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厌食症临床治疗100例观察

  • 投稿夏天
  • 更新时间2015-09-16
  • 阅读量623次
  • 评分4
  • 10
  • 0

李 智

十一化建医院,河南开封 475002

[摘要] 目的 研究儿童厌食症临床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厌食症治疗方法,并随机抽取我院2011—2012年的患者,根据其服用药物的不同,将其分为吗叮啉组、硫酸锌糖浆组、中药组和对照组四个组别,并将治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吗叮啉组的治愈率为79.1%,硫酸锌组治愈率为83.5%,中药组治愈率为87%,对照组的治愈率为45.6%,吗丁啉组和对照组两组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儿童厌食症有多种原因,采用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治疗方式,其效果最佳,可在临床上用以推广。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儿童厌食症;临床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 R27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7(a)-0179-02

儿科临床上,儿童厌食症极为常见,儿童厌食症对儿童的成长有很大危害,儿童厌食症长期得不到治疗,将延缓儿童的生长发育速度,降低他们的免疫功能,并致使其生病或造成感染,削弱其对环境的抵抗力。与此同时,儿童厌食症偏重,还会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近年的研究证实,本病有日渐增多的趋势。小儿如果长期厌食,很可能引起营养不良、佝偻病甚至贫血等问题,其免疫力也会大大降低,呼吸道很容易受到严重感染,儿童在这样的情况下很难发育正常。现阶段,西医对厌食症的治疗,大多是通过补充锌剂等方法进行,而中医药治疗该病的年限较长,效果也较为良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了从2011—2012年11月期间入院治疗的厌食症儿童100例进行临床分析。其中,男童共计56例,女童共计44例,0~8岁儿童有7例,1~7岁儿童共有57例,7~12岁共有36例,儿童的平均年龄为(5.39±0.15)岁,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与儿科门诊判断儿童厌食症的相关标准基本相符。患者厌食疗程:最短的患病历程为2周,最长则有5年。其中,治疗组:2周~6个月病程的有7例,7个月~1年的患者共有10例,13个月~2年共有10例患者;硫酸锌组:25个月~3年共4例,7~12个月的患者共23例;中药组:超过5年患病历程的共有2例,患病时间在1年内的共有20例;对照组:2周~6个月共有8例,7个月~1年10例,患病时间在2~3年间的共有3例。

1.2 基本药物介绍

吗丁啉和硫酸锌治疗分析。

吗丁啉(domperidone)属于一种新型胃动力药,同时也是不容易渗透到中枢系统的一种多巴胺拮抗剂。它能有效提高食管下部括约肌张力,帮助胃排空。在治疗多种原因所引起的慢性消化不良、呕吐及恶心等症状时,吗丁啉有着很好的效果。笔者依据吗丁啉有助于胃排空的功能,料想其可消除食滞推动胃排空,从而进一步提高食欲。营养学上也表示,缺锌最易觉察的症状是患者没什么味觉或发生厌食行为。厌食反过来又能使锌缺乏更为严重,两者可谓是因果关系,因此有必要及时纠正。而现行有专家也认为,锌是人体机体中非常重要的一大元素,仅次于铁。锌是机体中两百多种酶必不可少的组分,几乎每一次生化作用都离不开它。缺锌时唾液中磷酸酶含量减少,味蕾功能减退,唾液中味觉素含锌量减少, 同时口腔黏膜上皮增生和角化不全,可阻塞味蕾小孔,使食物难于接触味蕾,故而不能引起味觉[6],缺锌还可使羧基肽酶A的活力降低,导致消化功能减低。锌硒宝作为一种富含锌、硒、碘等微量元素的活性蛋白质,人机体很容易吸收。口服锌硒宝或其他溶液有助于调节和补充患儿体内的锌元素含量,增强其口腔唾液中的磷酸酶含量以及味觉素含锌量,消除味蕾和食物间存在的障碍,使患者食欲能得到逐步增强,它不仅能提高机体的感染抗御能力,同时还有助于恢复机体的消化功能。

1.3治疗方法

我院根据治疗服用药物的不同,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吗叮啉组:共计27例,其中男患者15例,女患者12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25±0.21)岁、硫酸锌组:共计30例,其中男患者为17例,女患者为13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21±0.33)岁;中药组:共计22例,其中男患者为10例,女患者为12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11±0.45)岁及对照组:共计21例,其中男患者12例,女患者9例,患者平均年龄为(4.55±0.31)岁四个组别。四组患者在临床症状(厌食、不吃饭、缺锌)、年龄(5.39±0.15)岁、发病时间以及病程(2~4个月)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吗叮啉组:服用药物为吗叮啉;用药疗程:每日3次,每次服用0.3 mg/kg,每3周为1个疗程;随诊时间为12个月;硫酸锌组:服用硫酸锌糖浆0.5%,每日3次,每次0.5~l mL(kg·d),每3周为1个疗程,随诊时间也是12个月;中药组:药物组成部分如下:白术、山楂与神曲,分别为10 g(份数为7份);内金15 g,甘草、茯苓和木香分别为5g(份数为1份)本院制剂室浓缩提炼,加工而成,每包重约10 g,上述药物每天服用三次,每3周为1个疗程,服用3周时间即可停药,随诊时间为12个月;对照组:服用药物名称:多酶片;用药疗程:以病患年龄为基准,服用l~3片,每日3次,每3周为1个疗程;随诊时间为12个月。治疗期间,儿童的饮食习惯应及时得到调整,避免甜食、小食品及零食等,每天三餐都应吃饭,且可正常食用水果。

1.4判断疗程的依据

不同药物的疗程的判断依据,均遵循儿科门诊儿童厌食症的判断标准。病患疗程判断可分为治愈、有效及无效这三个级别。①治愈:患者所有的临床症状(如厌食、胃动过缓、微量元素如锌减少)均已消失,其食量显著上升,1个月内没有出现反复症状,1年后的随访中,患者体重增加大于2 kg,身高增加近5 cm。②有效:患者原有的临床症状得到了逐步改善,其食欲逐步提升,1月内有少数反复症状,患者身心发育与正常水平接近.1年后随访中,患者体重上升高于2 kg,身高增加约5 cm。③无效:经1个疗程治疗后,患者有部分临床症状仍在出现,随访仍未得到改变。

1.5统计学方法

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统计分析资料,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通过χ2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治疗结果与分析

2.1 治疗结果

在入我院治疗的患者,吗叮啉组(79.3%)、硫酸锌组(83.7%)、中药组(87%)和对照组(45.6%)四个组别的治愈率均不相同。治疗组与对照组结果比较,其差异性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1),参见下表1。

上表中,吗丁啉组共有27例患者,其中治愈的患者有19例,在总患者总数中约占74.4%,有效治疗的人数共计25例,在总人数中占比约为92.3%,治疗无效的人数有2例,占该组人数的7.5%,吗丁啉组的治愈率高达87%;硫酸锌组共有30例患者,其中治愈的患者共计22例,在患者总人数中占比约为72.4%,治疗有效的人数共计25例,在该组总人数中占比约为87.1%,治疗无效的人数比吗丁啉组稍高,为5例,占患者人数的16.3%,硫酸锌组的总有效率约为83.7%;中药组共有22例患者,其中治愈的人数为8例,在该组总人数中占比约为36.3%,治疗有效的人数为10例,在总人数中占比为45%,治疗无效的人数有1例,占比约为4.4%,中药组的总有效率为87%,比吗丁啉组和硫酸锌组稍高;对照组共有21例患者,其中治愈的有12例,在该组患者总人数中占比约为57.5%,治疗有效的人数为17例,在总人数中占比约为64.7%,治疗无效的人数约为4例,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45.6%。

2.2患者治疗后的食欲、食量及毒副作用变化

2.2.1食欲变化 治疗组:65.5%病例在1周内食欲有明显提升,37.9%在2周食欲有明显好转。其中,食欲恢复到正常者占比约为53.3%,恢复到中等者占比为36.2%。治疗前后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体结果可参照下表2。

2.3 食量变化

治疗前全部病例食量降到正常的l/4~3/4,通过吗丁啉锌硒宝治疗后,恢复正常者占41.2%,恢复了3/4者占比为35.5%,未改善者占比为2.3%。治疗前后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吗丁淋组与硫酸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2.4毒副作用

本组研究对厌食症患者的头昏、腹泻及恶心、腹痛等毒副作用进行了重点观察,结果表明,治疗后未出现任何和用药相关联的毒副作用。

3讨论

3.1 厌食症原因

3.1.1不良饮食习惯 大部分厌食症患儿的患病,都喝其不良饮食习惯直接挂钩。①应认真观察患儿平时有没有贪吃零食的习惯,餐前有没有喝过多饮料,进食前注意力是否集中等。该类不良习惯,会扰乱患儿的胃酸和消化酶分泌状况,导致其食欲下降。②有些患儿厌食,是由于其家长一直压迫其进食所引起。该类家长通常对儿童个体间的进食量与体重上升的关系了解不清楚,不懂得经常让儿童换换口味,而是一直让他们食用某种特定食物。在“高压政策”下,儿童厌食现象,同时也会对其情绪造成很大影响,使其产生条件反射性拒食,并演变为成厌食症。

3.1.2疾病的影响 各种急、慢性疾病的存在也会使儿童形成厌食症,这与发热和病原体毒素有很大影响。大我们常见的疾病,如病毒性肝炎、肠道寄生虫及脾胃功能失调等,均可能导致儿童厌食。身体各个系统或器官出了毛病,特别是消化系统运行负载大时,还会影响和削弱其消化机能。因此,儿童厌食应尽快找医生进行诊治,切勿自行用药,以便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加重儿童的病情。

3.1.3身体微量元素过少 具体表现为:患儿身体缺铁或锌,尤其是儿童身体缺锌,很容易出现厌食症,这是因为缺锌不利于核酸与蛋白的合成,从而使唾液中增加了粘膜,减少了磷酸酶,削弱味蕾的功能,从而导致儿童厌食。

3.2治疗应注意事项

要认真分析厌食症和假性厌食之间的区别。假性厌食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厌食,而往往是因为家长对孩子的饮食及适量过于重视,但却不能很好的把握孩子的食量标准,盲目的认为孩子吃的太少。此处有2个问题应引起重视:首先,不同的孩子,他们的胃口通常也不相同,有些孩子机体的食物吸收利用率较高,有些孩子食物吸收利用率偏低,这就意味着,在吃同样营养成分数量的食物下,有些孩子营养能适应其自身成长需求,有些孩子则表现出很大不足。因此,孩子吃多吃少,不可相互攀比,每个孩子都有他们各自的食量,只要孩子身高和体重能保持正常,便不可认为是所谓的厌食。其次,不少孩子喜欢吃零食,等到正餐时,吃饭的分量就比较少,这种饮食状态对孩子的孩子身高及体重,也有一定增长,但我们不能就此判定他们患有厌食症。

3.3小结

儿童厌食症是医院儿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症状之一,其产生原因有多种,并能引起病理性异常。本次研究还表明,儿童进食过程相对较为复杂,其进食行为受身心、家庭及社会等多种因素的约束。对儿童厌食症者,应坚持以防治结合与中西医并重的基本原则。现阶段,诊断还局限为临床诊断,应积极推广基础研究,充分运用我国遗传、药理及生化等学科理论及知识来对儿童厌食的形成机理展开研究,探索出新的儿科临床治疗模式,从而逐步改善儿童的身心素质及健康水平。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汪受传,汝娣,郁小维,等.运脾方药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及实验研究[J].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l1(2):75.

[2] 刘丹丹,佟欣.小儿厌食症中医药治疗概况[J].中医药信息,2012(5):21-23.

[3] 刘兰.中医药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现状[J].天津药学,2012(3):57-60.

[4] 朱阁.中医药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研究概况[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12):48-51.

[5] 汪受传,汝娣,郁小维,等.运脾方药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及实验研究[J].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l1(2):75.

[6] 汪受传,张月萍,陶勇,等.特制饲料喂养幼龄大鼠建立小儿厌食症模型[J].南京中医药大学报,2011,23(3):50.

[7] 张月萍,杜永平,汪受传,等.小儿厌食发生发展及运脾法作用中枢机制研究的新思路[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9(4):18.

(收稿日期:2014-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