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医学实习生临床科研能力培养探讨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1-01-26
  • 阅读量75次
  • 评分0
  • 0
  • 0

  [摘要]检验实习教学是检验医学专业学生从理论向临床实践过渡的阶段,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检验人才的关键阶段。文章介绍检验实习教学的现状和问题,阐述检验实习生临床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积极探索临床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实施方法,以更好地推动现代检验医学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检验医学;临床科研;创新;实习教学


  造就创新型医学人才,适应迅速发展的医学科学的需要是高等医学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现代医学教育要求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注重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开拓型人才。《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中强调[1]:“医学院校必须将科学研究活动作为培养学生科研素养和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为学生创造参与科学研究的机会与条件”。本科生的科研教育既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也有利于教学医院的教学改革和发展。如何在教学医院拓展科研与教学的高效结合与创新,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挑战,也是现有教学模式的改革,而实习阶段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无疑是一个关键期,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学、创新、解决问题、独立动手实验等能力和发掘学生学习潜能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毕业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2]。


  1检验实习生临床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对医学本科生科研素质的培养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特别是检验医学专业由于学科起步晚,学科的科研氛围相对薄弱,整体科研水平相对较低,因此,对实习生科研价值认识不足。


  1.1临床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是现代检验医学的要求检验医学是现代科学实验技术与临床医学相结合的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具有独特应用的学科专业,其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而且处于不断发展之中。现代检验工作已不再是简单的技术操作和报告发送,而是包括检验体系建立,检验过程分析,检验质量控制,检验结果分析,与临床沟通等一系列的系统工作程序[3]。这使得检验工作者的工作任务和工作形式发生根本变化,对检验工作者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作为检验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临床检验医学教育特别是临床实习阶段的教学,必须适应现代检验工作的要求,培养出不仅对检验知识全面了解,而且善于发现和解决临床检验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具备较强临床科研创新能力的检验人才。


  1.2临床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是检验实习教学的重要内容检验实习教学是检验医学专业学生从理论向临床实践过渡的阶段,进入该阶段的检验实习生往往理论基础较好,思维比较活跃,理解能力也较强,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学习能力。如果能够启发、培养其发现临床问题,并将临床问题转化为科研的能力,对于激发其工作兴趣,增强其临床科研创新能力,造就适应现代检验工作需求的高素质、创新型检验人才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专业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临床常规检验操作技能及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已被纳入多数教学医院检验实习的重点内容及医院考核的重点。


  1.3临床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有利于改变检验实习教学的现状目前国内检验医学实习生教学的现状还存在诸多问题,无法满足现代检验工作的需求。首先,由于检验理论课教学内容大多较为陈旧,不能全面反映学科的最新前沿进展,而且与临床脱节,造成学生进入实习阶段后面临大量最新的仪器设备和检验理念,无从参考,无所适从[3]。其次,大多数医院检验科对实习生仍然采用“师父带徒弟”式的带教模式。在实习过程中,带教老师起主导作用,把头脑中的理论知识简单地传输到实习生的笔记本上,把手中的操作简单地在实习生手中得到重复。这种手段单一的带教模式大幅度限制实习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严重影响实习生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提升[4]。第三,部分带教老师主要从事临床检验常规工作,理论知识和带教经验缺乏,无法对实习生进行创新性的启发式带教[5]。这种现状下培养出来的检验实习生常会出现分析和处理异常检验结果能力不足,解读临床检验结果能力不足、排除仪器故障能力不足、与临床医护人员及患者沟通能力不足等各方面能力欠缺的情况,与现代检验医学专业的培养要求和目标相距甚远。


  因此,提高检验医学实习生临床科研创新能力,对于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医学检验人才,推动检验医学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检验实习生临床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


  由于科研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本科生的实习期只有1年,难以完全掌握一些科研技巧,专任教师数量有限,这些都促使思考教学方法的改进措施。


  很多检验医学专家提出改变检验实习现状的建议和设想,包括引进一些新的实习带教模式,如案例式教学模式(CBT)[6]、以研究为基础的教学模式(RBL)[4]、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模式(PBL)[7],甚至有人提出在检验实习带教中引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8]以及联合上述各种模式的多元化教学模式[9]。这些模式的核心内容即以实习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带教老师的作用主要是启发和引导。这些新的带教理念多从国外引进,概念比较艰深,对于医科院校非直属医院,特别是基层医院带教老师理解和执行难度较大,不便在这些医院检验科广泛运行。


  因此,本文提出采用“将临床问题转化为科研”的启发式带教模式,即带教老师引导实习生发现临床问题,通过检验方法学评价,与临床沟通,整理临床数据,进行适当统计,查阅相关文献,同学间及师生间讨论等方式解决问题,并将解决问题的过程及结果形成文章发表,一方面有助于改进临床检验工作,另一方面作为经验推广。这种带教模式是对传统的“师父带徒弟”式的带教模式的革新,而且从概念上通俗易懂,更适合于各医科院校非直属医院及基层医院检验科带教。这种带教模式有利于激发实习生的实习兴趣,调动其发现和解决问题的主动性,提高其各方面的能力,特别是临床科研创新能力,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检验医学人才提供思路和借鉴。


  该模式最关键的问题是启发实习生提出临床问题。问题是个人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直接加以处理并因而感到疑难的情境。问题意识是指对事物好奇、敏感和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强弱是衡量一个人的创造能力大小和思维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尺度,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育专家曾指出学生从有问题没处问,渐渐恶化为不思考、没问题,这是一种教育的悲哀[10]。


  事实上,在临床检验常规工作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临床中发现肿瘤标志物CA199在两台方法学不同的进口检验仪器上的测定值相差甚远,经进一步研究发现其检测易受异嗜性抗体干扰而出现假阳性升高;临床中发现灵芝孢子粉和秋水仙碱会引起肿瘤标志物CA72-4水平假阳性升高;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浆膜炎可以引起肿瘤标志物CA125明显增高等等,已发表sci论文10余篇。可见,实习生只要在临床实习中做个有心人,主动或在教师启发下发现问题,自觉思考,提出解决措施和撰写论文发表,通过一次次完整的临床科研创新模式的训练,就能逐步形成自己的临床思维与科研素养,激发对检验医学工作的兴趣,为将来成为一个临床与科研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3结语


  医学本科教育中开展教学与科研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化和完善,是找寻更加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医学教育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在检验医学实习生中采用“将临床问题转化为科研”的临床科研创新模式,使“临床实习-问题发现和解决-临床科研”成为一体化,更加有利于创新型临床检验人才的培养。而且这一带教模式的概念通俗易懂,执行过程简单易行,更适合多数医院检验科的带教工作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