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标本发生溶血和脂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特征

  • 投稿李明
  • 更新时间2016-04-14
  • 阅读量938次
  • 评分4
  • 36
  • 0
  生化检验是生物化学检验的统称,其中根据检验的类别不同,可以分为肝肾功能检验,血糖检验和电解质检验等,其检验的主要目的是,对人体疾病的情况进行判断和分析,是临床中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1]。但在检测过程中会出现样本在转交、保存到检验的全过程的某一环节未按规定严密操作而出现溶血和脂血的情况,对检验结果和准确性产生一定影响,从而造成对疾病的错误诊断,出现延时治疗,造成患者经济损失,身心伤害或更严重的问题出现。本次,我们主要针对发生脂血和溶血对于检验结果的影响作分析,现将我单位卫生检验科2015年接收的63例正常检验者的检测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单位卫生检验科2015年接收的63例受检者,均为接受职业体检的正常人,并且自愿接受本次体检,均同意参加本次研究;男32例,女31例, 年龄24~47岁,平均年龄(33.45±6.5)岁;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仪器试剂质控品 用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验,试剂和质控品由成都迈克公司提供,均在有效期内使用。 
  1.3方法 使用干净的采血管将63例参检人员的血液样本进行收集,然后将21例进行正常保存,并标记为正常组;取另外21例进行脂血样本的制作,先将21例样本采用简单的竹签捣碎,捣碎后进行离心处理,离心4min,离心转速3000r/min,然后取出血清与脂肪乳注射液进行均匀的调和,混合的剂量根据两者情况进行选取,调和完成即获得脂血血清样本,将样本进行妥善保存,并进行标记[2]。将另外21例,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捣碎和离心处理,然后进行保存,并标记为溶血组;后将这三组样本用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白蛋白(ALB),葡萄糖(GLU),总胆红素(TBL),血尿素氮(BUN)的检验,同时带指控品检测,每组均进行3次检验,然后将检验结果详细记录[3]。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溶血组的白蛋白(ALB),葡萄糖(GLU),总胆红素(TBL),血尿素氮(BUN)检验值均高于正常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脂血组的白蛋白(ALB),葡萄糖(GLU),总胆红素(TBL),血尿素氮(BUN)检验值均高于正常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生化检验是生物化学检验的统称,其中根据检验的类别不同,可以分为肝肾功能检验,血糖检验和电解质检验等,同时生化检验是临床对于辅助诊断疾病重要的一个手段,也是临床进行常规检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检验的结果关系到对于疾病后期的治疗,如果出现检验不准确的现象,将会对受检验者的检查结果产生干扰性影响,不利于对于疾病的尽早诊断和治疗[4]。 
  由于多种原因,对受检者血液样本进行检验和保存的过程中,常会出现溶血和脂血的现象,有学者表明,这两种现象的出现会影响检验结果发的准确性[5]。首先,对于溶血来说,就可以分为体内溶血和体外溶血,体内溶血多为疾病导致代谢紊乱等生物化学反应的结果,而体外溶血多为外来作用影响。本次我们主要研究的就是体外溶血,在进行样本制作时,我们将样本进行了高速的离心力作用,从而使样本中的高浓度物质溢出,进而导致检验的结果也随之升高。脂血现象也可以分为体内脂血和体外脂血,体内脂血就是检验者在抽取血液样本之前摄入较多的高脂肪、高蛋白食物,或大量饮酒和长期食入高能量饮品也可引起高血脂。体外脂血则是指将已抽取的血液样本与脂肪乳进行混合。本次主要研究体外脂血,在样本制作时,我们将脂肪乳注射液进行注入和调和,从而使检测的结果略高于正常组的检验值。 
  综上所述,血清标本发生溶血和脂血的现象都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使其准确的检验值有所升高。因此,在样本采集、保存、处理和检测的全过程中,我们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执行,避免出现上述现象。本次研究样本数量有限,有待进一步增加样本数量,并对其它生化项目进行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曹莉燕.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临床探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62):146. 
  [2]张鹏,孙蕾蕾.溶血标本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以及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61):136. 
  [3]陈思,徐革,杜辉.门诊急诊临床生化检验中肝素锂抗凝血技术应用的价值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62):68-69. 
  [4]徐红芳.新型溶血素和传统溶血素在常规检验中的作用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62):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