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综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时效性研究

  • 投稿宝江
  • 更新时间2015-10-26
  • 阅读量453次
  • 评分4
  • 98
  • 0

高雅贤 刘学霞 刘利平 靳建宁

石嘴山市中医医院 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 753000

【摘 要】目的:观察针灸综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不同时期的疗效差异,探讨针灸综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治疗的最佳时机, 为针灸更有效治疗周围性面瘫提供客观化的依据。方法:80 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就诊时发病时间分为发展期组、稳定期组、恢复期组、后遗症期, 治疗前后均以Sunnybrook 面神经评定系统和面部残障指数调查问卷(FDI)作为量化指标评定积分。结果:4 组组间比较,疗效具有显著性差异(P 均〈0.05), 结论:针灸综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各期均有良好的效果,但以发展期组疗效最佳。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周围性面瘫;针灸;综合疗法

周围性面瘫亦称面神经麻痹,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症的一种周围神经性疾病。本研究将周围性面瘫患者分期治疗,效果进行量化,客观化评定,探讨针灸综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时效性。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 年1 月-2014 年12 月间(我院门诊和住院)收治周围性面瘫患者80 例,根据就诊时发病时间分为发展期(1-7d)、稳定期组(8 ~ 15d)、恢复期组(16 ~ 180d)、后遗症期(181d ~ 365d)。其中,男38 例,女42 例,年龄最小16 岁,最大78 岁,平均年龄48 岁,病程最短1 天,最长1 年,根据Sunnybrook 面神经评定系统量表得分,进行评分分级。各组年龄、性别做统计分析,无明显差异,各组面神经评分分级比例也无统计学差异(见表1),具有可比性。

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1]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中诊断标准;中医诊断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2] 中诊断标准。面神经炎(ICD 编码:G51.802)。

2.1 纳入标准

(1)符合周围性面瘫的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病证诊断标准,一侧面肌麻痹者;(2)发病在12 个月以内者;(3)年龄在16 至80 岁之间,(4)受试者自愿参加临床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2.2 排除标准

(1) 不符合周围性面瘫的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病证诊断标准;(2)年龄在15 岁以下或81 岁以上,病程超过12 个月者;(3)合并格林巴利综合症、肿瘤、外伤、腮腺炎、颌后化脓性淋巴腺炎、中耳炎、颅底脑膜炎等引起的继发性周围性面瘫及中枢性面瘫;(4)合并有心、脑、肝、肾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患者,精神病患者;(5)正在参加其它临床试验的患者,治疗中因某种原因而终止实验者(6)受试者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3 治疗

3.1 观察指标

根据研究方案的设计制定了病例报告表。以Sunnybrook 面神经评定系统[3] 和面部残障指数调查问卷(FDI)作为量化指标。

3.2 治疗方法

(1)针灸取穴:主穴:患侧地仓透颊车、颧髎透下关、迎香、太阳透上关、球后透四白、攒竹透精明,阳白透鱼腰;配穴风池、合谷、太冲、翳风、天柱。主配穴每日各取2-4 穴。1 日1 次,10 次1 疗程。

(2)放血:取关冲、耳尖点刺放血10-30 滴(前3 天)。

(3)艾灸:于风池、翳风、地仓、颊车、牵正、颧髎、阳白施艾条温和灸20 分钟。1 日1 次,10 次1 疗程。

(4)面部推拿:1 日1 次,从第4 天开始,10 次1 疗程

(5)穴位注射:于太阳、风池、颊车、地仓等穴,取VB12 注射液0.5mg(1ml),每日2 穴, 每穴0.5ml, 隔日1 次(第8 天开始)。

3.3 观察时间

各组治疗前均根据Sunnybrook 面神经评定系统和面部残障指数调查问卷(FDI)进行评分,于治疗30 天、60 天再次评分,以判定治疗效果。

4 疗效评定

4.1 统计学处理

对采集到的数据采用spssvll,oforWivrdows 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及自身对照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 检验。

4.2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 年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标准 [4] 和美国- 耳鼻喉科头颈外科学确立的House-Brackmann 面神经功能评级分级标准(H-B 分级)[5] 制定。痊愈:面部症状和体症消失,H-B 量表测试I 级;显效:面部症状和体症大部分消失,H-B量表测试Ⅱ级;好转:面部症状和体症消失有所改善,H-B 量表测试Ⅲ级;无效:面部症状和体症无明显改善或呈进行性加重,H-B 量表测试Ⅳ级- Ⅵ级以下。

5 结果

5.1 4 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量化评分的比较,见表2

5.2 4 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3

发展期组显效率明显优于稳定期组、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组;稳定期组优于恢复期组;恢复期组优于后遗症期组,具有显著性差异。(89.7%,53.8%,42.1%,22.2%),见表3。

6 讨论

《巢氏病源》云:“风邪入于手足阳明、手太阳之经,遇寒则筋急引颊,故使口眼?,言语不正,而目不能平视”。周围性面瘫属中医学中经络范畴。多因正气不足,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脉络,以致经气阻滞,气血流通不畅,经筋失养,肌肉弛缓不收而发病[6]。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与冷空气刺激有关,其病理改变,早期以神经水肿、缺血、缺氧为主。后期则会发生神经变性、脱髓鞘改变[7]。大量临床证实[8] 茎乳孔内水肿持续时间越久,面神经受压、缺血时间越久,其损伤、变性越严重,自我修复及再生的速度越慢,导致病程的延长,遗留后遗症的可能性增加。故早期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尤为重要[9]。临床研究中观察到在周围性面瘫的急性期给与适宜的针灸综合疗法,不但不会伤及正气,反而具有扶正祛邪,可以刺激面神经增加兴奋性,改变局部血液循环,促进面神经炎症的消除和水肿的吸收,使神经纤维恢复正常;且艾灸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激发人体内的防御功能,可缩短疗程,增加疗效,防止后遗症的发生。

因本病发病早期,邪在表浅,手法宜少针轻刺。在稳定期和恢复期,眼、鼻、口等病灶多采用平刺透穴,手法幅度宜稍大一些。后遗症期,根据面肌瘫痪肌群的情况,稍加症状部位取穴。病程1 个月以上开始针刺治疗者痊愈率低,病程6 个月以上开始治疗的患者痊愈的可能性很小。临床常见面瘫后遗症的患者。其原因可能是:①急性期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而致面神经受水肿压迫时间过长,神经损害程度严重;② 急性期针灸治疗方法不当,使面神经髓鞘纤维的再生障碍,防碍面神经功能恢复。因此,针灸综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病各期均有效,但早期恰当的治疗是本病快速完全恢复的关键。在临床中应把握此段治疗时机,以缩短病程,提高疗效。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王维治. 神经病学( 第6 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35-336.

[2] 石学敏. 针灸学( 第3 版)[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349-353.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 北京:ZY/T 001.-001.9-94.

[4] 高树中, 杨骏. 针灸治疗学( 第9版)[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51.

[5] 余光岩, 顾晓明, 蔡志刚, 周围性面瘫[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3.[6] 王军,刘艳. 不同损伤平面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针灸治疗[J].针灸临床杂志,1997.13(4):86.[7] 王浴生, 邓文龙, 薛春生, 中药药理与应用[M ].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95.[8] 刘毅武等,针灸治疗贝尔氏面瘫75 例时效性临床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22(3):239-240.[9] 潘秋兰,吴军君,浅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48 例疗效观察[J]. 新中医,2008,7(40):75.作者简介高雅贤(1964-),女,大学本科学历。辽宁省人。现为石嘴山市中医医院针灸科主任,从事针灸临床工作30 余年,在针灸综合疗法治疗颈肩腰腿痛及神经系统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