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病急救医学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0-08-17
  • 阅读量68次
  • 评分0
  • 0
  • 0

  摘要:危重病急救医学是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而诞生的一门新兴的边缘性医学学科。对于危重病人的急救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医疗卫生水平,其对急救医生的素质具有极高的要求。对此,必须要落实更加科学的现代危重病急救医学教学实践。文章主要研究危重病急救医学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关键词:急救医学;危重病急救;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8)03B-0099-02


  危重病急救是一门新兴的医学门类,其不属于任何一个专业以及学科,而是具有专业素质的医护人员在具备先进医疗器材以及急救病房的基础上,对各种危重病进行救治以及监护的医学专业类型。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医护人员的急救素质需求越来越高,危重病急救医学的教学实践也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一、危重病急救医学的特点


  (一)时限性


  对危重病患者的急救工作具有非常突出的时限要求,对于一些患有严重外伤以及急性或恶性疾病的患者,时间就等于生命,任何时间上的浪费,都有可能会造成抢救工作的失败。因此,其要求医护人员必须能够做到反应迅速、判断清晰、有条不紊、施救及时、处置得当。


  (二)社会性


  一个医疗机构、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危重病急救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相应机构、地区、国家的医疗卫生水平。同时,危重病急救是关系着广大人民生命健康的医学内容,其医疗的水平以及服务的水平,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相应的社会影响。


  (三)條件性


  危重病急救工作的开展,除了需要医护人员具有专业的急救知识以及急救经验之外,还需要先进的医疗急救器械、专业的急救室以及急救病房为医护人员的工作开展提供条件上的支撑。换言之,一个急救医护人员的急救工作开展,会在极大程度上受到各方面条件因素的影响。因此,要想保证更好的急救医疗水平,就必须要保证全面、科学、先进的急救条件。


  (四)复杂性


  危重病并不是隶属于某一专业或者某一科室,其所涉及的危重病具有非常突出的多元化特点。因此,一家医疗机构的急救工作,往往会面临多方面的不同疾病类型。另外,由于患者年龄、身体素质、健康状态的差别,同一种疾病也会表现出不同的急救需求。尤其是现阶段随着老年患者的逐渐增多,其多样化的基础疾病以及身体器官的衰竭,都给医护人员的判断以及急救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极大的复杂性挑战。


  二、危重病急救医学的教学要求


  现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切实的提高。在如此的社会实际之下,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的身体健康,相应的,对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也就有了更高的要求。危重病急救是对意外疾病或急性、恶性疾病进行救治的医护工作内容,其对广大人民的生命健康具有重要的直接影响。因此,这一医学专业的教学活动的开展,必须要落实严格的教学要求。


  (一)把握学员的心理变化


  大多数学员对于危重病急救的认识都是来自于课堂以及书本之中,并没有进行过与患者的直接接触。如此,当学员接触到患者之后,难免会感到紧张。这时,教学人员必须要把握好学员的心理变化,消除其心理上的紧张感,引导学员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在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学人员应该在进行医疗处理的同时,向学员介绍自己所进行的检查或急救操作的目的,以及这样做的效果和影响。如此,让学员们做到心中有数,一方面能够缓解心理上的紧张感,另一方面,能够激发其对教学的兴趣。此外,当某一处置方式缓解了患者的病情之后,教员应该向学员解释这一变化的原因,激发学员的成就感以及荣誉感。


  (二)争取患者的配合


  对于急救教学,患者是必需的,也是最主要的因素,要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要与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取得良好的交流沟通。如此,才能够使患者在最大程度上配合教员教学工作的开展,以此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对此,在进行急救教学之前,必须要与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取得交流。一方面取得患者家属的信任,另一方面,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掌握患者家属的心理情况。如此,不但有利于临床教学工作的开展,对于患者的恢复也具有积极作用。


  (三)医护配合


  急救工作绝对不仅仅是医疗人员一个人的工作,护理人员在急救的过程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作用。只有医疗人员以及护理人员之间积极、良性配合,才能够实现更好的急救效果。在急救教学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向学员介绍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以及特殊性,并明确相应的护理处置方式。如此,能够使其尊重护理工作,进而令其在进入临床工作时能够积极与护理人员进行配合。教员在临床教学的过程中,也需要与护理人员取得积极的联系,向学员示范医护合作的正确方式。如此,有利于培养学员正确的急救观念,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三、危重病急救医学教学实践的开展策略


  经过上述分析,已经对危重病急救教学的要求进行了明确。据此可知,急救医疗人员,不仅仅需要具备专业的急救知识以及急救能力,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良好的合作观念。只有如此,才能够满足现代医学领域对急救人员的素质需求,真正为危重病急救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医护人才。


  (一)强化学员的基本素质


  医疗急救人员,属于医护工作体系之中的高素质人员,其对医护工作者的素质具有非常高的要求。因此,对急救人才的培养没有固定的规律,必须要从临床实践的点滴之中不断积累。首先,对于急救学员的专业素质必须要有严格的要求,其必须要具有专业的医疗知识、娴熟的医疗技术、敏捷的思维、强大的责任心、良好的身体素质。如此,才能够满足急救医疗的最基本要求。其次,学员在进入临床环境之中,必须要保证文明、端庄、严谨的言行举止,一切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着想。教员的教学工作开展,必须要从这两个方面的基本素质抓起,如此,才能够保证所培养的急救医护人员基础扎实,素质过硬,能够满足现代急救医学对医护人员的素质需求。


  (二)加强学员心理素质的培养


  危重病急救是一个具有复杂性、社会性、时限性、条件性的医学专业门类。因此,急救医护人员往往会面临着比其他科室人员更加强大的心理压力。对此,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个危重病急救人员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对此,教员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学员的心理素质培养。一方面,要指导学员与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培养其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的能力。另一方面,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员需要实时对学员的心理进行引导,缓解其心理压力。此外,在临床教学达到良好的成果之后,教员应该及时使学员明确出现这一效果的原因,激发学员的荣誉感以及责任感。


  (三)强化合作能力的培养


  急救医学是涉及医疗以及护理工作的复杂医护过程,可以说,在进行急救医疗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护理人员的配合以及帮助,医疗人员是不可能完成急救过程的。对此,教员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明确强调护理在急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培养学员的配合意识,可以开展急救医疗以及急救护理的综合教学实践,加强医疗以及护理人员的合作意识,以此来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危重病急救医学是一种新型的医学专业门类,其对医护人员的素质具有非常高的实际需求。对此,相关教育工作者必须要落实科学、合理、严谨的教学实践工作,以此为我国的医疗事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急救医护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