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诊断肾外伤临床价值分析

  • 投稿蜡笔
  • 更新时间2015-09-16
  • 阅读量762次
  • 评分4
  • 69
  • 0

骆全湘

山东枣庄矿业集团滕南医院CT室,山东济宁 277606

[摘要] 目的 分析和观察CT在肾外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60例肾外伤患者,给予CT进行诊断,并观察其CT表现。结果 患者经过CT平扫与CT增强诊断后,肾外伤定位定性均准确,确诊率达到100%。结论 CT诊断肾外伤就有极高的确诊率,相对于其他诊断方法具有操作简单、诊断效果好的优势,同时其增强扫描则能够为肾外伤诊疗提供更多的信息,建议临床疾病诊断继续推广使用。分型与诊断中具有显著性的应用价值。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CT诊断;肾外伤;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 R814.4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7(b)-0122-02

肾脏作为腹膜后部的重要器官,主要位于肾窝处,并受到前腹壁、肋骨、腹腔器官、腰肌等保护,活动度较高,不会容易受到损害,但肾脏质地较为脆弱,包膜相对较薄,四周无任何骨质结构[1]。近几年来,在多种致伤因素影响下,肾外伤发病率不断升高,若未能对肾外伤疾病进行有效诊断和处理,将危及到患者生命安全。本文就我院收治的肾外伤患者,给予CT进行诊断,并取得良好的诊断效果,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3月—2013年9月收治的60例肾外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8例,女性22例;患者年龄在18~56岁间,平均年龄为34.6岁;受伤原因:32例车祸,15例利器刺伤,6例高空坠落,5例摔伤,2例踢伤;临床症状表现为腹痛、血尿及腰痛等,经过尿常规测定后,36例为肉眼血尿,24例为镜下血尿,全部患者均在肾脏损伤发病12 h内给予CT进行诊断。

1.2诊断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GE Brigh speed型号的多层螺旋CT机进行扫描,其层厚在5~10 mm间,螺距则在1~1.5 cm。CT机扫描诊断时,患者应呈仰卧体位,CT扫描范围从患者膈顶处到耻骨及其上缘。全部患者均给予CT常规扫描、CT增强扫描及CT延时扫描,所采用的造影剂属于非离子性的造影剂,成人剂量控制在90~100 mL,静脉注射流率为2.5 mL/s,而儿童剂量则控制在30~60 mL,静脉注射流率为2.5 mL/s。静脉注射造影剂50 s之后,即可进行CT增强扫描,而在静脉注射造影剂5 min以上,可进行CT延时扫描,同时依据患者病变显影情况,适当的延长扫描时间。为了使患者扫描射线量有所减少,应给予局部CT延时扫描,以缩小CT延时扫描范围[2]。

1.3临床诊断标准

①肾包膜下血肿。肾包膜下血肿CT表现主要为肾实质的表层呈现出新月形密度影或者半月形密度显影,随着扫描时间的不断延长,血肿密度呈现出下降趋势。通过CT增强扫描后发现,与肾实质处造影密度相比,肾包膜下血肿处造影密度相对较低[3]。②肾周血肿。肾周血肿CT表现主要为肾周存在很多血性积液,同时由于受到吉氏筋膜的阻挡,积液留置在肾脏前、后间隙或者肾周间隙。③肾内血肿与肾挫伤。肾内血肿与肾挫伤CT表现主要为肾实质局部存在高密度显影。④肾撕裂。肾撕裂CT表现主要为肾实质处呈现出线样形的低密度显影,且并发有尿外渗和肾周血肿等症状。⑤肾断裂。肾断裂CT表现主要为造影剂存在外溢现象,难以对患者肾外伤情况进行诊断。⑥粉碎肾。肾断裂CT表现主要为存在若干碎块,且并发有肾梗塞、肾周血肿及尿外渗等症状。⑦肾血管蒂损伤。如果是肾脏动脉主干严重受损闭塞,其CT表现主要为肾实质无任何增强现象,肾盂期未出现造影渗透现象,仅肾皮质存在薄薄的增强环[3]。如果肾脏动脉分支受损梗塞,其CT表现主要为呈楔形显影,未存在增强区域,且尖端偏向于肾门。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 12.0软件实施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60例肾外伤患者经过CT平扫与CT增强诊断后,肾外伤定位定性均准确,确诊率达到100%。如表1。

3讨论

本研究就我院收治的肾外伤患者进行CT扫描诊断,并取得良好的诊断效果,确诊率达到100%,肾外伤患者CT扫描诊断分型情况如下:①肾包膜下血肿。通过早期CT扫描诊断发现,肾脏实质处边缘存在半月形或者新月形的高密度显影区域,而相邻的肾脏实质由于严重受压或者变形,经由CT增强扫面诊断后,未出现病变强化现象。经过CT常规检查发现,因肾包膜下存在血肿吸收、血肿液化等症状,所以显影区域密度逐渐降低[6]。②肾周血肿。通过早期CT扫描诊断发现,肾脏四周存在新月形且密度较高的病变显影区域,且显影区域范围较大,但仅存在肾筋膜囊部位,同时并发有肾包膜下血肿症状,通过CT扫描复查后,血肿显影区域的密度有所降低。③肾实质内血肿。按照肾脏出血量、尿液外溢程度及肾脏组织肿胀症状等,可将肾脏实质划分为高密度病变、低密度病变及混合密度病变。通过CT增强扫面诊断,未出现病变强化现象,但是存在造影剂外溢,并顺着尿液流入到病变区域内[7]。④肾撕裂伤。通过CT扫描诊断发现,肾脏实质存在间断现象,且发有尿液外溢或者血液外溢等现象,并呈现出不规则的低密度显影或者高密度显影。通过CT增强扫面诊断发现,被撕裂后的肾脏组织存在病变强化现象,但是如果肾脏组织处于完全离段状态,则不会出现病变强化现象,且患者容易并发肾周血肿症状。

通过CT扫描及血管造影,能够提高肾外伤确诊率,及时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有利于患者肾脏功能的恢复。再者,通过CT增强扫描与延时扫描能够对肾脏功能状况进行判断,与传统造影诊断方法相比,其具有诊断范围广、操作简便及安全性高等优点。

总之,CT扫描诊断,能够明确肾外伤严重程度与血肿范围,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尿外渗现象,肾脏组织有无活性,同时能够掌握肾外伤与腹腔器官、四周组织间的联系,对腹腔内肾脏器官进行密切观察,在肾外伤临床诊疗中具有显著性的应用价值。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韦厚清.肾外伤80例CT诊断与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7(11):87-89.

[2]尹健.初50例肾外伤的CT评价[J].中国医学创新,2010,12(9):76.

[3]谭爱军.螺旋CT对肾外伤的诊断价值[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9,12(11):65.

[4]徐雄.肾外伤的螺旋CT诊断及对临床治疗的指导价值[J].中外医疗,2009,21(10):98-99.

[5]孙胜军.肾外伤的CT诊断价值分析[J].河北医药,2009,8(3):68.

[6]王罡.肾外伤患者108例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4(5):48.

[7]霍敏中,梁彤.超声造影及增强CT诊断肾脏外伤的对比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7(6):96-97.

[8]王英奇.肾脏出血性疾病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J].现代医药卫生,2012,23(3):15-16.

[9]秦荣.螺旋CT对肾损伤的诊断及其应用价值[J].中外医疗,2009,7(9):84-85.

[10]阮殿省.肾外伤24例诊断与治疗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93-94.

(收稿日期:2014-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