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化学教学改革与探索

  • 投稿
  • 更新时间2019-11-12
  • 阅读量188次
  • 评分0
  • 0
  • 0

  摘要:基础化学是高等医学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从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化学的学科特点出发,结合目前教学实践环节中的现存问题,主要从精选理论授课内容、改革实验教学内容、丰富网络教学平台和与科技创新活动相结合等四方面来阐述在教学过程中的探索与体会,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基础化学;临床医学;教学方法


  临床医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专业。它致力于培养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医疗预防的基本技能;能在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科研等部门从事医疗及预防、医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医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人类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方面的基本训练,同时要求会使用各种光电仪器完成临床实验分析,要求学生有较好的物理、化学基础。而基础化学是该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重要课程,学生对该门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重要原理的掌握程度将直接影响后续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课程的学习。近年来,随着高等医学院校教育改革的深化及创新型、实践型、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的需要,对临床医学专业的基础化学课程教学体系、教学内容都有了新的、更高层次的要求[1]。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体会与心得,从精选理论授课内容、改革实验教学内容、丰富网络教学平台和与科技创新活动相结合等四方面介绍下自己的教学探索与实践。


  1精选理论授课内容


  临床医学是一门发展较快的综合性学科,对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首先要精选教材,按照大纲要求重点讲授与临床医学关系密切、和后续课程有关联的内容。教学工作中,既注重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又要强调与医学背景的关联性,并将国内外最新的相关研究成果和学科进展融入课堂,以弥补传统教材中知识的滞后性。


  根据我校2016级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化学教学课时数(60学时)的特点,将理论教学内容分为课堂讲授、学生自学和学生选读(化学博览)三部分。其中课堂讲授部分以多媒体教学为主,板书授课为辅,并选择部分章节进行PBL(problem-basedlearning)模式教学,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作为基本要求内容[2]。例如,在配位化合物这一章的学习中,设置了以下问题并进行分组讨论式学习:①有些临床药物作为解毒剂用于治疗重金属元素中毒,这是基于什么原理(比如2,3-二巯基丙醇治疗汞中毒,半胱氨酸治疗钴中毒)?这些物质与一般化合物有什么不同?②查阅叶绿素、维生素B12、血红素的结构式,判断这些物质是否属于配位化合物?并概括出配位化合物的一般组成。③人体内血红蛋白运载氧气的原理是什么?与铁元素有何关联?


  另如,在讲解溶液-渗透压章节时,首先通过视频实验演示,使学生认识到渗透现象的本质及其发生的必要条件,并设置如下的问题环节使学生在探讨式学习中领悟到其在临床医学上的应用:①烧伤严重的患者常有口渴感,可否单纯给患者喝白开水?并解释其原因。②血栓、溶血现象是怎么形成的?③请举例说明,什么情况下需要给患者输入高渗溶液?通过对上述启发式问题的探讨与学习,使学生充分调动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查阅资料探索化学与医学知识的密切联系,切实认识到其在医学中的重要应用。学生自学部分是在教师指导下,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自学,本部分内容作一般要求,在学期末通过小论文的形式来检查和了解学生自学情况;学生选读部分由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及兴趣,进行课外选学,属于拓宽知识面的内容。


  2改革实验教学内容


  基础化学实验课是临床医学本科生入学学习的第一门基础实验学科,是学生接受系统科学实验训练的开端,是其培养良好实验习惯、掌握扎实实验技能以及培养其综合创新能力的起步阶段[1]。在基础化学实验课教学中,我们既注重加强实验的基本技能训练,包括对各种化学仪器的基本操作,各种单元实验的操作能力,以及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又要注重实验内容与理论知识的联系性。实验课上,笔者发现学生初入实验室新奇有余,但是对实验现象观察不够仔细,急于得出结论,老师应引导学生仔细探究、养成勤动脑的好习惯,逐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传统基础化学实验课程的设置中,理论验证性实验偏多,实验内容和操作较为固定,模式单一[3,4]。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课学习后,能够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和操作程序,更迫切希望有探索性实验的加入,因此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需要对实验内容进行系统整合、优化,适当减少验证性实验比例,逐步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和应用性实验。例如:①从海带中提取碘;②茶叶中微量元素的鉴定及测定。实验将样品处理、有效成分萃取、分离及提纯等基本操作有机结合在一起,可对学生综合能力作出考察及判断;在此类实验设置的时候,需考虑到与其他学科的相互交叉与渗透,这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此类实验的开展首先由老师布置开放的实验课题,引导学生进行一些有意义的尝试,将班级进行小组划分,通过自行查阅资料,设计实验过程,并与老师共同探讨后进一步完善实验方案。小组之间亦可相互讨论,并鼓励他们利用已掌握的理论知识,从不同角度考虑实验的可行性。在保证实验安全的前提下,将实验仪器放于公共实验台,供各组同学自行挑选,并独立完成实验。实验结束后,各小组分别上交实验报告,并组织好实验讨论部分。


  3丰富网络教学平台


  现有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大部分集中在课堂教学,使得学生习惯于跟随性学习,有较强的依赖心理,思维方式不够灵活,缺乏全面性,容易形成过于严谨、崇尚权威的倾向。针对新时期学生学习的心理变化,依托学校网络课程教学平台,实现基础化学教学网络化,以达到网上资源共享,方便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这部分设想也得到了广大同学的积极响应6。例如针对基础化学知识结构体系,该课程的网络教学平台应包含以下部分内容:①以实例图片、视频讲解、屏幕演示等形式制作成的课件;②以三维立体动画模拟与显示为主的难点解析(该部分对于原子结构、化学键与杂化理论以及有机化学反应的机理等章节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③与临床医学相关的课外知识延伸;④学生自学、选学素材。除此以外,鼓励任课教师将与课堂知识相关的阅读资料及视频演示等内容上传至个人QQ空间,方便学生阅览并提问、评论。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逐步实现将课堂教学的有限空间延伸到网络教学的无限空间,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师生的互动方式等四方面都会有所创新,继而使教学过程更加立体化,更好地实现师生互动。


  4与科技创新活动相结合


  通过第一阶段的基础性学习,学生具有了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第二阶段的综合性学习,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阶段可通过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及科研能力,比较有效的方式是与科技创新活动有机结合。我们检验医学院每年都会开展大学生科技论文大赛、实验技能大赛、模拟课堂精英赛和科技创新小组等活动,其中有不少课题是与基础化学理论体系密切关联的。例如:①家居装潢材料中甲醛的测定;②从卤水中提取高纯氯化钠的研究。该模式能较好地使学生将课堂理论知识、基本实验技能与科研学习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并不断得到提高、升华[4]。同时,为适应社会需求,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实践观念,将学习文化知识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在基础化学实验课中带领学生到废水处理厂、自来水厂、食品公司等与基础化学知识体系密切相关的单位参观实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主动性,使其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更有针对性。


  当今,世界各国都在努力开展医学教育改革,目的就是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改革固有的教学内容,促进多学科融合与交叉,将培养医学人才的目标定位从单一过渡到复合,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创新,使其更能适应未来学科的发展,成为高素质的实用性人才。同样,医学教育中的基础课教学应该主动迎接这种挑战。基础化学课程教学体系、教学内容的改革是迫在眉睫。学生在该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在多个教学环节中,培养其严谨的科学工作态度、求真求实的创新精神,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得到不断提高,为其后续课程的学习和毕业后的继续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学会再学习、新创造,具有很强的发展后劲。我们深知,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化学的教学改革是一项长远的系统工程,既要积极推进,又不能急于求成。我们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将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总结教学经验,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更全面地实施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