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血液检验结果正确性的因素分析

  • 投稿共青
  • 更新时间2015-09-22
  • 阅读量487次
  • 评分4
  • 17
  • 0

李红军

(新疆第七师130团医院检验科 新疆832100)

【摘要】

目的:对影响血液标本检验结果正确性的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方法:随机选取从2013年6月~2015年6月到我院检验科进行临床血液检查的患者病历1028例,统计结果不正确的例数,探讨影响血液标本检验结果正确性的原因,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结果:临床血液检查结果中,其中发现83例患者的检验结果不正确,不正确率为8.07%(83/1028),经过检查结果的分析,影响结果正确性的因素有标本采集不规范(31.3%)、样品检验过程中出现问题(28.9%),样本送检不科学(25.3%),患者自身的原因(14.5%)。结论:在检验过程中,有很多因素可以影响到血液检验标本结果的正确性,严格按照血液检验的规范、及时送检可提高标本的准确率,有助于提高临床确诊率。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血液检验; 结果正确性; 原因

【中图分类号】R33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9561(2015)07-0131-02

血液检验主要包括生化检验、血常规和免疫检验等几个类型,其中血常规又是医院检验科在临床检验中最基本、最常见的检查项目,包括检验血相(血相两个字删除)、红细胞、白细胞、血色素、血小板等。一般通过血常规检验,可以发现许多全身性疾病的早期迹象,检验结果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对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检验的结果是受到多个环节、多种不同因素的影响。因此,规范临床血液常规检验流程,加强管理,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在临床检验人员必须要注意。本文将从2013年到2015年到我院血液检验科进行血常规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出提高血液检查的正确性的措施,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从2013年6月~2015年6月到我院检验科进行临床血液检查的患者病历102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检验结果后,83例是结果不正确性的。患者年龄2--80岁,平均(52.1±1.2)岁,其中男42例,女41例。所有患者排除溶血、黄疸、高脂血症的疾病,保证血液标本的不正确的产生是非人为的因素。

1.2方法:

从2013年6月~2015年6月到我院检验科进行临床血液检查的1028例患者中,统计检验结果不正确的例数,探讨影响血液标本检验结果正确性的原因,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

血常规检验仪器是产于深圳迈瑞公司的BC-5180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试剂、质控血与校准品等均使用深圳迈瑞公司生产的配套产品,使用的血常规采血管是江苏康健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生产。

1.3统计方法:

本组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P<0.05,表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临床血液检查结果中,其中发现83例患者的检验结果不正确,不正确率为8.07%(83/1028),分析其中造成检验结果不准确的原因,标本采集不合理26例,占31.3%,样品检验过程中出现问题24例,占28.9%,样本送检不科学21例,占比25.3%,患者自身的原因12例,占14.5%。

3讨论

根据以上的结果分析可知,最终造成血液检验部不正确的因素不是单独一种,主要分为标本采集不合理、样品检验过程中出现问题、样本送检不科学、患者自身的原因,因此,针对不同的因素,采取相对应的控制措施,才可以保障检验质量的提高。以下是为了提高正确性而采取的相应控制措施。

3.1标本采集要规范:

标本采集过程中不规范的操作有很多。标准抗凝管的抗凝剂是有一定标准限量的,当标本的采集量不足或过多的时候,将会使标本被凝固性偏低或导致血液被过度的稀释,最终造成了检验结果的不准确,影响了结果的准确性甚至结果错误。另外,由于血液标本采集后没有及时颠倒混匀或混匀的次数不足,导致抗凝剂使用不当从而造成标本凝块,由于多个原因(红色字体删除)导致的血液未能与抗凝剂及时混合,导致患者的血液过于黏稠但采血的针管过细或者采血速度过慢等,在加上采集时间不恰当也会对检验的结果造成影响。

所以,在采集前要做好前期的准备,混匀次数要适当,在空腹时采血。

3.2规范采血的方法:

在采血的过程中,优先选择左手无名指的指端内侧作为采血的部位,(红色字体删除)采血前仔细检查各项采血用具配备是否全面,保证采血时无菌操作,严格遵循“一人一针”的原则。采血时,第一步,轻按患者的采血部位,用75%的医用酒精对采血部位进行消毒,千万不可用碘消毒,第二,等待1-2min后,酒精充分挥发再开始采血,护理人员右手持针,垂直进针2~3mm,拭去第1滴血后开始采集,

第三,采血完成之后,对采血部位进行按压止血,以不出血时停止按压;针对静脉采血,指导患者采用坐姿或仰卧,给予适当的心理疏导,使其消除紧张,情绪放松。采血前严格核对采血所需的用品,最好是贴好标签,核实正确后再对小指(对小指三个字删除)进行穿刺和采血。穿刺时采用摸、看、拍等不同方式找到明显可见的、容易找到的充盈血管,采血时抽空管内的空气,采完新鲜的血液后严格根据检验的规范进行消毒和密封。另外,根据需要,保证采集血液量必须是合理、合适,避免采血过多或过少,以防发生不够或者过多浪费的问题。

3.3采集完一定要及时送检:

血液在按照规范采集完之后,送检一定要及时,一般要求在采血后2h内送到检验科进行血常规检验,避免由于血液标本停留时间太长发生凝血。

3.4严格核对:

血液标本的试管上一定要标注好,标签进行统一填写完善,在采血、送检、检验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细心、严格、反复核对,避免标本之间混淆。选择正确的采血时间。在采血之时,护理人员必须详细询问患者在采血前的活动,保证采血时间的正确性,患者在饱腹、运动结束后、服药等,这些都是不合理的时间段,避免在这些时间段进行采血。

3.5加强监督管理:

根据以上采血规范,对血液采集、检验有关的医务人员进行宣传教育,提高医务工作者的意识,杜绝不规范的操作。定期进行专业知识的检查,进行专业的技能培训和考核,在实践中分析标本检验不正确的原因,加强血液检验的培训教育,经过培训后仍然犯错后,给予适当的处罚,让医务工作者提高警觉性,逐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加强业务工作上的监督和管理,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操作错误,培养医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杨明隽.血涂片检查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必要性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9(1):74-75.

[2]龚道蓉.64例不合格临床血液常规检验标本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2,9(22):376-377.

[3]杨昌明.血液常规检查影响因素的分析探讨[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2,5(5):305-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