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兼职班主任开展口腔医学三早教育的实践与成效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0-07-10
  • 阅读量71次
  • 评分0
  • 0
  • 0

  【摘要】“三早”即早期接触临床、早期接触科研、早期接触社会实践。三早教育的实施有效地提高了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应用能力。在“三早”教育中,口腔医学本科生通过对临床的早期接触,对口腔相关专业知识产生一定认识,带着问题进入专业知识的学习,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兼职班主任通过“三早”教育,从临床实际的角度,用简单易懂的科普讲座为学生梳理专业知识结构,在口腔志愿者活动中带领本科生看、听、思考,建立起口腔医学最基本的知识结构体系和感性认识。


  【关键词】三早教育兼职班主任口腔医学


  【中图分类号】R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9-0227-02


  一直以来,我国的口腔医学教育采用的是“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教学体系。该体系分门别类地教授相关医学科学知识,有利于医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掌握[1]。然而,传统体系内也存在各学科关联较少,知识点松散堆砌,知识体系形成较晚,缺乏与临床实际紧密联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足等问题,从而影响医学生的培养质量。


  另一方面,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卫生健康服务的要求也不断提升,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正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加速转变[2]。现实对口腔医学生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的口腔医学工作者不仅需要诊治患者躯体上的病痛,还需要平复疾病给患者心理带来的影响,需要为患者家庭提供疾病相关的科普宣教,健康指导等一揽子服务。这样的需求对传统口腔医学教育体系和教学内容设置提出了新的挑战。


  医学教育研究者早年提出了“三早教育”的概念和实施方法[3]。“三早”即早期接触临床、早期接触科研、早期接触社会实践。“三早”教育的实施有效地提高了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应用能力。在我院的教学培养体系中,通过设置兼职班主任的形式来开展医学生的“三早”教育,在口腔医学本科教育阶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经验。兼职班主任是我学院为解决低年级本科生对专业学习,能力发展,职业规划中的困惑,加强对学生的专业引领专设的职务,由青年口腔临床医师兼任,有着贴近临床一线,融入学生群体,熟知职业规划的优势。


  1.三早教育的實施


  我院在青年全科口腔医师中择优遴选兼职班主任人选,制定相关指导意见和激励性政策,以毗邻校园的全科门诊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大学城门诊部)和全科教研室为主体,集全院之力搭建兼职班主任引导下的“三早”教育平台。


  1.1实施对象及时间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学院在口腔医学专业2015级本科生开展“三早”教育,开展时间为低年级段(2015.07-2018.07)。


  1.2“三早”教育开展方式


  1.2.1早期接触临床


  包括兼职班主任讲座与口腔志愿者两种形式。兼职班主任讲座由大一入学开始选择业余时间进行,每月2-3次。讲座为科普水平,内容参照PBL教学的思路设计,包括口腔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口腔医师日常诊疗流程,口腔常见疾病的发病机制及诊疗流程等,如介绍牙痛的诊治时从牙髓炎为什么“痛起来要人命,吃药也不见好”说起,介绍牙齿结构上的特殊性,引入根管治疗的原理,顺带介绍口腔内科相关的器械。


  口腔志愿者在开学时由青年志愿者组织和大学城医院口腔科共同组织,每学年开学时在口腔医学本科生中召集口腔志愿者,主要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大学城门诊部开展活动,在经过统一的培训后,在科室负责协助医师完成约诊,导医,打印病历等工作,其间兼职班主任(由科室医师兼任)会辅以疾病诊疗流程及每一步操作目的的讲解。低年级医学生在志愿者活动开展过程中并未真正参与患者的诊疗操作,而只是通过看,听,思考来建立对口腔医学日常诊疗工作的感性认识,便于在后续的课堂理论知识学习中建立起与临床实际情况的联系。


  1.2.2早期接触科研


  在兼职班主任讲座中包含了科研相关的科普内容,包括科研设计的原理,文献检索与阅读,统计学基本知识等,有利于建立口腔医学生对科研的基础认识。


  1.2.3早期接触社会实践


  我院非常注重口腔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每年暑假,由兼职班主任,学院办组织青年志愿者小分队“三下乡”活动,走进基层乡村,以慰问孤寡老人,儿童健康宣教,义诊科普宣教等方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活动前,兼职班主任负责对青年志愿者小队进行专业技能和科普知识方面的培训。新学年开学后,兼职班主任通过组织“暑期社会实践分享会”,邀请各年级间的志愿者互相交流,分享社会实践经验,开拓视野,促进下一届青年志愿者在社会实践中做出更优秀的成绩


  2.“三早”教育实施结果调查:涵盖临床科研两个方面的指标,最好有图有数据


  “三早”教育结束后,组织学生填写口腔医学院管理办公室制定的《兼职班主任回访调查问卷》,主要涵盖以下几方面内容:兼职班主任活动的内容及意义,兼职班主任活动对专业理论学习的影响,兼职班主任活动对科研的认知和科研思维的影响,社会实践的收获及对兼职班主任活动的意见和建议等。


  口腔全科教研室接受了重庆医科大学2015级共计77名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完成的调查问卷,完成率100%。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00%的口腔医学本科生认为兼职班主任开展的口腔医学三早教育很有意义,87%的口腔医学本科生认为兼职班主任开展的口腔医学三早教育对后期学习口腔专业知识有很大帮助,74%的口腔医学本科生认为对科研有一定的了解并产生了兴趣,85%的口腔医学本科生认为社会实践提升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3.思考


  3.1“三早”教育对学习专业知识及科研的促进作用


  传统医疗教育体系存在的各学科关联较少,知识点松散堆砌,知识体系形成较晚,缺乏与临床实际紧密联系等问题,反映在低年级口腔医学本科生中就是课业繁重枯燥,学习方向迷茫;掌握了知识点,却不明白它在知识体系中的位置,需要应用时不知道要用什么。为此,我院专设了兼职班主任一职,筛选医教研全面发展,医德医风优良的青年口腔全科医师,去解决低年级本科生对专业学习,能力发展,职业规划中的困惑,加强对学生的专业引领。兼职班主任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了解最新的就业情况,熟知学生喜好;明白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痛点,知道如何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教授相关内容[4]。按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学习是引导学生从原有经验出发,建构起新的经验[5]。在“三早”教育中,口腔医学本科生通过对临床的早期接触,对口腔相关专业知识产生一定认识,带着问题进入专业知识的学习,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兼职班主任通过“三早”教育,从临床实际的角度,用简单易懂的科普讲座为学生梳理专业知识结构,在口腔志愿者活动中带领本科生看,听,思考,建立起口腔医学最基本的知识结构体系和感性认识。回答了低年级本科生为何而学,学了怎么用的问题;第三,通过兼职班主任活动中早期接触科研的相关内容,学生早期树立了对科研的了解,激发了对科研的兴趣,有利于学生的临床科研均衡发展,培养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医学工作者。


  3.2“三早”教育对学生实践能力,道德情感成长的促进作用


  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正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加速转变,患者角色中“人”的权重正变得越来越大,在传统的培养模式中,刚踏上临床的医学生往往因为缺乏医患沟通的经验和与人交流的技巧而缺乏自信,招致患者的不信任。通过早期接触社会实践,医学生在培养初期即通过导医,分诊,宣教等方式接触临床工作,熟悉了特定情境下的交流技巧,锻炼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在以医术除人病痛以外,更掌握了言语关怀,温暖患者的能力[6]。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中,志愿者小分队内部通过分工,合作,交流最终完成任务,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基层的社会实践活动,医学生加深了对社会医疗状况,人民群众需求,自身的职责和使命的了解,有利于在培养早期形成崇高的价值观和使命感,进一步提高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通过兼职班主任开展“三早”教育有助于提高低年级口腔医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科研素养,增强综合能力,是传统口腔医学培养体系的有力补充。


  作者简介:邱叶(1984-),男,四川遂宁人,博士,讲师,主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口腔医学教育。王云霁(1986-),女,四川内江人,博士,讲师,主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口腔医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