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脓肿的临床疗效观察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1-03-04
  • 阅读量59次
  • 评分0
  • 0
  • 0

  [摘要]目的觀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19年11月我院胃肠外科阑尾脓肿63例,将中医科会诊协助中药辅助治疗的患者分为中西医治疗组(28例),单纯西医治疗的为西医治疗组(35例)。西医治疗组予以抗生素治疗,中西医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内服大黄牡丹汤加减。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体温恢复时间、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后中西医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4%,西医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4%,中西医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西医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西医治疗组患者在体温恢复时间为(4.110±1.133)d、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为(4.820±0.723)d和住院时间为(9.540±2.236)d显著短于西医治疗组[(5.510±0.919)、(6.140±0.912)和(11.400±2.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西医治疗比较,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有效缩短患者住院周期,提高临床疗效,且经济实惠,易于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阑尾脓肿;中医;西医;中药


  [中图分类号]R656.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9701(2020)36-0134-03


  阑尾脓肿是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继发于急性阑尾炎,根据阑尾解剖位置的变异,临床表现特点不尽相同,主要为右下腹疼痛性包块,炎症加重可出现体温升高,多数伴有腹胀、腹泻、恶心及里急后重等症状[1]。随着诊疗技术不断改进及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阑尾脓肿的诊断率有所提高,而对于阑尾脓肿的治疗,目前尚无明确统一的最佳方案,处理原则主要为保守治疗或脓肿引流。外科学第8版教材指出,若阑尾脓肿未溃破或已溃破形成稳定的阑尾脓肿时,建议选择敏感抗生素联合中药治疗。由此可见,最新教材重点强调保守治疗的可行性,且高度认可中药,中药辅助治疗阑尾脓肿亦在临床上得到广泛验证[2]。基于此,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脓肿28例,取得初步成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6月~2019年11月我院胃肠外科收治的63例阑尾脓肿患者,其中男39例,女24例,年龄17~78岁,平均(50.460±14.653)岁,病程4~8d,平均病程(5.670±0.861)d。诊断标准:符合《外科疾病诊断标准》[3]中关于阑尾脓肿的诊断标准。(1)急性阑尾炎并持续发热;(2)发病3~7d出现有小幅肿块,存在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3)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升高;(4)腹部彩超或腹部CT可见局限性包块。纳入标准:(1)符合以上诊断标准;(2)病程≥3d;(3)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4]。排除标准:(1)资料不全者、未完善相关检查者;(2)合并其他免疫系统、血液系统等相关疾病;(3)有脏器功能障碍的;(4)对所服用中药有异常反应而中断者[4]。将中医科会诊协助中药辅助治疗的患者分为中西医治疗组(28例),单纯西医治疗的为西医治疗组(35例),中西医治疗组男17例,女11例,年龄17~78岁,平均(50.200±14.270)岁,病程4~8d,平均病程(5.660±0.968)d,西医治疗组男22例,女13例,年龄17~72岁,平均(50.790±15.375)岁,病程5~7d,平均(5.680±0.723)d。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西医治疗组采用抗生素静脉滴注,具体为头孢美唑钠(国药准字H20052069;规格:1g;四川合信药业有限责任公司)4g加入0.9%生理盐水100mL注射液稀释,静滴30~60min,每12小时滴注1次;再配合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国药准字H43020445;100mL:甲硝唑0.5g与氯化钠0.8g;湖南科伦制药有限公司)0.5g静脉滴注,每24小时滴注1次,连续治疗7d。


  中西医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大黄牡丹汤加减,具体方药为:生大黄9g,牡丹皮9g,桃仁10g,芒硝10g,冬瓜子20g以行气活血、通腑泄热,气滞重者加青皮、枳实、厚朴,瘀血重者加丹参、赤芍,恶心呕吐者加半夏、竹茹(中药均来自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药房)。1剂/d,清水600mL文火煎煮至200mL,分两次温服,连续治疗7d。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判断标准参照《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5]为:治愈:患者右下腹痛基本消失,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中性粒细胞比例正常;好转:患者腹痛好转,白细胞计数正常,中性粒细胞比例正常,复查B超示右下腹包块尚未完全消失;未愈:未达到上述标准,且有加重趋势。总有效率=(治愈+好转)例数/总例数×100%。(2)比较两组患者体温恢复时间、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体温恢复时间、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时间)采用(x±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治愈、好转、未愈及总有效率)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中西医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4%,西医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4%,有4例感染加重转手术治疗,中西医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西医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疗效指标比较


  治疗后中西医治疗组患者的体温恢复时间、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西医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阑尾周围脓肿是急性阑尾炎在不断演变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阑尾周围包裹炎症组织或阑尾与周围组织粘连所引起的阑尾疾病,是急性阑尾炎的常见临床症状之一,占急性阑尾炎发病率的4%~10%[6]。病因機制主要为急性阑尾炎未行及时治疗,导致阑尾炎症加重出现炎性渗出、阑尾管壁穿孔及坏疽等病理表现后,腹腔内的网膜及周边小肠和其他脂肪组织将阑尾的渗液进行包裹局限,从而形成脓肿[7]。由于长时间感染炎症刺激导致局部组织水肿明显,腹腔内粘连严重,解剖结构发生变异,手术治疗很难根除病灶,术后阑尾残端瘘、肠瘘等并发症风险高;B超或CT引导下脓肿穿刺引流由于腹腔脏器干扰、早期脓液量少等因素影响,难以寻找良好穿刺位置,引流效果欠佳[8]。临床上治疗方式主要以保守治疗为主,待3~6个月局部炎症控制后再考虑行外科手术,但目前由于缺乏大样本量的随机对照治疗效果的比较,最佳治疗方案仍无统一定论,少数学者支持早期行阑尾切除术,董翼等[9]通过总结腹腔镜手术和保守治疗阑尾脓肿的591例患者的Meta分析表明腹腔镜手术治疗阑尾周围脓肿能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复发或残余脓肿发生率,但缺乏安全性评估,且需要成熟的腹腔镜技术,因而需要更大样本量更严谨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评价有效性;而更多学者认为,保守治疗能明显减少手术并发症及脓肿复发的发生率,能明显缩短择期手术的手术时间及术后恢复时间,更加具有安全性及有效性[6]。研究表明,急性期行手术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为保守治疗的3倍,且大约3%患者术中可能因无法辨认阑尾或怀疑阑尾肿瘤需行扩大的回盲部切除或右半结肠切除,难以让患者获益[10]。


  保守治疗一般为抗生素及对症支持治疗[11],长期使用抗生素产生的细菌耐药及重复感染十分突出,如何快速有效消除症状和缩短住院时长已成为临床急需解决的难题。随着中医药的大力发展,中医药在某些疾病的治疗效果日渐显露,特别是在今年年初的新冠肺炎防治上,受到国内外的一致好评[12]。本次回顾性研究依据最好的治疗方案开展,探讨中药辅助抗生素治疗阑尾脓肿的应用效果,研究统计约60%腹部疾病患者通过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后,可缓解患者的急性症状,且有少数患者可免于手术治疗[13],朱林波等[14]研究得出中药红藤汤联合抗菌素治疗阑尾周围脓肿可有效降低外周血中白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缩短住院和腹痛缓解时间,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


  翻阅医学古籍,阑尾脓肿在中医学中属于“肠痈”“腹痛”等范畴,其發病与“毒、湿、热”密切相关,主要为饮食不洁、饮食后急剧奔走或跌扑损失、寒温不适及情志所伤致肠道运化失司,糟粕停滞,气滞血瘀,瘀而发热,热盛肉腐而成脓[15]。中医药治疗肠痈历史悠久,且临床疗效显著,大黄牡丹汤是治疗肠痈的专用方之一,方中大黄苦寒攻下,清肠中湿热瘀结之毒,牡丹皮有清热凉血、活血散寒之效,芒硝泻热导滞、软坚散结,桃仁活血破瘀,加冬瓜仁清肠利湿,全方合泻下、清利及破瘀于一体,无论脓成或不成的实证均可应用[16]。在现代药理研究中表明大黄可刺激大肠黏膜,促进肠道收缩及肠道的分泌,促使患者排便[17]。多项研究证实大黄牡丹汤对治疗阑尾脓肿有明显的临床疗效[18]。


  入院时,两组患者的体温均高于正常值,属于发热状态,白细胞计数偏高,炎症指标异常,治疗后两组患者体温和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比较两组体温和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中西医治疗组体温、白细胞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西医治疗组,且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比较,中西医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医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运用大黄牡丹汤加减结合西医常规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缩短治疗周期,提高临床疗效,大黄牡丹汤作为教材中治疗肠痈的经典方,经历了几千年的实践积累,以中医辨证论治为指导,以整体观念为基础,在临床运用过程中,通过对患者整体的辨证,合理增减用量,充分体现了中医因人而治的治疗方案。本次回顾性研究为中医辅助治疗阑尾脓肿的临床疗效提供数据支持,同时也体现了“促进中西医学优势互补,融合发展”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