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3年锦州市妇婴医院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分析

  • 投稿菜花
  • 更新时间2015-09-18
  • 阅读量212次
  • 评分4
  • 67
  • 0

王 爽 齐 川 李满元 赵劲松

辽宁省锦州市妇婴医院检验科,辽宁锦州 121000

[摘要] 目的 研究2011—2013年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及耐药率的动态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统计2011年1月—2013年10月辽宁省锦州市妇婴医院送检标本中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使用的VITEK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分析。结果 3年来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共计123株。主要来源于痰标本,占89%。连续3年监测中,鲍曼不动杆菌对不同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对青霉素类和一二代头孢全部耐药,对其他抗生素的耐药性也逐年增加,其中耐药性上升最明显的是亚胺培南,敏感率由2011年的91.5%下降到2013年的76.5%。其中敏感性最高的是阿米卡星,2013年阿米卡星敏感率是82.4%。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逐年增加,多重耐药菌株逐年增多,甚至出现全部耐药的菌株。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进行连续监测,注意抗生素使用的合理性。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动态监测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2(a)-0005-03

[作者简介] 王爽(1978-),女,辽宁锦州市人,本科,主管检验师,研究方向:临床检验诊断。

[通讯作者] 赵劲松(1970-),男,满族,辽宁锦州人,研究生,主任检验师,研究方向:临床检验诊断。

鲍曼不动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属于非发酵菌,分布于自然界中,是人类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等的正常菌。随着医院感染的增加和大量广谱抗生素的应用,鲍曼不动杆菌成为主要的院内感染的条件致病菌之一[1]。这种细菌可引起多个部位感染,包括尿道炎、菌血症、肾炎、脑膜炎和伤口感染等[2]。近年来鲍曼不动杆菌在临床上的感染不断增加,并且耐药性逐年严重,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3]。

为了解该院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和耐药性情况,预防并控制该院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对该院2011年1月—2013年10月临床各科室送检标本分离出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回顾调查,其统计与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锦州市妇婴医院于2011年1月—2013年10月临床各科室住院患者送检标本,包括痰、咽拭子,尿液,血液等标本。其中痰标本分离78株,咽拭子分离37株,尿液标本分离6株,血液分离1株,脓液分离1株,共计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123株。

1.2主要耗材

①血平板、麦康凯分离培养基;②无菌试管、一次性无菌平皿、一次性无菌吸头等;③革兰阴性菌鉴定及药敏反应板卡:珠海美华。

1.3主要仪器设备

①自动微生物分析仪:珠海美华;②全自动血培养仪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BACT/ALERT3D;③二氧化碳培养箱:日本三洋公司,CO2INCUBATOR;④生物安全柜:中国海尔公司,HR40-ⅡA2。

1.4实验方法

1.4.1细菌鉴定血平板,麦康凯平板生长,革兰氏染色阴性,双糖铁实验为非发酵型,氧化酶实验阴性的细菌[1]。采珠海美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非发酵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测试板进行鉴定。菌悬液制备:挑取纯培养单个菌落于稀释液瓶内壁研磨,呈细菌悬液0.5麦氏单位。连续移液器吸取该菌液加入测试板A1-A12孔,B1-B12孔,每孔100μL。在A1-A7孔分别滴加无菌石蜡油2滴。35℃孵育18~24h后,判读结果。先于A11孔(IND)滴加靛基质试剂两滴,再于A10孔(NIT)滴加硝酸盐还原试剂A、B各一滴,美华公司MA120鉴定系统判读结果,操作严格按照仪器使用说明书操作。

1.4.2细菌药敏实验采用美华非发酵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测试板取M-H肉汤培养基1瓶,滴加无菌药敏显色液一滴。吸取菌悬液50μL,加至M-H肉汤培养基内混匀,继续加入测试板的其余各孔(所有的药敏孔及生长对照孔C+及6.5%NaCl),每孔100μL。撕开不干胶的纸贴于鉴定板,35℃孵育18~24h后。美华公司MA120鉴定系统判读结果,操作严格按照仪器使用说明书操作,判读MIC值。

1.4.3指控菌株大肠埃希菌ACTT25922,铜绿假单胞菌ACTT25923,金黄色葡萄球菌ACTT25923。

1.4.4数据分析药敏试验结果按照CLSI(2012)标准判定[2],耐药(R)、中介(I)和敏感(S),中介的结果归入耐药进行统计。

1.5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WHONET5.5软件进行统计。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

2结果

2.1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

2011年1月—2013年10月3年中该院住院患者各类标本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分别为25例、41例、57例。分离率分别为3.5%、4.7%、7.0%。其中痰标本和咽拭子分离率93.4%。分离最多科室是重症监护室,占56%。

2.2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

2011年1月—2013年10月该院检出鲍曼不动杆菌对常见抗菌药物耐药情况见表1。

3讨论

鲍曼不动杆菌是一种非发酵的革兰阴性细菌,可以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它是一种条件致病菌,近来院内感染中鲍曼不动杆菌呈上升趋势,已经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其检出率在非发酵菌中仅次于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可引起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和伤口感染等[3]。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与抗生素的使用、机械通气、介导性导管滞留天数、ICU住院天数、营养过度等因素有关[4]。

该院送检标本统计数据显示,在近3年的时间内,该院鲍曼不动杆菌分离例数和分离率逐年增高,这与该院治疗和检验设备不断先进、来该院就诊的患者逐年增加,并且重症抢救患者比率逐年增多有关。文献报道[5]重症监护室鲍曼不动杆菌痰标本分离率45%,也跟许多患者从外地转诊过来有关。

该组药敏数据显示,从2011年1月—2013年10月该院检出鲍曼不动杆菌的绝大部分抗菌药物耐药性呈逐年升高趋势,其中以亚胺培南和第三代头孢最为明显,亚胺培南耐药率从2011年的8.5%升高到2013年的23.5%,头孢曲松的耐药率也从2011年的49.8%升高到92.8%。全国14所教学医院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多重耐药(MDR)及泛耐药(PDR)鲍曼不动杆菌分别达55.0%(2720/4949)和21.4%(1058/4949)。2010年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与往年相比,呈上升趋势,尤以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升高显著[6]。这可能与近年来碳青霉烯类药物和第三代头孢的广泛应用有关,细菌耐药性的增加与使用抗菌药物的剂量、频率和疗程有着密切关系,所以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应用应该严格控制,以防耐药性的进一步增加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尤其对社区抗生素的使用应该加强管理和指导工作,避免多重耐药的产生。该院情况好于全国医院耐药监测水平,主要原因还是与患者人群有关,但如果不加强病原学鉴定,单凭经验用药会加剧鲍曼不动杆菌的产生。

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性在最近几年有降低的趋势,以阿米卡星最为明显,2013年其对阿米卡星的敏感率达到80%以上,这可能与最近几年该院对氨基糖苷类药物应用减少有关。提示临床经验治疗鲍曼不动杆菌可选择阿米卡星,严格控制碳青霉烯类适应证[7]。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不断增加,其耐药机制也非常复杂,并且呈多重耐药现象。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情况比较严重,其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与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的存在密切相关[8]。未来对耐药基因检测能够发现鲍曼不动杆菌真正耐药原因,并利用基因技术改变其生物特点,减少多重耐药出现。多重PCR耐药基因检测能够快速,准确发现该地区的泛耐药情况。及时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数据。

综上所述,该院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率以及耐药率不断上升,多重耐药菌株的检出率不断增加,应该引起足够重视以尽量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因此应当严格执行隔离消毒制度,对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患者应该进行规范的监控[9]。临床医生应与微生物实验室密切合作,病情严重、住院时间长、滥用抗菌药物和多种接触性操作易导致PDRAb医院感染性肺炎发生。加强无菌管理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预防和控制PDRAb感染发生和蔓延的关键[10-11]。对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药敏试验和耐药机制分析,根据报告合理用药,以尽量减少鲍曼不动杆菌的传播和流行。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全国临床检测操作规范[M].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2]ClinicalandLaboratoryStandardsInstistute[M].Wikipedia,2012.

[3]王金良.密切注视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发展趋势[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28(4):355.

[4]赵心懋,任琳,宁永忠,等.某医院连续7年医院感染鲍曼不动菌耐药性变迁[J].中国消毒学,2014,1(4):42-44.

[5]王冬莲,阮奕,金敏雅,等.重症监护室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耐药变迁[J].中国卫生检验志,2014,5(25):739-741.

[6]习慧明,徐英春,朱德妹,等.2010年中国CHNET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监测[J].中华感染与化疗学杂志,2012,2(20)98-104.

[7]肖淑珍,徐桂婷,方洁,等.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感染与化疗学杂志,2013,5(46):446-449.

[8]邢丽丹等.36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耐药基因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感染与化疗学杂志,2013,6(125):442-445.

[9]吴春阳,顾国浩,钱雪峰.鲍曼不动杆菌及对策研究的进展[J].国际医学检验杂志,2013,2(121):174-176.

[10]ChassaingB,RolhionN,ValléeA,etal.Crohndisease–associatedadherent-invasiveE.colibacteriatargetmouseandhumanPeyer’spatchesvialongpolarfimbriae[J].JClinInvest,2011,121:966-972.

[11]汤小英,熊小雨,刘成军.儿童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治措施[J].儿科药学杂志,2014,6(23):40-43.

(收稿日期:2014-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