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位性低血压——隐藏的威胁

  • 投稿Cycl
  • 更新时间2015-09-01
  • 阅读量468次
  • 评分4
  • 99
  • 0

文/中日医院国际医疗部主任医师 郭改会 北京市朝阳区六里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治医师 刘畅 摄影/小徐

八十岁的张大爷,患有高血压病及糖尿病多年,一直服用降压和降糖药物治疗,血压和血糖都控制得不错。但近4年来常常感觉头晕,白天常感困倦、昏沉、乏力。头晕严重时感心悸、出汗、恐惧,不敢走路。跑了多家医院,吃了不少药,仍然没有改善。最近因头昏走路时摔倒而来就诊。我们仔细询问了张大爷的病史后,为他测了卧、立位血压。结果是卧位血压110/80mmHg(毫米汞柱),立位血压80/60mmHg。其他检查没有发现特别的异常。因为张大爷所服降压药剂量不大,所以我们建议张大爷暂时停服降压药物;嘱其起床、起立时动作应缓慢,晨起饮些淡盐水,天气太热时不要在外过多活动,服些中药。两周后复诊时,张大爷感觉头晕减轻了许多.为他测立位血压也没那么低了。

发生在张大爷身上的这种血压问题,医生们称之为体位性低血压,也叫直立性低血压,顾名思义就是站起来的时候血压较卧位时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血压下降得不多时可能没有什么不适,或只会感觉有些头晕、精力不集中、反应慢、乏力等;血压下降较多时,就会出现站立不稳、言语不清或者视物模糊,甚至大小便失禁、晕厥等。特别是有些平常没有任何症状的患者,在某些情况下很可能因为体位性低血压而发生跌倒和晕厥。有的患者会有心情压抑、抑郁,直立位时心悸、胸痛、背痛、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四肢发冷等症状,还会有食欲缺乏、消化不良等问题。

医学研究已经发现体位性低血压不是一个少见的情况。有研究发现.体位性低血压在65岁以上老年人中的发病率超过20%,而75岁以上老年人的发病率超过30%。在患有帕金森病、糖尿病、脑血管病、高血压病等多种疾病的患者中,常常合并体位性低血压。而体位性低血压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它会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如脑梗死、心肌梗死,还会增加晕厥、跌到而出现骨折等意外的危险。

为什么会出现体位性低血压?

首先我们看看在体位变化时血压是如何调节的。当我们由卧位、坐位转为立位时,由于重力作用,血液会更多地分布于位置较低的下肢及腹盆腔,流回心脏的血量就减少,心脏不能输出足够的血量。这时人体会启动应急调节机制,通过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使血管收缩、心率加快、心脏收缩力增加等稳定了血压。而当这种应急调节机制减弱甚至失灵时,就会出现体位性低血压。

什么入容易患体位性低血压?

老年人由于身体各项机能减退,对血压的调节能力下降,最容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平时活动较少或者经过长期卧床的人对血压的这种调节能力也会减弱。一些神经系统疾病、糖尿病等患者,由于交感神经兴奋性减弱也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服用某些药物如抗精神病药物、三环类抗抑郁药、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降压药物、利尿剂、硝酸酯类药物等的患者,由于影响了血压的调节机制,也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大量出汗、热水浴、腹泻、饮酒等,由于减少了血容量或扩张了血管,则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

如何发现体位性低血压?

与一般的血压测量不同,不能单纯测坐位血压或者卧位血压,应采取“卧、立位血压”的测量方式。测量方法如下:

1.被测量者安静平躺5—15分钟。

2.测量平躺状态下的血压,即”卧位血压值”。

3.不要松开血压计的袖带,站起,在3分钟内测量出站立时的血压,即“立位血压值”。

4.将两次测量出的血压进行对比.站立后收缩压即”高压”下降20mmHg以上,或舒张压即“低压”下降10mmHg以上,可以考虑体位性低血压,但是能否最终确定此诊断应由医生判断。

患了体位性低血压怎么办?

如果发现患了体位性低血压,应及时就诊,查明病因并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果是服用药物所致,则可通过调整药物来解决。

但是很多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的基础疾病尚没有根治的方法。这时就需要采取综合手段来控制或减缓病情。

日常生活调整

日常生活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体位变换宜缓慢:不要直接从平躺变成直立,而是应当先由卧到坐,休息1分钟甚至更长时间后,再由坐缓慢站起,以防止血压突然下降。同样,排便后起立动作也不可过快。夜间起床如厕最容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故夜间如厕要格外小心,应尽量避免夜间起立行走。②避免闷热环境,避免过劳:要避免劳累及长时间站立,尤其应避免在闷热的环境中站立过久。洗澡水温也不宜过热,因为身体受热可使血管扩张而降低血压。③穿弹力袜及腹带可提高下肢及腹部的压力,减少这些部位的血液滞留。④睡眠时抬高床头:可以减小卧立位血压的变化。⑤适当高盐饮食,增加饮水:每天可饮用2.0~2.5升水,但避免在睡前1小时内摄人大量的水。食盐用量可达一般人用量的2倍,即每天摄取10—12克的盐。展起后及活动前可以饮用淡盐水增加血容量。⑥物理对抗:立位活动时出现症状可采取弯腰、下蹲、紧绷下肢肌肉等方法克服。

药物治疗

首先是西药治疗。一些药物可以改善体位性低血压。临床多用米多君,如服用本药要注意在需要起立进行活动时服用,晚上不宜服用。本药有引起卧位高血压的危险,所以服药期间应经常监测卧位和立位血压变化,如卧位血压过分升高,应停止使用本品。医生有时也会用溴吡斯的明,这是一个治疗重症肌无力的药物,但医生们发现它也可升高立位血压,而对卧位血压影响较小。由于其存在副作用,所以必须由专科医生决定是否使用。

其次是中医中药治疗。辨证使用中药治疗在稳定卧、立位血压及改善患者症状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临床上多采用补肾益气的中药治疗。常用的成药如生脉饮、补中益气丸、金匮肾气丸、左归丸、右归丸等,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适当组合选用。我们常使用中药汤剂,这样更易于根据患者的证候辨证灵活用药,疗效更好。

一些简单的验方也有一定的疗效。如使用中药肉桂10克,桂枝12克,甘草12克,开水浸泡代茶饮,用于病情较轻者。立位血压过低者可用人参煎服,从小量开始,根据病情可逐渐增加剂量。体质偏热、容易上火的患者,可以用生地30~60克,熟地30—60克,红枣10克,煎汤频频服用。

除此之外,传统医学中的艾灸疗法也可以起到一定的养生、保健、缓解症状的作用,而且简单方便,在家就可以操作。如艾灸百会、关元、气海等穴,每次20分钟,每周2—3次,可以起到益气温阳的作用。