急性发作次数、6min步行距离等指标的变化。结果:经过治疗后所有患者PCO2 明显下降,PO2 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PCO2、PO2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实验组患者急性发作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6min 步行距离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门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药物治疗期间辅以肺功能锻炼指导可减少急性发作,改善肺功能。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社区门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锻炼;治疗效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病理特征,患者肺功能呈进行性下降,不仅患者给个人带来巨大的身心痛苦,也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临床治疗的关键是缓解症状,延缓肺功能恶化进程,提高生活质量[1]。本文分析了社区门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效果,现将研究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本社区2012 年4 月至2013 年3 月收治的90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喘息、痰多、呼吸困难等临床表现。研究对象同时排除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精神异常、智力障碍者。

根据随机方法分组,对照组患者共计45 例,其中男性30 例,女性15 例;年龄53 岁~ 76 岁,平均年龄(62.45±8.76)岁;体重49kg ~ 80kg,平均体重(63.56±12.45)kg;病程1 年~ 10 年,平均病程(4.23±1.12)年。

实验组患者共计45 例,其中男性28 例,女性17 例;年龄51 岁~ 75 岁,平均年龄(62.18±8.65)岁;体重48kg ~ 81kg,平均体重(63.38±12.42)kg;病程1 年~ 12 年,平均病程(4.34±1.20)年。

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病程等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间断给氧,口服茶碱缓释胶囊解痉,盐酸氨溴索胶囊促进排痰,必要时吸入舒利迭促进排痰、解除气道高反应

性[2]。

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肺功能锻炼指导,指导患者腹式呼吸,吸气时挺腹,呼气时收腹,胸部保持最小活动幅度,深吸缓呼, 呼吸频率为7 ~ 8 次/min。指导患者缩唇呼吸,用鼻深吸气后用口缓缓呼气,吸呼比1:2 ~ 1:3。指导患者在稳定期选择慢跑、快走、打太极拳等运动形式提高机体抵抗力,运动强度以不引起疲劳为度,心率增加不超过原始基础心率的20%[3]。

治疗7d 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PCO2、PO2 的变化,随访1 年,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急性发作次数、6min 步行距离等指标的变化。

1.3 数据处理

相关数据均录入spss17.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统计学分析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比较采用t 检验。P<0.05 代表差异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PCO2、PO2 的变化经过治疗后所有患者PCO2 明显下降,PO2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PCO2、PO2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如表1 所示。

2.2 急性发作次数、6min 步行距离比较随访期间实验组患者急性发作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6min 步行距离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如表2 所示。

3 讨论

目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情况十分严峻,是引起中老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患者一般仅在急性发作期入院治疗,而大部分时间处于稳定期在家接受药物治疗[4]。对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加强管理,急性期应迅速缓解呼吸困难症状,稳定期应加强肺功能锻炼,以延缓肺功能恶化进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5]。

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活量较差,活动量不足而导致运动耐力降低。长期不运动又可加重肺功能障碍,促使呼吸功能进一步下降,如此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肺功能锻炼和适度运动不仅可以提高患者肌肉对氧的利用率和局部血流量,还可以提高呼吸肌的耐力和运动功能,进而改善患者预后。但在肺功能锻炼过程中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防止引起心脑血管不良事件[6]。

本研究中对社区门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给予药物治疗和肺功能锻炼指导,治疗后所有患者治疗7d 后PCO2 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O2 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两组间PCO2、PO2 相仿。上述结果提示,单纯药物治疗者和辅以肺功能锻炼指导者均可获得良好的近期疗效。随访1 年期间辅以肺功能锻炼指导者急性发作次数明显少于单纯药物治疗者;6min 步行距离明显大于单纯药物治疗者,这一结果提示肺功能锻炼有助于改善患者肺功能,减少急性发作,具有更好的远期效果。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社区门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药物治疗期间辅以肺功能锻炼指导可减少急性发作,改善肺功能。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周五铁, 陈宫玉, 林伟明.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76 例临床治疗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10,5(15):59-60.

[2] 高远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治疗观察与分析[J]. 当代医学,2011,17(10):9-10.

[3] 冯文静, 丁群芳.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免疫调节循证治疗[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2):63-64.

[4] 陶渊.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社区干预效果[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9):67-68.

[5] 杨建民. 沙美特罗/ 丙酸氟替卡松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0,16(3):56-58.

[6] 沈菲, 韩一平, 吴学智等. 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药物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13,16(5A):1530-1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