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脑实质室管膜瘤下的MRI表现及其病理关联性探究

  • 投稿喝红
  • 更新时间2016-01-20
  • 阅读量422次
  • 评分4
  • 76
  • 0
 【摘要】 目的 本文旨在探讨脑实质室管膜瘤的核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及其与病理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术后病理证实的20例脑实质室管膜瘤患者, 术前对所有的患者实施MRI平扫与增强扫描, 以期分析患者的MRI表现及其与病理的相关性。结果 20例患者中, 11例为肿瘤患者并以囊性为主, 且均位于幕上。其中, 肿瘤囊性部分的MRI表现为均匀较长T1和T2信号, 与此同时, 肿瘤的实性部分呈现出等及稍长的T1和T2信号, 且该肿瘤的病理类型表现为室管膜瘤。另外, 9例患者表现为以实性为主的肿瘤, 其中6例实性肿瘤为幕上, 且其MRI呈现出长短不均匀的T1和T2信号, 而该肿瘤的病理类型表现为间变型的室管膜瘤;其余3例实性肿瘤为幕下, 且其MRI呈现出稍长的T1信号和长短不均匀的T2信号, 这3例肿瘤患者中, 2例患者为间变型室管膜瘤, 另1例患者为室管膜瘤。此外, 对于所有患者的肿瘤增强扫描, 16例患者的肿瘤表现为环形强化, 4例患者的肿瘤表现为不均匀实性强化。结论 研究发现, 肿瘤主要以实性为主和以囊性为主, 且能够反映出各自的病理类型, 同时这些肿瘤的MRI能够表现出各自的特征。 
  【关键词】 脑实质室管膜瘤;核磁共振成像;脑肿瘤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1.026 
  脑实质室管膜瘤是一种由胚胎残余的室管膜静止细胞构成的肿瘤, 通常发生于脑室系统外。其发生率通常要低于脑室内室管膜瘤, 且主要发生在幕上, 而发生于幕下的较少。长期以来, 国内外学者关注脑实质室管膜瘤的影像报道, 而对该肿瘤与其病理相关性研究的较少[1, 2]。本文选取2006年7月~2014年7月本院收治的术后病理证实的20例脑实质室管膜瘤患者, 探讨患者的MRI表现及其与病理的相关性, 以期对该肿瘤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06年7月~2014年7月本院收治的术后病理证实的20例脑实质室管膜瘤患者。其中, 男13例, 女7例, 男女比为1.86。平均年龄42.00岁, 年龄最大67岁, 最小16岁。而所有患者的临床病症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头恶、头昏和心痛。具体表现为9例患者伴有呕吐, 6例患者伴有行走不稳, 8例患者伴有抽搐, 8例患者伴有肢体无力, 此外还有4例患者伴有视物模糊。上述20例患者的病程跨度为0.5~9.0年, 经手术后有9例患者来院复查, 其中术后1年复发3例, 术后3年复发3例, 术后9年复发2例, 而术后1年未见复发1例。 
  1. 2 MRI检查 
  1. 2. 1 对每一位患者分别进行磁共振扫描 ①15例患者采用的磁共振扫描机是由美国制造的, 型号为Marconi 0.23 T。该扫描机的详细参数如下:矢状面T1/FE3D, TR/TE:24 ms/9 ms; 
  层厚:6 mm;横断面T2/FSE, TR/TE:4000 ms/12 ms;T1/FE3D, TR/TE:25 ms/10 ms;视野(fieldofview, FOV):211 mm×250 mm;矩阵324×384。②另有5例患者采用的磁共振扫描机是由Philips制造的, 型号为GyroscanIntegra 1.5 T。该扫描机的详细参数如下:矢状面T1WI/FFE, TR/TE:113 ms/1 ms;层厚、层间距5 mm, TR/TE:4773 ms/110 ms;T1/SE, TR/TE:476 ms/ 15 ms;轴位T2/TSE;层厚、层间距5 mm[2]。 
  1. 2. 2 在磁共振扫描的基础上, 对所有患者进行增强扫描, 扫描过程上使用的对比剂是由德国先灵公司制造的Magnevist, 用量为0.20 mmol/kg[3]。 
  1. 3 病理检查 术后所有患者需经由4%缓冲福尔马林固定, 并由石蜡外包, 并且切取3~5 μm的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染色方法采用Envision法, 选用的标志物有波形蛋白、突触素、可溶性酸性蛋白、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以及上皮膜抗原[4]。 
  2 结果 
  MRI平扫结果显示, 11例为肿瘤患者并以囊性为主, 且均位于幕上。其中, 肿瘤囊性部分的MRI表现为均匀较长T1和T2信号, 与此同时, 肿瘤的实性部分呈现出等及稍长的T1和T2信号, 且该肿瘤的病理类型表现为室管膜瘤。 
  另外, 9例患者表现为以实性为主的肿瘤, 其中6例实性肿瘤为幕上, 且其MRI呈现出长短不均匀的T1和T2信号, 而该肿瘤的病理类型表现为间变型的室管膜瘤;其余3例实性肿瘤为幕下, 且其MRI呈现出稍长的T1信号和长短不均匀的T2信号。这3例肿瘤患者中, 2例患者为间变型室管膜瘤, 另1例患者为室管膜瘤。 
  此外, 对于所有患者的肿瘤增强扫描, 16例患者的肿瘤表现为环形强化, 而4例患者的肿瘤表现为不均匀实性强化。 
  3 小结 
  以囊性为主的肿瘤主要需与神经节细胞瘤、星形母细胞瘤和间变性星形细胞瘤等相鉴别。①神经节细胞瘤多发生于30岁之前, 表现出的特征为囊变伴结节钙化, 而脑实质室管膜瘤则多发生于顶叶, 或枕叶, 亦或颞顶枕叶交界处, 且发病年龄也略大于前者。并且该肿瘤的实性部分主要呈现出不规则的团片状[5]。②星形母细胞瘤多发生于青少年, 较为少见。该细胞瘤与脑实质室管膜瘤的MRI表现鉴别困难, 目前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来确诊。③间变性星形细胞瘤通常呈现出不规则环形样强化, 且钙化罕见。与此相反, 以囊性为主的脑实质室管膜瘤囊壁却较为规则, 且钙化常见。因此, 两种肿瘤是较容易鉴别的。 
  参考文献 
  [1] 陈利军, 陈士新, 兰延宏, 等. 脑室外室管膜瘤的MRI诊断.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0(10):1844-1847.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代写教育教学论文和论文代写以及发表论文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2] Yurt A, Selcuki M, Ertrk AR, et al. Large supratentorial cortical ependymoma in a child. Clin Med Res, 2010, 8(1):25-27. 
  [3] 陈利军, 陈士新, 印弘, 等. 间变性室管膜瘤的MRI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附5例报告).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9(4):578-580. 
  [4] 田国才, 崔磊, 何伯圣, 等. 多层螺旋CT局限性小气泡征在消化道穿孔中的定位诊断价值.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 20(2):81-83. 
  [5] Louis DN, Ohgaki H, Wiestler OD, et al. The 2007 WHO classification of tumour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Acta Neuropathol, 2007, 114(2):9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